眼看快要30岁、做着毫无热情的工作、儿时的朋友仿佛都有了幸福安逸的生活,一个人在伦敦打拼的艾丽·托马斯像每一个来到大城市的小镇青年那样迷茫。

她租住在“穷人区”的地下室里,常年见不到阳光。好吧,户外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这是在一大半市民因为缺乏日照而维生素D不足的伦敦。

艾丽慢慢习惯了故作潇洒:啊,工作嘛,倒也简单,要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完成手头的任务;朋友?没有朋友也不错,可以自由自在享受一个人的时光……但其实,她并不清楚下一步要往哪里走。

她是否该做出改变,可又该如何改变?艾丽也在问自己。

直到十二月底,第一张来自希腊的明信片出现在了艾丽面前。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1.有时候,生活就是会以意料不到的方式,促使你做出改变

一张张来自希腊的明信片翩然而至,然而它们并不是寄给艾丽的。在那一幅幅地中海风情的美景背面,一个署名“A”的人对着一个叫“S”的人自说自话。

艾丽把一张张明信片钉在了地下公寓卧室的软木留言板上。一周又一周过去了,明信片组成了生动的拼贴画,主调为蓝色和白色:蓝天、大海、小船、装着蓝色百叶窗的白色建筑……

这幅拼贴画照亮了这间地下室公寓,把斑斓的色彩带进了艾丽沉闷的家。艾丽开始把自己想象成“S”,梦想着“A”似乎是在召唤她去往这个象征着阳光与温暖的国家——希腊。已经有多久没去独自旅行、停下来感受生活了呢?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寄明信片的人经常会有些精辟见解,描述的是艾丽从未想象过的一种生活。

“对希腊人来说,世上最糟糕的事就是一个人待着,所以总有人过来搭讪,问点问题或说些什么。

他们邀请我到家里做客、去听赞美诗,甚至参加洗礼仪式。我从没被这么热情地招待过。我完全是个陌生人,但他们待我如同久别重逢的老友。

没有你在身边,这个地方毫无意义。真的希望你在这里。——A”

A 寄来的最后一张明信片上是个美丽的港湾,有好看的房子和船。艾丽几乎可以听见海浪轻击岸边的声响。港湾看上去平静又安宁,最重要的是,它似乎在向她发出邀请。来自伊卡利亚的明信片上写着:这里属于另一个时代。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终于,艾丽决定出发去希腊看看。去看看明信片上描述的蓝天是不是真实存在,看看阳光是不是像明信片上一样透彻明亮,看看 A 说的是不是真的,那里的人们真会和陌生人聊天吗?

启程那天,艾丽惊喜地在信箱里发现了同样来自于A的蓝色笔记本。将笔记本匆忙塞进行李箱后,艾丽毅然决然地出发了。

2.藏在蓝色笔记本里的“秘密“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到达希腊的住宿酒店后,艾丽终于有机会慢慢阅读这本蓝色笔记。

在笔记本中,记录着一段伤心过往——被S抛弃后,A开始了独自疗伤的冒险之旅:他驱车走遍希腊全境,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迈索尼、卡拉玛塔,到希腊中部的迈索隆吉、普雷韦扎,再北上圣地迈泰奥拉等地,最后又飞往东部基克拉泽斯群岛。

每到一地,A都在笔记本里记下情感变化,从最初遭受背叛、痛不欲生,到渐渐认清感情的盲目,最后慢慢释怀、重获自由。

“我的旅程始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她的美没有抚平我的伤痛,反而使我更加心痛。她的丰盈与繁茂、生机勃勃和健康向上,都似乎在嘲笑我。美丽的风景与我的心情相悖。什么也无法让我从自己的憧憬中解脱出来。”

“现在已是七月,我旅行了四十个星期。这一趟旅途一直魅力无限。我永远也想象不出,在下一个地方,或下下个地方,或再下一个地方,会有什么新发现,而且我知道旅行还没有结束。然而我很高兴现在能平静下来。”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在希腊的不同地点,A一边疗伤,一边听热情的希腊人讲述当地的种种传奇故事,如拜伦受到“深情一瞥”的诅咒,因挖掘阿芙洛狄忒石雕送命的老人,还有海滨咖啡馆里流浪艺人与美丽姑娘的一见钟情……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希腊的风土人情、历史与现实遭遇潜藏在这一个个传奇中,每一个故事又暗合A身处此地时的心理处境,二者就像海浪般此起彼伏……

3.当第一次踏上希腊的时候,她感到火花在心中冒起

这便是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最新作品《海上明信片》一书中所讲的故事。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提起希斯洛普这个名字,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她的处女作及代表作《岛》,你一定不会对这个被誉为“希腊最佳代言人”的女作家陌生。

2006年,《岛》一经出版,便力压《哈利·波特》《达芬奇密码》等当时的重磅作品,登上英国各大畅销书排行榜榜首。

随之而来的,《岛》中的故事背景地——希腊斯皮纳龙格岛成为了一个全新的热门旅游景点。在同名电视剧中,希斯洛普的丈夫甚至有客串出镜。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至于为什么开始写小说,她坦言,自己45岁左右时,仍然认为做一名记者,写下自己看到、听到的事实,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但当她第一次踏上希腊斯皮纳龙格岛的时候,她感到火花在心中冒起,希望运用想象力去讲述一个故事。《岛》由此应运而生。

而这本《海上明信片》,依然与希斯洛普对希腊的深深迷恋割舍不了。只是这一次,她对希腊更多了几分批判和理性的眼光。在写作方面,希斯洛普也在不断对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书中《蜜月》一篇甚至会令人瞬间想到斯蒂芬·金的惊悚短篇。二十年来,她从未满足于仅仅做一个为杂志写稿子的专栏作者。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4.浪漫版的《S.》,你必须亲手揭开谜底

《海上明信片》在英国出版后,希斯洛普在媒体招待会上说:“我想写一些能反映希腊当今面貌的内容,所以书中有关于税收的讨论,还有一张一个男人倒在垃圾桶边的照片,这是对现实的一瞥。我的确深爱这个国家,可这并不意味着我看不到它的短处。”

这其实也与整本书的基调、图片的风格相吻合——希斯洛普试图将希腊更多不为人知的真实侧面呈现给世界。毕竟只有先直面现实才有可能做出改变,而艾丽的出走、A的希腊环岛之旅其实都在心灵层面完成了同样的过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完成《海上明信片》,希斯洛普与专职摄影师Alexandros Kakolyris一起前往希腊采风。最终在书中采用了70张照片和15张明信片图案,这些照片并非故事的辅助插图,而是成为了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们并非全部清晰明亮,但都有独立存在的价值,甚或直接激发了希斯洛普的写作灵感。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同阅读《S.》一样,不同的人在《海上明信片》中会读出不同的故事。错综复杂的故事和人物设置,几条线索交错缠绕,小人物的情感、生活经历与希腊的历史背景与当下现实融为一炉。读者必须亲身参与其中,让解谜的线索自书中跳出,方能发现一段裹挟着浪漫与冒险的奇遇。

当然,故事的结局,如大家所想,艾丽在雅典与A相遇了。面对着既熟悉又陌生的彼此,他们做出了新的人生抉择。启迪他们的,是刻在阿波罗神殿门楣上的那句话:“认识你自己”。

无限循环往复的生活,连感官都开始变得迟钝,那么尝试做出些改变,去打破这一潭死水吧。没有人会知道你想要埋葬的故事,正如地中海澄澈的大海早已洞悉一切,依旧日复一日地波涛汹涌。(文/沈悦、Ker)

快30岁了,还是不知人生路要怎么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