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梦中,苏轼与其一起吟诗作对,但是再醒后他却怅然若失,关盼盼的音容笑貌盘萦脑中许久,于是,他便当即创作了一首《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以表达出自己恨没能和关盼盼生在同一年代的感叹:。再后来,到了宋代,时任徐州太守的大文豪苏轼,一次在夜晚闲逛燕子楼时,偶尔梦见关盼盼的俏丽面容。

小说:一首看似简单的诗句,却硬生生要了一个女子的性命

关于燕子楼,其实,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佳话。说到这里,就要提到一个爱情女主角关盼盼了。

在唐代元和年间,徐州刺史张建封的儿子张愔有个小妾,唤名关盼盼。他原本出自徐州的书香门第,自幼更是在家人的教导下精通诗文,之后家道中落,迫于无奈被卖于那红粉之地成为了一代名妓。而此时的她,更兼有一副清丽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

因祖辈私交甚好,又见得关盼盼美艳绝伦的容貌,轻盈婀娜的体态,最终,她被徐州守帅张愔以重礼娶回为妾。张愔对她宠爱有加,为了表达对爱妾关盼盼的爱慕之情,张愔为她修建了一座楼宇。因楼宇外形飞檐挑角,恰似飞燕,故以“燕子楼”为名。

那么,他的爱妾关盼盼是何许人也,怎会让刺史儿子为之倾心?

关盼盼是一位大才女,她不但韶颜稚齿,更有着让女人艳羡男人也欣赏的能歌善舞、精通管弦、工诗擅词,所以,她一直受到张愔的宠爱。但好景不长,在张愔病逝以后,关盼盼不曾变心过,做到了终身不嫁的承诺,在夫君为自己修建的燕子楼中度过了孤苦的后半生。

以至于,她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佳话也一直被传颂了千年之久。

其实,燕子楼之所以无人不晓,光是只有关盼盼对爱情忠贞的凄美故事怎么能够呢。历代文人以燕子楼为题材,留下了了大量的吟诗填词,以及不少的度曲作文,这就让原本小有名气的燕子楼,声名远播了起来。

比如:在唐代时期,大诗人白居易就曾经上张府作客,原来是张愔敬慕白居易的诗才,由此,才想邀他到府中,并且设盛宴热情款待他。在众人酒酣之际,张愔让爱妾关盼盼为客人表演一番歌舞,展露一番爱妾的才艺。

关盼盼自然也欣然领会夫君想出风头的意思,非常配合地表演了自己最为拿手的《长恨歌》以及《霓裳羽衣舞》。其歌喉和舞技可以说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白居易见识到了美人的实力,不禁赞叹,当场就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的诗句。

这首诗,更是突出了关盼盼的娇艳情态是无人能比的,只有花中之王牡丹才算能与她媲美一下。这样的赞誉,又是大诗人白居易亲自说出,于是,关盼盼的名声一下子如雷贯耳。甚至,在后来与关盼盼的诗文唱和中,也留下了这番咏叹。

就是后来我们有幸听到的: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再后来,到了宋代,时任徐州太守的大文豪苏轼,一次在夜晚闲逛燕子楼时,偶尔梦见关盼盼的俏丽面容。在梦中,苏轼与其一起吟诗作对,但是再醒后他却怅然若失,关盼盼的音容笑貌盘萦脑中许久,于是,他便当即创作了一首《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以表达出自己恨没能和关盼盼生在同一年代的感叹: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夜茫茫,重寻无处,觉来小园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异时对,黄楼夜景,为余浩叹。”

就这样,燕子楼的文学色彩,又因苏轼的存在再添了浓浓的一笔。

其实,历代文人在燕子楼相聚,时不时诗词唱和,本来也倒是雅事一桩,可是对于当时守着亡夫,不曾离去的关盼盼来说,命运却似乎跟她开了一场玩笑。原来,是白居易犯下了一个“罪行”,是他活生生“逼死”了这个原本内心就很凄苦的女人。

话说,在张愔病逝以后,张府的姬妾都在为自己做下一步打算,各奔前程。然而,此时只有年轻貌美的关盼盼始终无法忘记在世时与张愔夫唱妇随的情谊,于是,选择了为夫君守节,对夫君忠贞不渝这一条路。她独身于燕子楼,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不知不觉过去了十年。

直到元和十四年,曾在张愔手下任职多年的司勋员外郎张仲素前往洛阳,想拜访仰慕许久的大诗人白居易。他知道关盼盼曾与白居易有过一宴之交,又十分倾慕白居易的才华横溢,所以,张仲素特地带去了关盼盼所写的《燕子楼新咏》诗三首,请白居易一同观阅。

其一: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其二:

北邙松柏锁愁烟,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埋剑履歌尘散,红袖香销已十年。

其三:

适看鸿雁岳阳回,又睹玄禽逼社来。

瑶瑟玉箫无意绪,任从蛛网任从灰。

白居易看着关盼盼的诗反复吟咏,脑海中又浮现出当年受张愔夫妇热情相待的情景。明明那么恩爱相随的夫妻,谁知,一转眼只留下一个美丽的少妇独守空楼,不由同情起了关盼盼的遭遇。依稀记得张愔已逝去十年,没曾想,还有这样一位爱姬甘愿为他守节,怎令人不动容。

但是,他又转念一想,既然关盼盼对她的夫君张愔能做到如此情深义重,那么,为何不追随他到九泉之下相逢呢?如此这般,便好能成就一段令人感叹的凄美佳话。

很快,白居易欣然提笔,和诗了以下三首:

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燕子楼中寒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其二:

钿带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起即潸然;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一十年。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坟上来;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白居易笔下的燕子楼,秋来西风送寒,月明如水,突出了它的凄冷与孤寂。而独居燕子楼上的关盼盼既然脂粉不施,琴瑟也不再调,那么,想必也是受尽了相思的煎熬。往日的舞衣也收起放入箱中,怕是没什么机会再穿戴上身了。

接下来,第三首则说的是张愔墓上的白杨已经长大成材,都能用来作廊柱了,而生前宠爱的红粉佳人还孤单地独守燕子楼。也许白居易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曾经多少人拜倒在你的石榴裙下,现如今,十多年的大好光阴就这样白白的流逝了,可叹人生的无奈。那么,如果你真的对郎君真情实意,那么,为何不可化作灰尘来追随夫君到九泉之下呢?

其实,白居易对关盼盼原本也是一片同情,是出于一个男人最自私的表露,真无心要伤害于她。

这里,诗文中的白居易之所以劝她殉情,可能也是因为:按当时人们的道德标准来看,女人对爱情最好的表达就是“以死殉夫”,而且,这在当时算是一种崇高无上的美德。或许,在诗人的心目中,坚信节操和美名是一种比生命更为重要的信仰。

所以,白居易劝关盼盼殉情,甚至,白居易还觉得:这是自己能为她指明的是一条阳光大道。

张仲素回到徐州后,把白居易写的和诗带给了关盼盼。在看过白居易传递来的和诗后,关盼盼不禁悲从中来、万念俱灰。其实,本来她对生活早已了无生趣,现在,既然有人逼她一死以保住全节,那么,她也只剩下这个以死殉夫的选择了。

最终,她横下心绝食,不出十日就香消玉殒了。以这样的方式画上了句号,一代佳人最终落得这样凄凉的命运,着实令人唏嘘。

不久之后,白居易接到了关盼盼的死讯,大惊之余,他更是明白:这个烈女子关盼盼的死,跟自己有着莫大的关系。但是,此时的内疚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他唯一他能做的,便是托多方相助,找到了关盼盼的坟冢所在,并且花大价钱将其遗体迁葬到张愔的墓侧。

即便是这样又有什么用呢?关盼盼已死,而且是含恨而死,所谓的合葬也只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晚年的白居易选择了隐居,在洛阳香山的时候,身边的两个侍姬樊素与小蛮一直陪伴着他。随着自己的力不从心,他也自知来日不多了,于是,便劝说樊素与小蛮尽快离开,去红尘中寻在自己的幸福,以免自己百年之后,两位妙龄佳人再次重演关盼盼的悲剧。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其实:“人之将死,其心也善。”可能,对于关盼盼之死,白居易确实内疚了很久。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漂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