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绿山:榕桥三问



榕桥三问

(散文诗,三章)

●陈绿山


我来时,田野的稻谷灿烂了秋的季节。

四面青山如画屏,在田野的一隅,李氏宗祠绵延不断的香火,守望着子孙的土地。一块大理石,凿除世俗的繁缛,雕刻出光阴的花蕊,石上花开,花开见佛,李贽在石头中复活。

稻子青了黄了,村庄在谷粒间成长。榕树根深,榕桥远长。我来榕桥,行走如梦,穿过繁华与荒芜,谁在尘世间流传百世?石鼓山并不高大,谁在山头站成兀立的山峰?岁月如河流,大浪淘沙,谁在历史的沙河里绽放灵魂的光芒?

秋风吹过田园,河流穿过山谷,沉淀的是时光,不老的是天地情怀。

稻谷金黄折射出阳光的柔和,成熟必定低头弯腰。一如你经纶满腹的姿态,在群山环抱中,低到尘埃之光,紧紧拥抱故乡的大地。

卓吾先生,姚安府上,你弃官不做,官场多倾轧,容不下清净;北京城中,树高万丈,却任北风飘零落叶。

生在泉州,老在通州。你是人们仰望的高山,你是人们无可登极的冰川。

石鼓山上,你御风归来,故乡的赤子,手执经卷,目视苍穹,只有故乡的山水田园才能安顿你浪迹天涯的疲惫。故乡的水土喂养你性命,你反哺故土是不朽的灵光。

天涯游子,不羁江湖。绝假纯真,本心自在。一别半生,故乡别来无恙,君在他乡可安好?心安处,他乡且做故乡;悟道,歧路即是归途。

卓吾先生,中华儒学两千年,你是怎样发现了儒家不足?你答:“咸与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卓吾先生,释家是否可尽善?你看破生死,为何心在芝佛,肉身却漂泊在红尘?你答:既成人矣,又何佛不成?

卓吾先生,道教能否可尽美?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你过龙湖进黄孽山,万古一道,生命本真何在?你答:无功无名无我,与天地相始终。

隔着时空的回音,是木铎金声的绝响。我,一介村夫,敬拜于先生庭下。明灯道古,我要借你灯火照明心路征程;洗心千涧水,我要借你的清泉洗涤我的浮尘。参禅悟道得一真心,想哭就流泪,想笑就出声,活出自我真性情。


陈绿山:榕桥三问


城南,李贽故居


去城南访古,走到中山南路尽头,迷失了记忆。用手机导航,输入:李贽故居,虚拟的时空显示出距离,起点到终点180米。原来,李贽故居那么近,而明代时光那么远。

城南德济门遗址的城墙下,旧事湮没,繁华浮现。我肃立于故居门前,走进故居,抵达明朝的旧府。庭院深深,仿佛听见一声响亮的啼哭,那一声婴儿的啼哭啊!惊动了晋江边栖息的白鹤,潮水涌动一江星月,涛声奏响山海的旋律,城头上旌旗舞动了黑夜中星火之光。

四百九十年前的十月那个子夜,李贽一声啼哭,宣示来到人间。脐血滴落,胞衣之地开放出灵瑞之光,与星月辉映。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读书声萦绕在屋宇,青苔爬上了案台,庭院落下一地树荫。本该有母亲护爱的少年,痛失慈母之悲,化作动力于书籍中遨游。少年多才思,笔伐古圣人。

当年的童子如榕树,根向大地深处,树冠早已生长出庭院四周的高墙,面对蓝天白云,迎接狂风骤雨。

是大鹏就要展翼飞翔,是种子就要传播远方。

当年的童子,走出万寿路123号的大门。回头来,灯笼高挂,向前走,风雨兼程。男儿志,在四方。从此天地大,故乡小,世道多艰,征途坎坷,只为了开垦一片精神家园,构建至真至善的人间。

一个人的战斗,伴随孤独与寂寞。然而,勇于挑战传统的大无畏,总有人愿意承载,这旷世的清醒,与谁诉说。

无酒,我用敬畏之心敬你,无茶,我用瞻仰的目光敬你。

庭中李贽铜像静默无声。我右手扶在铜像的左肩,冰冷传递指尖,触及历史岁月的苍凉,尚有余温,在《焚书》等那些文字里温暖世人。

你出走四百多年,回到故园依旧是那个少年的你。

心路远,故乡遥,取名“温陵居士”,莫不是对根源的回望。

与铜像拍一张合影,一边是温陵居士,一边是我,一半是青铜,一半是肉身,近五百年的时光,契合在城南李贽故居的庭院中。

后院的桂花开了,正散发着芬芳。一种无意识让我举手向枝头,采摘了一朵。我想,是一只穿越是空的手,是那个少年对我芳香的馈赠。

李贽的西湖


西湖畔,微风乍起,杨柳摇曳长堤,李贽的石像巍然不动,矗立成风景中的风景。

天下西湖三十六,因为李贽,泉州西湖,成为一座有思想的湖。

和风轻抚碧水,轻舟荡开虚无。泉州西湖,是一座蓄水纳洪的湖,也是一座沉泥净沙之湖;洪水过西湖,即澄清明澈;我和你走过西湖,看长堤画水,垂杨濯波,心归湖水,波澜不惊。白鹭翔集,羽翼飞舞流年;扁舟泊渚,过客踏破烟波。从世俗中来,到童心里去,心中盛放一湖波光,天地清明,湖水安然,吾心安然。

袁中道说,卓吾先生骨坚金石,气薄云天。我看,先生已经化作磐石,驻足西湖之滨,哲思如水,上善不争。

温陵长者,近五百年的风霜雨雪,在一尊石头塑像上风化为尘埃。斯土有灵五百年前间气钟哲圣,其人不朽三千界里真儒显风神。卓吾石像立于尘世,先生文章跌宕亘古,触及岁月纵深,沧海依旧,湖水不涸,灵魂永不老去。

一座城池,因为一座湖而明媚;一座湖泊,因为有思想者而生光辉。

李贽的西湖,没有卫道士法海,也没有镇压白娘子的雷峰塔。

西湖的李贽,倡导男女平等,为女性解放开启了春天的门阀。女人柔情似水,西湖碧水连天,与李贽的尊女权思想相得益彰。

泉州西湖无断桥,桥岸相连,拆除了围墙,西湖更是自由开放。游客漫步桥上,清水融通南北。海滨邹鲁纳百川,人心通达容千祥。

愿世间有情人终成眷属。众多白娘子与许仙携手走过长堤,风舞浪漫,湖水倒映浮世芳华。

做官无别物,只此一庭明月,两袖清风。卓吾一生天涯苦旅,魂魄终归温陵,清源山俊秀,西湖浮光耀金,山倒映水中,水怀抱山峦,如此湖光山色,借一轮西湖明月,半城刺桐清风以长伴先生。

注:本文获得“弘扬李贽精神,推进南安发展”主题征文优秀奖。还没有在纸刊与平台上发表。

陈绿山:榕桥三问


作者:陈绿山,笔名:山上雨。安徽籍,生肖71年辛亥之猪。现为福建省作协会员。泉州市丰泽区作协副秘书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