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是企业间结算的基础工具之一,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运用基础。但是以往受制于期限、金额等收付两端要素不匹配等原因,企业在实施集团票据管理时难度较大,票据支付不灵活,小银行、小面额、余期短等“两小一短”票据存在变现能力差、融资成本高、流动性低、背书转让不划算等问题,仅依靠企业自身难以对存量资产进行有效利用。

近年来,在人民银行大幅增加再贴现额度定向纾解小微、民营企业融资困难和西安市民营、小微企业等票据贴现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人行西安分行营管部紧抓市场发展的有利因素,积极推动金融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搭建综合化票据使用管理平台,依托核心企业上下游应收应付关系,将“电子票据+池化融资+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为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解决方案的同时,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

据了解,2018年以来,招商银行西安分行、浙商银行西安分行、浦发银行西安分行等众多金融机构相继开发“票据大管家”、“涌金票据池”等企业票据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即时贴现、纸电互换、质押换开、银商转化、长短期限按需搭配、大小金额灵活匹配的无缝对接,并生成可灵活转换的各类融资额度(如贷款、信用证、保函等),在为持票人解决流动性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盘活沉淀资产,降低财务成本。同时,依托核心企业,采用“点—链”营销模式,集群开发,拓展上下游企业,通过嵌入企业日常经营流程并为其提供服务,引导用票需求。部分金融机构还根据西安市龙头企业等名单指引,切实传导人民银行再贴现政策,为企业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

另外,在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引导下,上海各商业银行也充分发挥票据服务中小企业的优势,票据贴现利率整体下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同时,在审慎开展票据业务、注重防范市场风险的基础上,积极推出票据创新产品,使用票据替代应收应付账款,促进供应链企业资金周转。

针对很多企业在贸易中会收到大量不同期限和金额票据,但无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的问题,银行纷纷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票据池业务帮助企业匹配支付所需票据,提高企业沉积票据的变现能力。例如,平安银行新推出“智+票据池”产品;兴业银行在原有系统上,升级推出“兴享票据池”产品;浦发银行新增票据池线上融资、贸易背景在线上传等服务。

此外,上海各商业银行推出个性化票据创新产品。上海银行开发设计了票据创新融资产品“企业票据贴现承诺业务”,为市场上首个针对企业的利率避险产品;招行上海分行推出了“小票通”产品,旨在解决小额票据接受度低的问题。

来源 | 文章整理自金融时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