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小年就是年,民间有祭灶、大扫除、沐浴理发、贴窗花等习俗。不同图案的窗花,带着传统的中国风,红艳艳的贴在窗上。一眼望去,就很有中国年的味道。

当然,小年各地的美食风俗,也是五花八门

俗话说:“年粽年粽,年年高中(粽)”。南宁人有过小年吃“年粽”的习俗,寓意新年吉祥。年粽有馅,大小长短不一,高低颜值也不同。

山东半岛的人们,在腊月二十三之后会做一种大枣饽饽,很多人叫它“大馒头”。这种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再次醒面下蒸锅,蒸出来的面食叫做“面花”。很传统的中国风,寓意全家大团圆,日子年年有余。

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晋东南地区,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酥脆香甜,也寓意新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蜜。

“二十三糖瓜粘”。灶糖,是一种麦芽糖做出不同的造型,长条型叫“关东糖”,扁圆型叫“糖瓜”,脆甜香酥。

提到小年,总有人奇怪,南北方小年并不在同一天,有“官三民四”之分,就让小编给你解惑吧!

据说,大约宋朝时,有过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到了清雍正时,皇帝每年腊月二十三有祀神祭灶的仪式,后来王族随之效仿,那时北方多为政治中心,所以有了“官三民四”的传统。

值此新春之际,江苏新东方烹饪学校全体师生,恭祝大家鸡年吉祥,唯新年的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