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军画废铁堆里的“烂布条”,线头都画得一清二楚,卖55.2万!

“烂布条”与“废铁堆”看着不怎么搭的两样东西,让人怎么与画作联系不起来。看着没有什么特殊含义的东西,在冷军的笔下却能被赋予不一样的含义。在冷军的笔下,烂布条与废铁堆相组合,形成了一幅曼妙的画卷,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令人赞叹的是,在他的笔下“烂布条”的线头都画得一清二楚,用逼真这样世俗的字眼已无法形容他笔下画作的惟妙惟肖。这幅作品,也是卖了55.2万的天价。这样一幅作品,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与独特的含义呢?

冷军

冷军代表作《丰碑》

冷军在没有出名之前,是武汉某学校的美术老师,早期的作品校方负责人没有放在眼里。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追求,持之以恒地进行绘画创作。在他的笔下,诞生了一大批超写实画作,其中为人们所赞赏的《丰碑》,深刻地揭露了工业化时代人们对于工业废品的态度。以此为代表,属于冷军早期的超写实作品。冷军后来在出名之后,校方便将以前置之不理的作品,进行精心的装裱,以此作为世人学习绘画的典范。看来,人在出名之后,之前一些不起眼的东西都能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

冷军作品《襁褓》

当然,成名也好,不成名也罢,对于冷军而言都是虚名,在他的世界中艺术高于一切。他早些年的绘画作品,往往会关注一些人们关注不到的地方。他选择素材的理念,很是独特,越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被人们关注的东西,越是在他的笔下散发出不一样的味道,动人心扉并不为过。小编在文章开头说的那幅作品,废铁堆里放着“烂布条”,这幅作品冷军为其取名《襁褓》。在冷军的大笔如椽的运作之下,他把“烂布条”的线头都画得一清二楚。这幅作品,卖了55.2万。

冷军作品《襁褓》局部

冷军的这幅作品为何能够卖55.2万?小编为大家说说背后所蕴含的艺术内涵。襁褓二字,多见于古装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襁”指的是背负幼小婴儿的款布带,而“褓”指的是盖小孩儿的被子。在冷军的这幅画作中,“烂布条”象征的便是“襁”,而唯独并不见盖小孩儿的“褓”。这就引发人们的探讨了,是不是小孩儿被抱走了?冷军并没有交代。还是冷军以这样独特的意象象征着工业化时代对婴幼儿的影响?这点倒是可以看出来,因为在冷军的画作中,象征着“襁”的“烂布条”旁边放着钉子、螺帽等物件。是不是这样?冷军没有告诉我们。

冷军作品《襁褓》局部

冷军作品《襁褓》局部

冷军在这幅画作中,只是将画作尽可能的还原逼真,让欣赏这幅画的人进行联想。线头都画得一清二楚,只是为了服务于人们对于“襁褓”的思考。包括他画作中的“奶嘴”,同样也是还原的非常逼真,借此能够让欣赏这幅画的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凡此种种,冷军在画作中没有交代,只是把象征着“襁”的“烂布条”放在废铜烂铁里,让由不自觉的思考,转入主动的思考,这正是冷军画作独特的魅力。

冷军作品《襁褓》局部

冷军画废铁堆里的“烂布条”,线头都画得一清二楚,在人们独自欣赏的时候,也能有所启迪。冷军的这幅早期的画作,虽然没有一个后来动辄千万级别的画作那般出名,可是在他早年这幅作品能卖55.2万,本就是画家实力和身份的象征。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