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起因是有家长发现,在最近的深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全市理科前十名中,富源学校自己就占了6名,严重打脸其他重点高中,而且与一模相比,富源学校进步的速度有点惊人,于是家长就怀疑富源学校操纵了高考移民。另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生在经济发达的省份,他的父母看到一个民办学校的宣传,这个学校最近几年有很多考进名牌大学的学生,尖子生的比例超过全市其他重点高中,虽然学费贵了点,但还是抢着去给学校送钱。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距离2019全国高考还有1个月。努力了那么久的高三学子,已经有了些许疲惫,但还在咬牙坚持,把高考当成改变命运的一次机会,只不过,很多人的命运早已暗中被改变了。

教育还是生意?!深圳富源学校涉嫌高考移民,背后老板身家290亿

先来讲一个故事。

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生在高考大省,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名列前茅,但因为竞争太激烈,不出意外只能考一个中游的985学校,清华北大那种还是够不到。

这时候,有一个民办学校的校长找过来,把一叠人民币放在这个孩子面前,问他愿不愿意去另外一个省参加考试,以他的成绩,可以在那个省轻松考个好的985学校,发挥理想还能考进清华北大。

想到自己日夜操劳的父母,加上名校的诱惑,这个孩子接受了。

另一个有钱人家的孩子,生在经济发达的省份,他的父母看到一个民办学校的宣传,这个学校最近几年有很多考进名牌大学的学生,尖子生的比例超过全市其他重点高中,虽然学费贵了点,但还是抢着去给学校送钱。

对于这个学校来说,原本这可是短期投入,长期产出的好生意!只要连续几年投入个几百万把榜单刷好,后面就可以躺着赚钱了。

结果,一不小心刷过了,把名牌大学的名额全占了,就被盯上了。就像薅羊毛一样,可着一只羊薅,就薅秃了皮了。

故事讲完了,我们来看新闻。

最近,深圳的一所民办学校——富源学校,因为“高考移民”的事情被调查了。

教育还是生意?!深圳富源学校涉嫌高考移民,背后老板身家290亿

起因是有家长发现,在最近的深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中,全市理科前十名中,富源学校自己就占了6名,严重打脸其他重点高中,而且与一模相比,富源学校进步的速度有点惊人,于是家长就怀疑富源学校操纵了高考移民。

事情发酵之后,富源学校的猫腻逐渐公之于众。

深圳市富源学校成立于1999年,由深圳市富源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富源集团)董事长缪寿良独资建设。

教育还是生意?!深圳富源学校涉嫌高考移民,背后老板身家290亿

富源集团董事长缪寿良

富源学校走的是高端民办学校的路线,全寄宿15年一贯制。一般的班级,小学一年学费4万余元,高中普通班一年学费5万多,高中国际班一年约15万元。

根据富源学校的宣传资料,这些年,有很多优秀的学生都从这里毕业,有24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46名学生被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录取。

尤其是2018年,富源学校有11名学生达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分数线,9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

有学生家长发现,富源学校2018年考入清华大学的张某宇“初中、高中都在富源学校就读”,但巧合的是,他也出现在2015年河北省邯郸市育华中学中考喜报上。

教育还是生意?!深圳富源学校涉嫌高考移民,背后老板身家290亿

更厉害的是,2018年,清华大学文科在广东的招生计划只有2人,这两人全都是富源中学的学生,连清华都是盘中餐了,何况其他211,985?

难怪广东的学生家长反映这么激烈,实在太正常了。

今天(5月7日),深圳市有关部门也证实了,富源学校在这次全市二模进入前100名的学生中,有十几个都是从河北衡水一中转来的。

这下官方实锤了富源学校操纵高考移民的事实。

其实早在2016年,富源学校就与河北衡水中学联姻,挂牌成立了“衡水中学深圳富源分校”,两所民办高校早已建立联系,想必这些事绝不是今年才有的,只是最近太离奇才被发现了而已。

而富源学校背后的老板更有来头,根据企查查的资料,缪寿良是富源集团的董事长,2018年10月,缪寿良以29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居2018年胡润百富榜第99位,深圳富豪排名第10位。

教育还是生意?!深圳富源学校涉嫌高考移民,背后老板身家290亿

富源集团曾为深圳机场、广深高速公路B段、广深公路、宝安中心区等大型市政工程的建设立下了赫赫战绩,目前已经成为一家“以工业、商贸为主体,房地产、教育为两翼”的大型民营企业,员工2万多人,非常有实力。

缪寿良非常看重教育投资,希望打造比肩甚至超过牛津剑桥的“千年老校”,还先后投资开办了富源教育城、富源文武学校、FEC伦敦城市学院。

各行各业都可以发财,但歪门邪道靠教育发财就有点恶心了。用资本换高分,然后裹挟着下一届家长交昂贵的学费再用血汗换成绩,作为下一届的招生招牌,如此循环往复,资本的贪婪和造成的恶果就会一览无遗。

教育还是生意?!深圳富源学校涉嫌高考移民,背后老板身家290亿

最后还有一个关键问题:这是一个孤立事件,还是普遍现象?是今年才发生,还是操作多年?

如果是后者,就需要提高十二分警惕,一定揭开这个黑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