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字化打通堵点 金融力量为市民生活注入新动能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浙江在线5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梅丹)去银行办卡,银行卡还没到手,手机银行就已经下载好了。“银行卡现在不太用,我都绑定手机银行,出门一个手机就够了。”这是不少市民的体验。曾几何时,手机银行已经成为了我们手机里不可卸载的软件。

“一切才刚刚开始。”招商银行在2018年的年报中对手机银行的发展做了如是评述。确实,在新技术的加持下,移动金融面临着无限可能。如何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各家银行都使出了浑身解数。

从金融到生活

手机银行功能包罗万象

从单一的金融服务到全方位的生活管家,手机银行正悄悄渗透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

杭州白领小楼是建行手机银行的忠实粉丝。“自从支付宝和微信还信用卡要收费后,我就发现了手机银行的一方新天地。”小楼表示,“以前我总以为手机银行很老土,但是接触了以后才发现手机银行很会玩。”小楼表示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微信和淘宝,建行手机银行大概是她最离不开的APP了。就连吃饭、购物,小楼也习惯先打开建行APP,查找优惠信息。

“手机银行转账、还信用卡都是免费的,家里水电费可以缴,合作的餐饮店可以APP付钱打折,看电影还可以抢低价电影票,积分还能当钱花,用户体验很棒。”杭城另一位消费者林先生表示,“现在还有好几个手机银行推出了手机直播栏目,理财、出国留学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都有,挺实用的。”

定位之争

矩阵发展还是聚合冲锋

“有的银行有一款APP,有的是两款,还有的有好多个。你看我手机上有十几个银行APP。”杭州一位市民张女士指着自己的手机桌面说道。这其实是不少消费者的疑问,银行为什么要那么多APP,是不是一个就够了?

“APP产品规划是一个体系化的事情,取决于银行的战略意图和资源实力。”一位业内人士撰文指出,“如以借记卡为核心的电子银行服务,和以贷记卡为核心的信用卡消费服务,在增量客户中,也可能会因为不同的线上场景而分为多款APP。”纵观当下的银行APP市场,分别以借记卡和贷记卡为核心的两款APP并行模式较多。而一些实力雄厚、可投入资源较多的银行,则根据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分门别类开发了多款针对性APP。银行APP数量多寡的本质其实是银行在移动金融发展中的定位不同。

发展金融科技

不忘保护消费者权益

在手机银行快速更迭的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日渐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手机银行与上亿用户在终端直接交互,涉及大量个人财产信息、身份信息,他们如何获取、使用、保存、转让用户个人信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制定的隐私政策也成为关注的焦点。”近日,一份《44款手机银行隐私政策测评报告》出炉,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

报告指出,在参评的44款主流手机银行中,国有银行APP平均得分最高,其次为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商行和农商行相对得分较低。事实上,在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防护上,各家银行一直在进行探索。“2018年,工行全新升级了手机银行安全中心,并上线了五重账户安全锁服务。”工行有关人士表示,银行在大力发展金融科技的过程中,始终将消费者权益放在了首要位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