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文俊(1919~2017)先生诞辰100周年。今天,上海交大吴文俊数学中心揭牌成立。“中心”将致力于数学科学前沿研究,基础数学科学以及数学史领域的重大问题,以数据科学中关键数学方法与技术瓶颈问题为导向,力求解决国家重大需求问题,开辟引领重要研究方向。

建设世界一流数学学科,上海交大吴文俊数学中心成立

同时,纪念吴文俊院士诞辰一百周年暨数学科学与数学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13位院士、近40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交大,围绕吴文俊先生的成就开展研讨,并分享代数学、代数几何、微分几何、动力系统、数值计算、偏微分方程、数学史等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吴文俊先生在拓扑学、数学机械化和中国数学史研究领域做出了划时代的成就,为我国的现代数学事业和数学史学科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建设世界一流数学学科,上海交大吴文俊数学中心成立

1940年吴文俊从交通大学毕业, 1947年赴法国留学。留学期间,他的工作成为上世纪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引发了“拓扑学的地震”。上世纪70年代后期,吴文俊认识到中国传统数学的机械化思想与现代计算机科学是相通的。在中国传统数学思想的启发下,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创立的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对中国现代数学的振兴乃至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建设世界一流数学学科,上海交大吴文俊数学中心成立

今天,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奥赛科学学院教授白安雅向中心捐赠了她珍藏的吴文俊博士论文,交大数学科学学院院长李从明接受捐赠。吴老的博士论文是研究吴文俊数学思想重要文献,将在吴文俊数学中心里永远珍藏。

吴文俊曾说过,“中国数学的道路跟西方欧几里得传统的所谓公理化的数学道路是不一样的”,“不要追求纯而又纯的数学,不要孤立,应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这位在数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为复兴中国古代数学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毕生都在探索中国数学学科如何走自己的路、如何与其他学科交叉发展,为世界一流的高水平数学学科建设鞠躬尽瘁。

上海交大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表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离不开一流学科的支撑,上海交大数学学科拥有底蕴深厚的传统实力,丰富的理、工、农、医、人文社科等学科群,能够有力地支撑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在这样的基础上成立吴文俊数学中心,为世界一流数学学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者:上海电台记者刘康霞

摄影:梅秋武

编辑:王宇迪

责任编辑:盛艳姿

建设世界一流数学学科,上海交大吴文俊数学中心成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