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久强:炼钢炉前追梦人

图为郑久强。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炼钢技能专家、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党的十七大代表、全国最美职工、河北省道德模范……这一串串闪光的荣誉属于河钢集团唐钢公司资深专家、首席作业师郑久强。

砥砺二十九载,炉火烈烈,郑久强在炼钢炉前践行自己坚实的步履,留下深深的印迹。冶炼精品板材用钢,对钢水洁净度要求非常高,而磷含量的控制,是冶炼关键,也是令冶金行业同仁头疼的一大难题。2013年,郑久强从提高转炉脱磷效率、保证转炉终点高拉碳入手,深入分析磷在冶炼前期、中期和末期的氧化情况,寻找提高钢水洁净度的解决方案。1000多炉钢,每一炉钢的10个关键控制点,郑久强都逐一分析,将每一个最佳控制点记下,再分析当时的操作方法,固化最佳操作模式,最终形成了延长前期和末期吹炼时间、缩短中期冶炼时间的“两长一短高拉碳控制法”。转炉车间钢水洁净度显著提升,转炉冶炼综合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终点平均碳含量由原来的0.07%提高到0.14%,综合成本降低6.38元/吨。该操作法被河北钢铁集团评为优秀职工创新成果。

2014年,郑久强发挥自己的操作技术优势,学习行业先进的降本经验,精心制定、优化炼钢操作方案,分析各种冶炼参数的变化规律,全力寻求转炉技术指标与原料成本的最佳结合点。在他的努力攻关下,唐钢热轧部钢铁料消耗达1064.8公斤/吨,比2013年降低1.87公斤/吨,在国内同类型转炉中遥遥领先。此外,他还积极承担了“降低转炉造渣料消耗”等重点攻关项目,通过调整冶炼工艺和生产参数,制定冶炼技术方案,促进热轧部的钢轧工序成本持续降低,截至目前,改善程度达行业领先水平,创效额达2.3亿元。

2017年以前,该厂转炉炼钢操作完全凭炼钢工个人经验,吹炼过程不稳定、钢水质量波动对优化产品结构、打造高端产品形成了制约。为了打破这个瓶颈,作为首席操作专家的郑久强深切地感受到经验炼钢的局限性,实现一键式炼钢、使炼钢模式智能化成为他心中的头等大事。

为此,郑久强和他的创新工作室成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他们根据铁水Si含量、废钢数量、钢水终点要求设计出了近20种吹炼模型,使得吹炼模式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生产条件和产品对智能化炼钢的需求。目前一键式炼钢在该厂三座转炉全面投入使用,并取得了一次拉碳率90%以上的好成绩。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产品竞争力,郑久强与他的创新工作室成员通过研究,将锥体出钢口优化成直筒出钢口,并在出钢口内部添加轴向肋条,使出钢过程中卷渣量明显下降,进一步降低了出炉钢水的磷含量,每炉钢的回磷量控制在0.004%以内,为优化客户和产品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多年来,郑久强工作室申报了15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产生先进操作方法12项,已经申报职工岗位创新成果28项。经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准,郑久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首批50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之一。

诱惑也跟着鲜花和掌声蜂拥而至,有民营企业许以年薪百万元聘请郑久强,并承诺给他下岗的妻子安排工作,他都一一拒绝了。“是河北钢铁集团、是唐钢公司培养了我,我的一切成绩和荣誉都不是属于我个人,而是属于河北钢铁集团及其所有一线职工,离开河钢,我良心上过不去。”郑久强这样说。

郑久强的工匠精神,激励了一线职工立足岗位、提高本领的积极性。在河北钢铁集团连续举办了五届的“河北钢铁杯”职业技能大赛中,选拔出了集团“金牌工人”38人、“技术标兵”77人、“技术能手”191人。先后有90人获“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这是一个追梦的年代,郑久强生逢其时。他将个人梦想融入企业、民族的梦想,锲而不舍地坚守和追求,这就是信念的力量;为实现梦想埋头苦干,哪怕再累再难、再多的沟和坎,也要一步一步向梦想的目标迈进,这就是奋斗的力量。信念和奋斗的力量,就蕴藏在一位普通劳动者辛勤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

这片土地,钢花飞溅,炉火正红。郑久强的追梦之旅,仍在路上……

记者 钱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