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唐朝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同时唐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开放的朝代之一。因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以及大唐的繁华,不知道让多少来到长安的外国人流连忘返。唐朝的都城长安,作为最主要的外国人聚集地,外国人的数量非常庞大;据测算,来到长安因经商学习或是做官等原因逗留的人员数量最高达到当时长安人口数的五分之一。这是个多么惊人的数字。要知道在今天的北京,常驻的外国人也不过占人口的百分之一。

这么多的外国人,唐朝的统治者就不怕自己的文化被他们弄“乱”了?接下来就让你见识一下大唐的包容力!

唐朝的外国人可以说是“渗透”到了各个行业。文学界有日本来的阿倍仲麻吕,和李白,王维等等人关系相当好,他回国时候多少人为他写诗。官场上有史大奈,他和程咬金、秦琼这种开国元勋都可以坐一块儿。随着外国人而来的异域风俗也广受唐人喜爱。就连唐朝的统治者们都沦陷了;即使是帝王,这边应付完说不要沉迷外来文化的老臣,那边就演奏起了异域风情的时髦音乐。还有一些在“江湖”上有神奇传说的昆仑奴们——主要被贩卖自东南亚,皮肤较黑,因为数量稀少,身体健壮,性格老实,拥有一个这样的侍从就成为了许多富贵人家的身份标志。街边的商店里,外国人正坐在柜台里,卖着从西域运来的物品;酒馆里,外国的漂亮姑娘正跳着胡旋舞。在饭店,你还会吃到胡萝卜,尝到胡椒。

在官府办的学校中,也坐着许多外国人,正在认真听课;日本的遣唐使派了19批,其中还有些人学完直接参加科举,入朝为官了。包括为官几十年,老了思念国家想回去的阿倍仲麻吕,回去的时候还被委任为驻日本的使节,一个日本人竟然成了驻日本的使节。唐朝人大多信仰佛教,外来的宗教大唐也不打压,甚至在人家过圣诞节的时候,皇帝还亲自去送祝福。在和平民的接触中还催生了一批成语;比如,一般的百姓听不懂外国人说的什么,形容他们的话是“胡”言乱语。像胡搅蛮缠,胡说八道等词差不多都和当年的胡人有点关系。

为什么要吸引和容纳这么多外国人呢?在当时,因为开明的唐朝皇帝希望更好的建设丝绸之路,与沿线各国建立友好的关系,因此对熟悉西域情况的人才非常需要。因此唐朝就颁布有一些对外国人优待的政策。并且,对于有才学的外国人很欢迎其入朝为官。因为优越的条件,繁荣的环境,许多外国人愿意留在唐朝为官,并且在当地娶妻、生子。他们在长安的生活非常惬意,可以说是乐不思蜀,完全没有回国的打算。到了唐德宗贞元三年,长安城里有房有田的外国人高达四千人。要知道在当时极其不方便的交通状况下,愿意扎根在另一个国家的外国热能达到这个数字,可以说当地真的是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了。

在这一年,因为长安中有房田的外国人数量较高,朝廷颁布了新令:有房有田的外国人不再发给津贴。新令一下达,许多为官的外国人都跑到宰相李泌的府上抗议。李泌告诉他们:哪里有使节留在外国几十年还不回去的?你们如果回国,朝廷为你们提供盘缠,如果不回国,大唐会给你们机会,让你们成为大唐的臣子,领大唐的俸禄。结果,四千多人无一人愿意回国。可见这些外国人对唐朝,对长安的喜爱。据说,当年在朝中为官的外国人,不论官职大小,总的数量有几千人之多,其中约有二十多人当过宰相。

当年出使西域,也有来自西亚的外国人的功劳。当时,波斯萨珊王朝被灭,波斯的大酋长阿罗憾为了保全自身,就来到了和波斯关系良好的大唐,长安,唐高宗接待了这位酋长。在交谈中,唐高宗发现,阿罗憾对西域各国的情况非常熟悉,当时的唐王朝非常需要这样的人才,于是阿罗憾被留在了长安。在唐太宗时期,丝绸之路和边疆地区就不那么太平,在打败了突厥之后,唐高宗就希望通过与周边各国建立友好关系,进行友好往来,维持丝绸之路的安全,维护大唐王朝的长治久安。正是在需要熟悉外国情况的出使人时,阿罗憾出现了。因此,阿罗憾就被任命为这支使团的首领,去往西域各国,进行交往。当然,最后的结果也非常丰硕,唐王朝与西域各国开始了长期的友好往来。归来的阿罗憾被封为二品官员,他的外交经历在唐朝的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中国经商的外国人也不在少数。在唐代的大诗人“温八叉”温庭筠的作品中,就能找到胡人帮助汉人做生意的故事。在西市上,有一个胡人流落咋子街头,一个叫做窦乂的汉族商人每次见到他时,都会给他一些钱,也不问原因。在又一次看到这个胡人时,窦乂给了他五千文钱,他非常感激,对人说:我一定会报答窦乂的!不久后,他找到窦乂,说希望他能将一套宅院买下来。因为他注意到那户人家的捣衣石是一块于阗玉!窦乂半信半疑,于是在找来了玉工看那块石头经鉴定确实是一块难得的好玉。窦乂将宅院买下,将捣衣石拿去加工成玉器,赚到了一大笔钱。为了报答这位胡人,窦乂将这所宅院给了这位胡人,让他有地方可住。

唐朝是个开放的朝代,他的开放程度,此后各代无一能比。整个国家从平民到帝王,无一不是带着欢迎与接纳的态度对待来到大唐的外国人。也正是唐的开放,让大唐以及后来的文化多了更多异域成分,让当时的人们生活中多了几分异域色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