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万里智库秘书长、高级研究员赵悦认为,考虑到目前东南亚国家的电网尚未实现互联互通,甚至非常零散,中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南方电网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电网实现互联互通,为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三是中国电力此前已有“外送”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经验,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之后,推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打造电网互联互通正当其时。

数据显示,随着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东南亚国家经济和城市化迅速发展,当地的电力需求在2014年至2025年期间将翻一番,这意味着东南亚国家今后五年至少需要1000亿美元用于电力投资,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动力需求。但是,受限于资金短缺和开发水平落后等因素,东南亚国家除新加坡、文莱外,人均装机和人均用电量都处于较低水平,并影响着这些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外国电力企业看准东南亚国家电力投资机遇前往建设发电厂。但有研究发现,在东南亚建电厂存有很多风险。

一是汇率风险,不少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幅度非常大,由于机电工程和成套设备资金投入量大,资金回收周期长,令投资者的资金回笼乃至获得回报的时间大幅延迟,导致不少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

​二是地质勘探风险,这一地区地貌相对复杂,不少外国企业在投资越南、柬埔寨等国的水电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当地的喀斯特地貌状况,导致开工建设后才发现仅解决地基问题就已远超工程预算。

三是众多东南亚国家对发展电力目标虽然宏大,签订的协议也不少,但按照约定的时间建造的项目却不多,造成境外企业对投资发电设施更为谨慎,直接导致了这一地区长期面临电力短缺风险。

万里智库秘书长、高级研究员赵悦认为,考虑到目前东南亚国家的电网尚未实现互联互通,甚至非常零散,中国可以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将中国南方电网和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电网实现互联互通,为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提供更多的动力。有几个因素也有利于中国实现远景目标和中国倡议一贯主张的双赢格局:一是中国电价比不少东南亚国家的电价低。以2017年为例,综合中国各发电类型占比,中国发电平均成本约为0.38元/千瓦时,售电出口成本约为0.401元人民币/千瓦时,而当前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电费则高出很多。二是中国有足够电量可供出口。截至2017年底,中国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7.8亿千瓦,年总可发电量为15593亿千瓦时,可供出口电量为2116.9亿千瓦时,而且还有相当大的出口潜力。三是中国电力此前已有“外送”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经验,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之后,推动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打造电网互联互通正当其时。

赵悦认为,虽然目前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印尼,印尼和菲律宾,泰国与老挝等,已局部实现小范围的电网互联互通,但随着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其对电力的需求将持续高涨。有报道说,目前东南亚国家有超过1/5 的人口仍面临电力短缺,到2035 年能源需求将增长80%以上。这种情况下,进口中国的电力打造更大范围的电网互联互通,可以大幅缓解东南亚国家的燃眉之急;中国在投资兴建电站方面的成功经验也可造福相关国家。今年初,“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中国主导兴建的柬埔寨最大水力发电工程--桑河二级水电站正式投产,不仅极大缓解了当地电力供应不足的状况,也为中国参与东南亚国家电力的互联互通积累了成功经验。

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电网互联互通,不仅可以满足东南亚国家经济崛起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一带一路”倡议让相关国家民众得到实际好处的要求。特别是水电互通,特别符合万里智库一贯提倡的绿色发展的理念,水电本身就是清洁能源的主要方式,相关项目在建设中如何加强对生态保护方面的重视,恰恰说明了“一带一路”的工笔画一定是高质量、可持续的,不是粗放、污染、不可持续的。

中国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普遍共识,也可以在与东南亚国家电力的互联互通中体现出来。在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中国领导人特别提出要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为推动绿色发展在“一带一路”的实践,万里智库正在积极实施“2019丝路绿金城镇推选活动”,着力探索“绿金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一带一路”项目的高效实践。这一活动也已辐射到东南亚国家,并将在实现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电力互联互通中有所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