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柯玲老师,我之前画的那个本儿中确实是有蝴蝶妈妈和她的孩子的故事,但是那个没有现在这个工笔画配色丰富。石:柯玲老师,我们贵州民族大学那个学问最高的杨教授也看了我这张“月亮、太阳、蝴蝶妈妈和水泡”,杨教授表扬我了,他希望我在这个故事里面画出各种不同样的动态来。

织布

(一)

石柳莎,东华大学第二期非遗研修班的学员,苗族刺绣传承人。我是在夜色中与石柳莎见的第一面。那日赶到凯里苗侗风情园时天色已晚,同事联系后过了一会儿,随着高跟鞋“滴笃滴笃”声,夜色中走出一位发髻高耸、头顶大花的时尚苗家女子,一见面就与老师抱在了一起。其声干脆,其笑爽朗,她的出现一下子让夜晚变得活力四射、光彩照人!同事说,莎莎当初是非遗研修班上公认的“开心果”,只要有她在,班上就会笑声不断,正能量满满。

我曾以为东华大学“传统刺绣创意设计”研修班的学员都是绣娘,直到遇见集刺绣和花棍传人于一身的王万菊时,方才醒悟到民俗本身具有模糊的文化团块性,作为传承主体的人完全可能身兼数“职”。石柳莎公司叫“贵州嫘祖苗艺手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我的疑问脱口而出:“你不是刺绣传承人吗?怎么叫嫘祖?”“老师,我还是苗布纺织技艺传承人哦。织布工艺可比刺绣难得多,会的人很少,不像刺绣,是个人都可以绣几针!”这丫头说话如此直接真不怕得罪人!“哦,谁起的店名?挺有文化嘛,敢叫‘嫘祖’,霸气啊!”嫘祖乃中华民族的“先蚕”圣母,与炎帝、黄帝生活在同一时代,同为人文始祖。石柳莎信手一指:“老公起的!嫘祖是他老乡,河南驻马店西平的。”这时才发现石柳莎身后站着一位敦墩实实的年轻后生。后生憨笑不语,这店名对他来说或许除了寄托自己对家乡的一分思念,更有一分作为西平人的骄傲吧!

纺纱

不难理解,石柳莎最愿意让我们看的首先是织锦。她拿起一块不起眼的黑色织锦,说是她奶奶留下的,随即侃侃而谈,给我们讲起织锦纹路和图案所包含的神话传说故事、花卉图案的寓意、历史地理的标记,原来一块富丽堂皇的织锦之中,纵横交错的一针一线、一丝一缕都是我们民族的记忆和历史!我直觉那不是一块布,而是一本线装书!“实在太漂亮,也太有意思了!”大家赞不绝口,石柳莎却说:“漂亮是漂亮,就是太费时间了!通常织一片就得一个月,一天只能织鸡蛋大小的一块。而且会织的人太少了!”

“有市场吗?”我担心地问。如此的慢工细活与当代的生活节奏太不相配。但石柳莎肯定地回答说“有!”原来当地风俗,女孩儿出嫁时人人必须有一套盛装,但会织的人越来越少。不会织只好买,再贵也得买!一片织锦差不多得3000元,前后两片就要6000元。一套盛装的价格可想而知了!看来得感谢贵州曾经的“地无三里平”,大山隔绝了现代文明的喧闹,却珍藏了前人的智慧和手艺!也保全了如此优雅和富丽的民俗。不过,那晚的苗侗风情园尤为让我惊异的还不是织锦,而是交织在锦绣作品之中的石柳莎那些传奇故事。

除了织布刺绣,石柳莎有点空闲时最喜欢做的是画画儿,桌上的本子都是她的画册,里面都是她信手所画的各种花卉、动物,其中大多已经是刺绣纹样。于是我们开始赏画,大家又是赞不绝口。“你几岁开始学画的?”我问道。回答竟是:“不知道!很小,看外婆、妈妈她们刺绣的时候就用小棍在地上画,也用烧火的火叉画过。画花画草,画瓜画藤,也画鸟画树画蝴蝶,画我看到的一切。画好了,用脚擦一遍,再画新的,开心得很,哈哈哈!”讲起画画,石柳莎又开始滔滔不绝:“老师,最好玩的是在牛身上画画儿。夏天为了躲避牛虻叮咬,牛会到烂泥塘中打个滚(幼时也见过,那种泥塘我们那儿叫‘汪塘’),牛的身体外面就像涂了一层厚厚的保护霜。而我就用一根小棍在牛肚子画画儿。哈哈哈!”“现在画得这么好,后来又专门跟老师学过吧?”“没有!没老师。我出生在台江施洞农村,根本没有学画画儿的条件!不过,说到画画儿,我真的遇到过一位老师。”于是,石柳莎眉开眼笑地给我们讲了她的一次“奇遇”——

石柳莎是嫘祖公司的董事长,也是个好媳妇!有一次婆婆生病住院一连四十多天,石柳莎每日精心陪护。石柳莎在医院的空闲时间全部用在了画画上,无论是在过道还是在病室里,一有空就伏在床头画画,天天如此。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有一位女士对石柳莎很是关注。有一天,她对莎莎说:“姑娘,你的心好静啊!看着你这么宁静地作画,好像病痛不知不觉就减轻了,你在照顾你的母亲?”“哦,是我婆婆。她有点中风,治好了就回去。”“你这么孝顺,你的婆婆一定会好的!”那人翘起了大拇哥。

石柳莎画作

到婆婆出院时,石柳莎已画了满满一本,整整100幅!那位女士又来了,告诉莎莎她是个老师,想买石柳莎的画。“你开个价吧?”“啊?!这个还能卖?多不好意思啊!画着玩的你要就送给你呗!”“那绝对不行!我出9900元怎么样?”“太多了!3000元好了!”石柳莎的第一本画作就这样成交了!我问她报价的标准,她直接回答,“差不多我打工一个多月挣的钱!哈哈哈!”这个故事并未结束,后来石柳莎带职校的学生去参加比赛,现场有位评委看到她高兴地喊:“姑娘,你不认识我了?我买过你的画哦!”原来她是贵州民族大学的潘老师。潘老师告诉石柳莎,她的画册很宝贵,没有任何学院气息,遵从自然和天性,她常用作教材。那天两人算是正式认识,潘老师现在还常常在微信里提醒石柳莎:“千万别丢了画画哦!”

作为一个从教有年的老教师,听完石柳莎的故事,我是惊愕、深思、感叹不已!“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这用来形容石柳莎的艺术天赋恰如其分。更好奇有着这样艺术天分的非遗传承人通过东华大学的研修会有何变化呢?“老师,去东华学习,收获老大啦!”石柳莎的高声回答令我们禁不住一起开怀大笑:“说说呗!”石柳莎捧出一沓荣誉证书,那是她回来后的各种获奖,一一说与我们听。“老师,去一趟东华首先我个人气质发生了变化。一场走秀不仅让我有了自信,更让我知道在场合上举手投足一定要有范儿,要这样不能那样。”石柳莎一边说一边挺胸收腹,面带微笑,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捧腹大笑。“当然,影响更大的是东华教我学会了设计、搭配。要是有一天,用我自己的布做我自己设计的时装,缀上我自己的刺绣,那就太棒了!”石柳莎讲这些的时候满脸憧憬神采奕奕,实在可爱极了!说着说着石柳莎突然停住了:“啊!老师,相信吗?回来后我真设计过一件时装。”“天哪?!莎莎你要给我们多少惊奇呀!”于是,又一个传奇故事和石柳莎的设计处女作登场了。

“布衣族歌王小吴健是我‘弟弟’,我们在一次歌会上认识,一直姐弟相称。”吴健是90后歌手,因参加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而获封“布依族歌王”。吴健看到石柳莎的布织得好,请求“姐”给他做件演出服。禁不住“弟弟”的恳求,石柳莎应承了下来。石柳莎考虑舞台上的布衣歌王应该既传统又时尚,这时候,想起了东华的陈老师,想起东华大学的“一朝结缘,终生互助”的承诺,于是请陈老师多发些时装图片。陈教授有点意外:“丫头,你准备干什么?”“我要为我弟弟做一件演出服!”陈老师很高兴,干脆给她发了一个时尚设计APP。于是石柳莎大胆剪裁,用自己织的苗布剪出一条肥腿裤子和一件背心。身着一身白色苗布的吴健确实显得气质高洁不凡,但石柳莎觉得仅仅一身白色简直有点像穿“孝衣”。如何将苗布时尚地呈现呢?石柳莎先将店里几块不同颜色的苗布边角料缝到裤腿上,又在吴健的肩上做了一个苗布“蓑衣”,再在其腰间编一排流苏,接着就是前后心的刺绣、盘扣,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设计、制作,一针一线一丝不苟,吴健穿上“姐姐”亲手缝制的演出服激动异常,摆出各种姿势拍照。更有趣的是随后的几场大型演出都是好评如潮,圈粉无数!紧接着,吴健的这套“行头”也火了——石柳莎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不断有人想买。吴健直言:“这是我姐亲手做的,不卖!”石柳莎得知后说“再有人想买就卖了吧,卖了姐再给你做一套!”吴健还是有点不舍:“姐,你缺钱花吗?俺给你钱!”石柳莎断然说:“姐可不花你的钱!”后来这件衣服据说被一位国际友人收藏,售价八万元!石柳莎一听高兴坏了!“哇,那么值钱!”

姐弟俩

石柳莎声情并茂的讲述令我神往:为她能独立设计时装而高兴,更被她和吴健之间那份萍水相逢却清澈如许的姐弟情义所深深打动。这套演出服白色为底,蓝色点缀,意境高雅,腰间飘逸的流苏、胸前艳丽的刺绣又使其平添了几分鲜活。首次领略了当设计师的快乐与成就感的石柳莎喃喃自语:“等到更多的人掌握了织布技艺,我就专门学做设计师。我们店里好多东西不是卖的,它们都在等一位有着独特眼光的设计师出现,然后把它们变成一件件艺术品!”说罢哈哈大笑!看着这个善良而又孝顺、爽朗而又热心的当代织女绣娘,我在心里默念:加油,石柳莎!锦绣前程为期不远,老师相信你!东华支持你!

(二)

写完《织女绣娘的当代传奇》,照例先发给主人公看一下,防止有记录或理解偏误。意想不到的是石柳莎一下给我回了48条微信图片和若干段语音!于是顺理成章就有了这个“续篇”。我对石柳莎的采访无论是当面对话还是手机的隔空交流,其实主要都是石柳莎的口述,她像个多面话匣子,随便掀开一侧她都能滔滔不绝。“续篇”除删了一些口头禅和插入语,基本为石柳莎口述实录。

石:柯玲老师,我是苗族织锦、刺绣、绘画传承人。

我:哦?我还漏写了一项?你还是绘画传承人哪?好棒!什么级别的?

石:以前是县级,现在是州级了。

原来石柳莎一人身兼了三职,这就更说明了非遗在民俗生活中是一个整体,难以作概念化的拆分。非遗传人多为民间高手且常常是多面手。就刺绣而言,苗绣有两百多种针法,石柳莎是为数不多的掌握了多种绣法的传承人之一。而一个从未学过绘画的是绘画传承人,委实让我意外!当然,我这里的“学”是狭义的。在贵州绣娘中,“无师自通”的丹青妙手或许稀松平常,难怪“绘画”之绘要用“丝”字偏旁,多么神奇的贵州!石柳莎说着就给我发来了一梭子织锦照片。

石:你好,柯玲老师!我发来的这四张是两套围裙,也叫围腰。围裙它是前后各一张。这个织锦呢,上面两张是一套,下面两张是一套。现在会织这种围裙的人太少了!织布啊,织那些老粗布、织土布呢,会织的人还是有的。但是真正的会这个数纱挑,这种挑纱织锦的,很少很少了。就因为它难,没有人做了,所以我就打起精神把它传承下来,织得好,织得精,然后去教更多的人,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想学的。

织锦围裙

石:这两套围裙,就是我在东华大学结业回来之后完成的,去成都参加了国际非遗大赛,我获得了“非遗传承之星”。这四张围裙算是我的代表作,我主要就是传承这个纺和织的。然后……围裙的中间是织的,两边刺绣是平绣,是我自己画、自己配色,我和我姐姐一起绣的,我姐的绣工也很好的。

石柳莎发来的图片让我突然觉得织锦和织布之间其实有着天壤之别(所幸前一篇我只是笼统称她为苗族纺织技艺传人)。布,是普通的常见的;锦,则是华贵的罕见的。从前的锦衣玉食绝非寻常百姓所能享用,但掌握锦绣工艺的却大多是平民百姓。高手在民间,百姓非等闲!经过东华培训后的石柳莎变得更懂设计,在画图、配色方面更有讲究。

我:上次请你再拍一些画发给我的,后来未收到,估计你在忙,我就用了我自己拍的,但那些都是晚上拍的,效果不是很好。

石:哦,好的,柯玲老师,我现在发一些画过来哈!

于是哗啦啦我又收到了18幅“绣画”——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用这样的称呼。石柳莎的画本来就是做刺绣的底稿。这些画中有花有草有树有鸟。蝴蝶,是见得最多的,有各种姿势各种配色的彩蝶。这些画面彩蝶飞舞栩栩如生。尤为有趣的是石柳莎的语音中还不时地伴有几声鸟鸣(或许是她家养鸟的缘故),有点让我神思恍惚,好像她生活在童话世界里。于是,我问——

我:记得上次在你家看到过一幅画是讲蝴蝶妈妈和12个孩子的故事的,还在吗?发过来给我瞧瞧?

石:柯玲老师,我之前画的那个本儿中确实是有蝴蝶妈妈和她的孩子的故事,但是那个没有现在这个工笔画配色丰富。那个只是故事丰富,但画得我不是很满意。等我有空的时候,来灵感啦,我再重新画。我现在暂时先发这些给你。这些民间都称为“民族图腾”。我们这儿不叫“图案”,我们都叫“图腾”。反正那些老师还有老人啊也都是叫它“图腾”的。

关于“图腾”问题,前次电话采访时就交流过。听石柳莎说她给职校那些孩子们教“图腾”,我有点儿疑惑,于是就问“你说的图腾是什么意思?”石柳莎毫不犹豫地说道:“图腾就是有图有藤的画儿。我画里面的那些花草、图案中总有各种藤,服装上也有瓜藤什么的,所以叫图腾。”当时我有点忍俊不禁,但窃笑之后便没再和她说什么。没想到今天她又跟我说图腾了,而且做了详尽的解释。反倒有点儿令我动摇我从书本上学到的“图腾”概念了,或许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我们一直说“图腾”是外来词,怎么贵州的老百姓可以脱口而出呢?!

石:老师,如果说图案的话呢,是指“油画”呀,或者是“水彩画”都可以叫图案,然而图腾就是代表民族的、历史文化的那种,就是这样子的。然后我们从小就管它们叫图腾,没有叫图案的。

石:柯玲老师,我最后发给你的这一张,也是蝴蝶妈妈的故事,不过,这是蝴蝶妈妈的前世。就是说她刚刚从枫树叶里面来的时候,开始她经常喜欢上天跟月亮在一起玩儿,但是月亮比较冷淡,就是浅黄色的这个嘛,也不是很懂感情,不很热情,就是说不那么主动啦,蝴蝶感觉到没意思。然后太阳就很主动地去追她,但她跟太阳游方(谈恋爱)的时候,太阳对她热情过火,蝴蝶又有点接受不了,于是她就从地面上飞到空中飞到天上就是那么日夜奔波。后来水泡泡看见她很可怜,就很同情她,就主动跟她好……

蝴蝶妈妈与太阳月亮和泡泡图案草图一

石:水泡泡就是现在在海边游泳的时候,看到的那一坨坨的透明的被称为“水母”的动物,那个就是故事中的“泡泡”。以前的那些动物都能讲话都可以活得像人一样的。我也是从古歌故事里面听老人讲的,然后我就顺着那个记忆继续想象画出来的,其实我也不知道他们长什么样。蝴蝶跟水泡泡好了之后,才生下12个蛋,接下来以后才有了鹡宇鸟的出现,悉心的孵养,12年后,孵出了姜央、雷公、龙、虎、蛇、象、牛等12个兄弟。现在我给你的这张就是她下蛋之前的那段日子。以后等我有精力的时候我再把从开天辟地到现在的这些故事画出来。那可是需要好长一段日子哦,现在就算我天天画也没那么多精力。

天哪!我实在难以想象,一个绣娘的一幅画作,竟然是这样一个美妙的爱情故事,不,竟然是一个创世神话!由此逆推,一幅织锦中包含了若干“图腾”,其中包含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创作者自己不言,外人哪能都看懂?上次我曾感叹一幅织锦就像一部线装书,绝非言过其实!听石柳莎继续说——

石:柯玲老师,这个围裙呢,苗族的文化都含在里面,它里面有河流啊,有那些龙啊、鱼呀、花鸟一类的都是我们的祖先文化。什么蝴蝶妈妈、鹡宇鸟、水泡泡啊,都包含在里面。围裙里面的故事是最多的,但是我还讲得不好。不过我现在就是负责先把它传承下来,把那些故事、人物、那些图腾记录下来。我讲得还没有那些老人讲得好。我们苗家人没有文字,我们就把我们的文化把我们的祖先全部织在围裙(织锦)里面,绣在盛装里面,并且代代口传,一代一代传下去。

蝴蝶妈妈与太阳月亮和泡泡图案草图二

在我看来,石柳莎在我遇到的传承人中已经算是很能讲的。但是她告诉我——

石:柯玲老师,我们这儿的老师很会讲故事,但只会用苗话讲,只会唱苗歌啊。就这个围裙,你看我前面发的有一对是已经织好了但还没有镶边的织锦。那里面的故事也很多很多呐。我的问题是不太会写,打字速度又慢,磨蹭得很,也编辑不了。所有这些都简称是织锦。有刺绣在里面,里面有好多个人物,好多我们苗族的祖先的故事都在里面。

原来,作为艺术家的石柳莎,其创作源泉也是来自于自己的民族文化,来自于自己的生活传统。石柳莎跟我所谈的问题有些已经涉及到专业研究的领域。比如说灵感——

石:柯玲老师,需要来灵感,就得去参加一些民族传统活动,或者是看当地人祭祀或过鼓藏节一类的活动。我参加这些活动了,然后我就找到灵感啦,就能去想象那个记忆并画出来。有时候我脑子里全部都是那些图腾、那些图、那些动物。那些就是古老的传说、神话故事。有时候找不到灵感我就画不出来。如果突然让我去画一个东西,我也画不出来,但是有的时候在人再多的地方,哪怕是火车站,如果说我的灵感来了,我就感觉我身边没人,我坐下就可以画出那些故事人物,就是这样子的,哈哈哈!

灵感本是上天赐予勤奋的艺术家的厚礼,石柳莎谈起自己的灵感,显得特别兴奋、幸福。不过,她的灵感并非苦思冥想,而是魅力无穷的苗族古歌和节日祭祀对她的启发。

石:柯玲老师,我们贵州民族大学那个学问最高的杨教授也看了我这张“月亮、太阳、蝴蝶妈妈和水泡”,杨教授表扬我了,他希望我在这个故事里面画出各种不同样的动态来。不过这也只有在灵感来的时候、有空的时候,我才可以去画呢!我现在还在创业当中,公司的业务也多,学校的课也多,然后老是开会呀、学习呀、论坛呀,所以我的时间每天都不够用,我下班回到家还要工作,天天忙到两眼一闭才能休息一会儿。

听罢石柳莎一席谈,几分惊奇、赞许的同时也有几分同情、感叹。作为非遗传承人她勇担道义,作为艺术家她出手不凡,作为善良人她感恩戴德加倍奉献。蝴蝶是蚩尤之女是苗族同胞的“妈妈”,也是不少中华文化的经典和美谈的原型。而对于石柳莎,我则情不自禁地唱起了“亲爱的,你慢慢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