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被上述公告描述为“参与5G通信网络的建设及参与份额尚存在不确定性”的东方通信“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与运营产业”,在2017年年报、2018年年报中的“公司业务概要”描述中有些许不同。一位不愿具名的财经评论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之前看过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其认为东方通信之所以能被炒至如此高位,至少一部分要归咎于特殊时间点上的监管与炒作的此消彼长。

“去5G”也挡不住妖风 东方通信两份“双跌”财报抹不平虚高

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麻晓超 陈锋 北京报道

4月28日下午,普天东信集团一位副总代表公司出席了杭州高新区(滨江)经济工作大会,并上台领下了“优秀贡献企业奖”。

根据该公司在微信公号上的官方通告,一并获得该奖励的还有其旗下上市公司东方通信(600776.SH)。

同日下午,东方通信发布一季报,营收与净利同比均下滑,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约负1亿元。更早前披露的2018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营收、扣非后净利同样同比下滑,经营现金流净额归负。

即便是在这样的基本面下,被游资爆炒了5个月的东方通信股价仍未出现一些市场人士预言的连续跌停迹象。截至5月8日收盘,该股微涨0.24%至21.25元。此价格较游资炒作前依旧高出3倍还多。

这样一只基本面不佳的股票,其股价缘何被炒至如此高位、居高不下?一位不愿具名的财经评论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之前看过一个有意思的观点,其认为东方通信之所以能被炒至如此高位,至少一部分要归咎于特殊时间点上的监管与炒作的此消彼长。”

“去5G”也挡不住妖风 东方通信两份“双跌”财报抹不平虚高

两份“双跌”财报

东方通信创立于1958年,是中国邮电通信行业的一家重点企业,1990年以来引进摩托罗拉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形成了移动通信主营业务,1996年成功改制上市,目前是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旗下专业从事移动通信产业的骨干企业。

该公司上市首年(1996年)营收为40.83亿元,此后的5年一度曾呈现稳步增长,至2001年营收规模扩大至约84亿元,此后出现骤然萎缩,直至2005年仍未恢复至80亿元以上。

2006年,凭借电子制造业务(EMS)和控股子公司杭州东信移动电话有限公司手机业务规模的大幅度增长,东方通信营收突然翻倍至196亿元,达到营收规模的历史巅峰值。

但那年仅是昙花一现。此后的2007年、2008年、2009年3年,东方通信营收又断崖式下跌。2009年,该公司营收规模减少至36.89亿元。

且此后至2018年在9年里,东方通信营收规模再未突破40亿元。

2019年4月1日,东方通信发布2018年年报。财报显示,该公司全年营收同比下滑1.33%至约24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7.78%至约1.27亿元,但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26.4%至约6072万元。

《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东方通信2018年的非经常性损益项下,有约4200多万元的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收益和1100多万元的政府补助等。

在这份营收、扣非后净利“双跌”的年报后,东方通信投资者们又遭遇了一份“双跌”的季报。

“去5G”也挡不住妖风 东方通信两份“双跌”财报抹不平虚高

4月28日,东方通信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同比下滑5.3%至约4.7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减少31.14%至约1421万元,扣非后同比减少42.66%至约768万元。

此外,东方通信2019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约为-1.09亿元,2018年一季度约为-2.02亿元。

“去5G”也挡不住妖风

与东方通信近年业绩不佳形成反差的是,该公司股价在2018年底开始受到爆炒,使其长期在5元附近浮动的股价飙升数倍。

疯涨完全脱离了基本面,让东方通信被市场冠以了“妖股”称号。2018年10月26日,该公司发布了营收、扣非后净利双跌的三季报。但一个月后,股价无视基本面开启了连续涨停。

第一个反常的涨停出现在2018年11月26日,接着是连续两个涨停,间断两个交易日后,于当年12月3日出现一个涨停,又间断三个交易日后,于当年12月7日开启了三个连续涨停。

2019年3月7日,东方通信在累计20多个涨停后,在当天盘中触及了41.88元的阶段高点,这一价格相比2018年11月26日时的不足5元,已上涨7倍多。

大多数市场分析对于这只股票疯涨的噱头归咎于其5G概念。《华夏时报》记者梳理东方财富网股吧也发现,多个热帖均将东方通信标注为5G概念股。

其中一篇发布于2019年2月22日、标题为“5G总龙头、目标价60元”的帖子,直至5月8日仍然有网友评论。这篇帖子已有近5万人阅读过,有267条评论。

但东方通信主营业务其实与5G关联性不大,甚至早在2018年底,该公司就曾专门发布公告明确说明此事。

2018年11月28日,东方通信收盘涨至5.94元。当日,该公司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称截至当日公司的静态市盈率为63.11,根据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证监会行业市盈率显示公司所处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市盈率为26.41,公司市盈率水平高于行业市盈率,特别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理性决策。

并且,就是在这份公告中,东方通信为自己进行了“去5G”说明。

“根据公司2017年年度报告,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为企业网和信息安全产业、智能自助设备产业、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与运营产业和其他产业等,截至目前,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其中,企业网与信息安全产业2017年的营业收入占比为13%,截至目前,该产业主要产品为PDT与TETRA制式专网通信产品,与5G通讯网络建设关联性不大;公司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与运营产业2017年的营业收入占比为22%,目前国内5G网络建设尚未正式启动,具体发展进程尚未明确,该产业参与5G通信网络的建设及参与份额尚存在不确定性。”该公司在公告中称。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被上述公告描述为“参与5G通信网络的建设及参与份额尚存在不确定性”的东方通信“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与运营产业”,在2017年年报、2018年年报中的“公司业务概要”描述中有些许不同。

其中,2019年4月1日发布的年报删去了这段描述:“随着4G网络发展成熟,大大增加了移动通信技术服务需求,同时5G商用渐行渐近,为网络优化和服务业务打开了后续市场发展空间。”

删掉上述5G相关内容后,根据年报,东方通信的“信息通信技术服务与运营产业”的网络工程团队,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网络设计、 频率规划、系统质量评估、系统规模效益评估、系统优化调整、提供高话务解决方案、网络维护、 提供室内覆盖解决方案、工具软件开发、技术培训等。

令不少投资者不解的是,2018年11月28日的“去5G”声明并未挡住东方通信在股价层面的“妖风”不断。

连续涨停不仅未止于2018年,还延续进了2019年。

为何成“妖”

2019年5月8日,东方通信收盘微涨0.24%,至21.25元。此价格较2018年11月26日依旧高出3倍还多。

东方通信为何成“妖”?对于这个问题,《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市场上的大多分析将其归咎于四个方面:换手充分、低价、盘子小、名字好听。其中,换手充分是说由于东方通信在被爆炒期间的换手率一直很高,能不断吸引资金进入加码炒作。

不过,市场上也有持不同观点的分析。一位不愿具名的财经评论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推送了一篇分析文章。该文章名为《东方通信成为龙头的真相》,由某游资人士撰写。

这篇文章认为,所谓的价格走势亮丽、盘子小、技术形态漂亮、有游资加持等, 这些都是东方通信成妖的最终结果,不是根源,根源在于监管与投机的此消彼长,其逻辑是:

在东方通信于2018年12月11日出现连续第三个涨停之后,当日媒体爆出消息,监管层已经关注到了东方通信的异常波动,对涉及异常交易的账户进行了书面警示,这些账户所在券商也收到了函件,被要求向客户传达监察信息。

隔日,东方通信以接近跌停开盘,原因是对监管的恐慌;按道理,被监管盯上了,东方通信应该像2018年11月份的市北高新那样,来一波大跌,但它却在相对高位震荡整理。

在高位维持了8个交易日的震荡整理,当年12月24日来了一个涨停板,这个涨停非常关键,是炒作资金对监管的试探,会不会又被监管?结果没有被监管;隔日东方通信再出涨停板,仍然没有被监管。

至此,炒作资金认为,监管的态度非常明确了,即放松监管,于是更多资金大举入场,就有了后面的行情。

虽然截至2019年5月8日,东方通信股价已从最高时的约40元回落至约21元,根据东方财富网数据,其对应的静态市盈率仍高居210,是所处行业平均市盈率的近8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