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四年,守正出奇。我们锚定内心坚守,去探寻医疗难题、去见证蜕变、去感受打动人心的力量,在脚踏实地的前行中不断创新与超越。未来已来,筑梦远航!

田 颖

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

哈特瑞姆患者管理项目负责人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医师

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打造的心脏病患者终身照护,并不是什么创新的医疗理念,也不是需要额外回报的稀缺服务,只是想把当下医疗环节中缺失的一环补回来。

1

住院只一周,管理一辈子

一位心衰老患者自创立之初就跟随哈特瑞姆,4年来我们从未中断过联系。因为同时患有心律失常、高血压、冠心病,我们陆续为他做过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装过起搏器、搭过桥,有任何疾病问题他都能找到我们得到及时的解答和处理。医患关系之外,我们已经相处得更像是朋友。

住院可能只有一周,但这种医患之间的强联系可能会持续一辈子。

患者与随访护士在“心脏大使回家活动”

越来越多的医生和医疗机构开始重视患者随访,但大多数局限于术后患者,时间限定在术后一定时间内——几年或者几个月。与此不同的是,哈特瑞姆终身照护理念从患者就诊前开始,一直延伸到一生。只要患者与哈特瑞姆建立医患关系,这个强纽带就形成了。

很多患者是在网上咨询过并且预约了门诊。在来门诊就医之前,随访护士就会详细指导患者怎么乘车来院,带什么证件材料,告诉患者医院附近哪个酒店经济又好住;住院期间,所有医护人员持续提供个性化的疾病科普教育,随时随地都在患教;出院之后,患者有任何疑问也能通过随访护士找到专家咨询,无论问题是否与住院期间的疾病相关

因为心脏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经常同时合并多种疾病,因此我们的管理也不仅仅限于单一病种。譬如患者只是因为房颤来哈特瑞姆心脏中心就医,但我们会把他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整体管起来,而不是仅仅管理房颤,甚至,不仅仅限于心脏疾病。

随访护士利用听诊器放大声音,为耳背患者做患教

配合患者终身照顾管理项目,我们还开设了“哈特瑞姆心脏科普”微信公众号,为3万余患者及家属传导正确的医学观念和持续的心脏科普教育。公众号的内容都是哈特瑞姆的专业医生一个字一个字码起来的,每篇文章的内容我都逐个校正把关。

我们不做吸引眼球的标题党,也不做赚流量的爆款,只是脚踏实地的积累,让老百姓看到真实可信又可靠的科普,因为这不仅仅是值得我们做一辈子,而是值得几代人,甚至世世代代去做的工程。

患者管理一向被认为是非核心医疗环节,为什么哈特瑞姆还要投入大量精力来强化?让数据来代为回答吧:

一项对712例房颤患者22个月的随访研究显示,采用专业随访护士组的心血管死亡率为1.10%,显著低于常规随诊组的3.90%。

患者自己也许感觉不到,但很多潜在的脑梗、心梗就在这样的管理中被我们的医护人员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2

为空巢老人提供一份生命保障

在健康管理计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坚定了持续做下去的决心。我们惊讶地发现,哈特瑞姆的患者管理极具社会意义——它为独生子女或者外地务工子女减轻了照护负担。

不仅仅是在中国,其实这也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很多老人其实都面临无人管理的窘境。

我见过在躺在心脏重症室的患者,需要马上手术,却没有家属能给她签字。

我也见过门诊的病人,不停地问:大夫,能不能快点手术,我女儿在美国,说好了7月份要去帮她带孩子。

我还见过儿女不在身边的88岁老人,孤身一人坐三个小时的公交车赶来,取药缴费、拿检查单都得老人自己来,虽然疾病很重也无法做有创治疗,只因为身边没有家属。

这种情况太普遍了。儿女不在身边,万一老人突然不舒服了怎么办?这时,哈特瑞姆的患者管理至少能为老人们提供一个长期的、可靠的求助渠道,让疾病更多地在初期得到诊断和治疗,让老人和子女都能更安心。

护士正在与患者通话答疑

不仅如此,相比于没有医学知识的家属和保姆,来自专业人士的管理也会更高效。我们经常遇到老人在家犯病了,子女惊慌失措,结果给随访护士打电话一说明情况,原来没那么严重,简单调整下药物在家观察足矣,完全不需要一家人仰马翻地再跑医院折腾一番。

因此,贯彻理念的同时,还能够帮助减轻社会负担、承担社会责任,这无疑是哈特瑞姆患者管理的意外之喜。

3

科技创新让患者管理更普及

2019年初,哈特瑞姆免费试点投放了一批智能手环,可以提醒患者按时吃药、一键咨询随访护士、接收语音科普。

市面上的医疗可穿戴装备不少,但往往只能告诉用户心率、血压等数据不在正常范围,但是这些不正常代表什么、用户应该怎么办,呆板的人机互动给不出解决方案,患者得不到有效反馈,心血管危险因素也就得不到有效管理。

而哈特瑞姆心脏医生集团的优势就在于,我们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专家团队可以为患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像我会长期将随访护士的微信置顶,就是为了随时随地及时回复她转达的患者疑问,这是一般设备商难以提供的核心价值。

随访护士介绍手环功能

未来,我们还将尝试更多科技创新与医疗的结合。希望能开放一个入口,让更多哈特瑞姆体系外的心脏病患者加入进来,接受患者管理;基于过去四年的管理经验,一套健康管理师的培训体系也正在酝酿中。

想把这些工作做好非常难,很多都是长期规划,但我们作为一线临床医生,认为这些事情必须有人去做,为的是将健康管理覆盖到所有的心脏病患者,这也是哈特瑞姆的愿景、哈特瑞姆人追求的情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