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火山喷发的场景大家一般都在电视里看到过,炽热的岩浆从山体中喷发出来,火山灰冲破云霄,现场十分得令人震撼。就在昌乐县乔官镇境内大大小小的火山几十座,而这些火山也全部都是死火山,这些死火山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再发生喷发现象。乔官火山群形成于距今大约1800万年前,它在喷发的时候吞噬了很多生命,但是烈焰却塑造了神奇。它形成的一些石头在三十年前还没有火柴值钱,二十年前它与鸡蛋等价,后来它却比黄金还要贵。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遗迹一起认识一下从远古走来的乔官。

乔官镇位于昌乐县城正南10余公里,与临朐县、青州县市搭界,全镇面积200余平方公里,人口8.8万。乔官原名南郡州,在唐代就已立村。在现在的乔官镇内并无乔 官二姓,那乔官的镇名是怎么来的呢?这里还有一段历史的传说。

这位考中进士的人姓乔名瑜,妻子为林氏,虽相貌平常,长得粗粗拉拉,说话举动俨然像个男人。可论文才呢?进士乔瑜也比不上她,只是女子不能赴考仕举而已。乔瑜一死,林氏如同天塌一般,在这人地两生的地方,别无他法,只好变卖了细软,购置棺木准备将乔喻在镇西一块荒地上安葬。由于受到当地恶霸的威胁,林氏乔装改扮,带着官文凭据赶赴河北故城替夫上任为官。

为了纪念这位乔装替夫上任的女中英才,当地百姓便将南郡州改名为了乔官。明朝诗人李焕章途径此地时曾留下诗句《乔官旅次》:“款得疏烟挂远皋,红亭赊饮试新槽。莺簧解语三春艳,麦浪晴翻八月涛。小店看山青到榻,长堤隔水晓开桃。方山南接乔峰秀,屋角亭亭侍二豪”。乔官地处昌潍平原于沂蒙山区交界处,境内山峦绵亘,丘岭起伏,河谷纵横,自然风光旖旎独特。1800万年前因地壳运动火山喷发而形成的气势磅礴的远古火山群更是闻名于世。

乔官远古火山群位于郝家沟西北坡,是村民们开山采石时发现的。随着开采量和开采面的不断扩大一座座气势恢宏、形态各异的火山区断面显现出来。这些剖开的山头,火山口径明显,喷发纹理清晰,整体形象尤为壮观。据中国科学院地质学家考证,仅乔官镇境内尚未开发的古火山就有40多处,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古火山群。昌乐作为古齐文明的中心,数千年来,人们就传诵着这片神奇的土地里有宝的种种传说。

姜子牙预言此地有宝的故事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从侧面也表现着昌乐人民对于蓝宝石这份自然馈赠大礼的敬仰之情。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昌乐火山群的勘探一直没有进行,埋藏着宝藏的火山群依旧被当地的百姓仅仅作为牧羊的地方。

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一位放羊的老汉从山上捡起一块小石子,那块小石子被阳光一照,蓝光闪闪。其实这个放羊的老汉早已见惯了这样的石头,这是当地人古老相传专门用来打火的“乌金火石”。这种石子在昌乐的许多地方都有,它们分布在田间、山岭、河道,或者裸露于地表,或镶嵌于石块,或藏匿于山中、地下,而尤其以古火山集中区周围分布最为密集。直到1985年夏天的一天,昌乐县五图街道谢家山村一个叫王振起的村民终于发现了这块石子的异样。他带着这种石头来到北京找到了国家地质矿产部的专家。可是矿产部的专家对于王振起的陈述还是心有疑虑,出于这个发现的重要性他和王振起一起来到了昌乐。

随后省里的勘查队便进驻了昌乐,地质人员对昌乐展开了拉网式调查,探查蓝宝石的分布与储量。从1987年开始,临近矿区的农民在昌乐方山北麓开始了蓝宝石开采。

自从在昌乐发现第一颗蓝宝石起,这片平凡的土地瞬间就变成了寻宝者的新大陆,一夜致富已不再是神话。后来经过山东省地质研究院的实地调查发现昌乐县境内现在一共有火山遗迹84处,其中23处保护较好没有开发利用,其余的61处均有不同程度的开采和挖掘。而这些火山开采的原因大都是因为这里面蕴藏着珍贵的蓝宝石。

二点三亿克拉的蓝宝石要是换算成金钱的话,是一个不敢想象的数字。但是出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昌乐县境内所有形式的蓝宝石开采活动现在都已经禁止。18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将在地幔层的蓝宝石带到地表后换来了它的新生,同时却将很多生命休止成了永恒。在昌乐县乔官镇姬家庄村的万亩杂粮基地里,一株株谷子在这片特有的火山灰中茁壮成长,沉甸甸的谷穗压弯了腰杆。火山活动不仅给这里带来了珍贵的蓝宝石,而且在这片火山灰的底下还埋藏着古生物化石。

在乔官镇郝家沟远古火山口群西面有一座海拔264米的山峰,当地人叫韩家山。韩家山方圆大约万余平方米,侧柏盘顶,粮田缠腰。在2002年春天的时候,潍坊地质矿产勘察院科研人员到这里探矿,意外发现了硅藻土页岩矿。

在村民们开采硅藻层的时候,挖掘出来大量的生物骨头,而且数量越来越多,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昌乐县姬家庄村和临朐县山旺村离着只有四公里的距离,这不免让人将两者联系了起来。临朐县山旺村是山旺古生物化石保护区的所在地,现在是国家地质公园。1935年一位名叫杨钟健的古生物学家来到这里打开了世界化石宝库的大门,这里出土的化石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保存的非常完整,极其精美。当大量的化石出现在距离山旺村只有四公里的姬家庄村时,所有的硅藻层开采活动也随之停止。

从矿坑内地质结构可以看到火山灰、硅藻层、生物化石三者层次分明,界限明显。化石的形成需要很多条件,如果生物被石头等掩埋,就很难得到保存,但恰恰掩埋他们的是硅藻造成了缺氧的环境,被掩埋的生物遗体经过百万年的沉积后形成了厚厚的沉积层。

火山喷发让如此之多的生物埋藏在了这个巨大的坟场,虽然火山夺取了他们的生命,但是却将他们的遗骸永久地保存了下来。在1800万年后,这些新生代第三纪的古生物再次闪出了它们生命延续的光芒。乔官从远古走来,在留下这些自然生物遗迹的同时,有一座人文古建筑遗迹经历四百余年的风雨之后仍然保存至今。

这座二层古楼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楼高11米,长8米,宽5米,砖石结构,墙厚约一米,楼梯、楼板均为木制,重梁重檐,楼两头均镶有雕刻兽头。古楼为村里王姓祖上王保君所建。

相传当时王家祖上有八十多亩地,王保君又是家里独苗,明朝万历初年,王保君在县学考中秀才后,家里人又送他到潍县的麓台书院读书,与当时书院里有位家是定陶县叫王政君的学生关系甚好。明万历二十二年,两人结伴去济南考举人,结果王政君考取第三十八名,而王保君却名落孙山。不久,吏部下文任命王政君为宁津县教谕,王保君全家人都为他高兴。

南岩村原有四座明楼,三座因种种原因先后被扒掉,唯独王保君留下的这座保留至今。文化以一种传承,是一种见证,也反映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变迁。在代代的文化传承中,很多元素被赋予了生命,将地方独有的文化特色展现出夺目的光芒。

荆山悠腔作为一种昌乐民间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成于清朝末年,19世纪末20世纪初山东利津、乐安等地灾民在乱世逃荒中进入昌乐乔官一带讨饭唱戏,后来扬州琴戏与荆山坡原有的荆山悠腔、茂腔等戏种逐渐融合,在唱戏方面发生一些变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派唱腔——荆山悠腔。

荆山悠腔主要集中在乔官镇荆山坡村,唱法类似吕剧,但乡土气息更加浓厚。演唱的剧目基本是口口相传,语言多为昌乐土话,内容主要是劝人向善、崇尚孝道和守法,唱法唱词通俗易懂。由于剧目少有文字记载,随着部分老艺人的离世,一些传统剧目逐渐失传。同在乔官镇还有一种民间舞蹈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就是大葛狮子舞。

大葛狮子舞是东夷文化的传承和演变,它展示了东夷齐人的图腾崇拜、尚武精神和对性的追求。大葛狮子舞的起源非常早,具体年代已无从考据。这种民间舞最初是一种军队出征前的祭祀仪式,后被昌乐本地民众用来作为纪念姜太公的讨伐之功,展示当年姜太公所率军队的强大、威猛和战无不胜的气势而举行的一种民间庆典活动仪式,后逐步演变成了规范、形式基本固定、技艺复杂、高难度动作的极具观赏性的民间狮子舞。到了清朝末年,大葛狮子舞以其自己的程式化表演,享誉方园百里之外。

大葛狮子舞这种民间舞蹈艺术,表演形式独特、动作诙谐有趣、情节细腻逼真、场面热烈奔放,不仅是农民群众春节期间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活动,而且也是用于人们祝寿、节会、庆典等活动中极好的庆贺表演形式。大葛狮子舞在乔官镇大葛村口传身教,流传至今。

从人们手中最初的乌金火石到比黄金还珍贵的蓝宝石,从作为保温材料的硅藻土到解开生物演化过程的古化石,从明代的古楼到传承有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乔官从远古走来用一次次的新发现见证着它千万年来所塑造的奇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