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至于翻译硕士英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基英,我用的是华研的专八系列,包括《专八词汇》,当时有跟微博上认识的小哥互相打卡背单词,感觉还挺有效的(毕竟我自己自制力太差了)暑假结束后,我的《专八词汇》也翻完一遍了(当然翻完并不代表背过),之前也说过了,我喜欢写下来,所以小哥是用app背的GRE词汇,而我是一边拿着马克笔划书一遍写在本子上,那时候我的手账本硬生生地被我用成了单词本,我感觉华研这本词汇书有一点好就是每一个lesson之后都会有配套的选择题练习,不过不建议大家第一遍就直接做题,可以在背第二遍的时候加上练习。每天大概看一个章节,具体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左右,但是由于我开始的比较晚害怕一直看理论书最后没有时间做题,所以最后《实用翻译教程》这本书没有看完,《英汉翻译教程》大概看看百分之七八十。

讲座预告

备考2020考研的你,是否在纠结选哪所院校?亦或是明确了目标院校?对于备考仍然迷茫?别担心,无论你是否定校,我们邀请到MTI考研规划师,分享备考规划经验,教你3步简单确定。请期待5月15日19:00-20:00的讲座!

限时免费 名额有限

快扫下方二维码入群抢占!

QQ群号: 725383536

还有50所热门MTI院校2018或2019的百科应用文真题干货包等你拿!

2020考研备考进行时,今天米姐继续给大家分享MTI考研经验,分享的是来自翻译米学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王同学来稿,感谢这位同学的经验分享,也欢迎其他成功上岸的小伙伴们踊跃投稿,下面我们直接进入主题吧。

第一阶段

初始了解知识阶段(暑假期间)

暑假这期间,我没有回家,直接住学校宿舍在学校学习的,我感觉在学校学习效率会高一点。

翻译理论书推荐

在这阶段,专业课方面,我是先看了一些翻译理论书。

  • 冯庆华的《实用翻译教程》(2010版)
  • 张培基的《英汉翻译教程》
  • 冯庆华、穆雷的《英汉翻译基础教程》

我用的这几本书都是参考性比较强的几本书,不管你考哪个学校都是比较普适的。

每天大概看一个章节,具体时间大概是一个半小时左右,但是由于我开始的比较晚害怕一直看理论书最后没有时间做题,所以最后《实用翻译教程》这本书没有看完,《英汉翻译教程》大概看看百分之七八十。

翻译硕士英语

至于翻译硕士英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基英,我用的是华研的专八系列,包括《专八词汇》,当时有跟微博上认识的小哥互相打卡背单词,感觉还挺有效的(毕竟我自己自制力太差了)暑假结束后,我的《专八词汇》也翻完一遍了(当然翻完并不代表背过),之前也说过了,我喜欢写下来,所以小哥是用app背的GRE词汇,而我是一边拿着马克笔划书一遍写在本子上,那时候我的手账本硬生生地被我用成了单词本,我感觉华研这本词汇书有一点好就是每一个lesson之后都会有配套的选择题练习,不过不建议大家第一遍就直接做题,可以在背第二遍的时候加上练习。

除了词汇之外还有《专八改错》、《专八阅读》改错每天做一篇或是两篇看你个人选择,我状态好的时候会做两篇,状态不太好的时候只做一篇,别看改错才10分,但是它真的很难,有时候我只能对一两个,所以这个题还是要下点心的。至于《专八阅读》,可以每天做三篇左右,或者是后边一个test。

语法书我用的是章振邦的《新编英语语法教程》,看完一章可以配合着华研的《专四词汇语法1000题》练习一下。作文书用的《专八作文》,这个也可以在后期再看。

翻译练习

关于翻译练习的书,我用三笔官方教材,这本书很实用,因为里边涉及的方面比较全,可以多多参考一下。

我是每天做一篇,如果今天是英译汉,那么明天就是汉译英,如果碰到特别长的篇幅就分成两次完成,因为从头到底做完并修改完一篇翻译还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的,一般我会把每天的翻译练习加修改控制在两个小时之内(我前期比较懒,可能一天有效学习时间只有7个小时左右)。

如果你能接受的强度比较大,可以每天练一篇英译汉一篇汉译英。需要说一下,翻译是很需要练习的,如果你只看理论书不做训练的话,并不会有多大的用处。所以虽然翻译耗时耗力,但一定不能断下,一定要在前期保证每天都做练习,打好基础,只要停下一个周就容易手生,没有感觉。

文学类的翻译材料则是用的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这套书一共四本,我买了一整套,但其实根本不可能看完一整套,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买一本就ok,多看看名家是怎么翻译的,把这一本看精。文学类翻译其实有套路的,只不过需要搞明白非常的困难,我现在在翻译公司实习,公司比较厉害的前辈也是最害怕接到文学类的翻译稿件。因此文学类翻译还是最难的一个翻译类别。如果实在是一点也搞不懂,不妨背上一篇两篇。

政治类的就是用的政府工作报告,一般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够了,想接着了解别的话可以在微博上多关注一些翻译大牛,他们会发历任大会内容的中英对照版本。

百科知识

百科方面我用的刘军平的《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这本我个人其实不是很推荐,因为里边有的内容比较碎不够具体,比如中国某个朝代,它可能只会给你列几个关键词,就以秦朝为例吧,它可能只给你列秦始皇、焚书坑儒几个词而没有具体的背景知识、事件的具体时间、涉及人物、影响啥的,这些都需要你自己去查。所以我觉得不是特别好。这本书就是典型的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但是每个方面都只是草草介绍。

地大百科比较偏中国的古达历史地理政治文学之类内容,而这本书这方面并不是很具体,相反在翻译学家和翻译理论方面比较齐全。因此见仁见智吧,我个人不是很推荐,我在看完这本书之后,12月份有在学校图书馆借过一本李国正的《汉语中写作与百科知识》,大体看了一下,感觉这本的结构好像要好一点。

再就是叶朗、朱良志的《中国文化读本》,这本书比较适合大体了解中国文化,但是我个人感觉不是很适合应试,它的句子比较优美,考点不是很明确。不过很适合学累了看一章缓缓。这样你既能放松一下又可以了解中国文化。

政治

至于政治呢,就紧跟肖大大就行啦。我考研期间全程跟的肖大大,只有在最后冲刺阶段才开始做腿姐、蒋中挺、徐涛的各种模拟题(我只做选择题)。不过我政治考的不好也没啥发言权。

但是一个血泪教训就是,精讲精练不要花太多时间,因为如果没有基础的话,只看一遍根本就记!不!住!而且精讲精练巨厚无比,我就是因为花太多时间看精讲精练最后看1000题的时间太少,人家都刷1000两遍了我还没做完一遍。

因此提醒大家,精讲精练看不完就随他去吧,重点是刷1000题啊朋友们!1000题能刷上3遍,再加上肖四肖八背过,70分应该没问题,至少65+。

词条

至于词条呢,背跨考小黄书上的词条就可以。地大的词条不偏,我在暑假期间每天都是背一个字母的英译汉加四页左右的汉译英,某个字母英译汉过长的话就分两天。

我算了算,按这个进度,大概40到50天可以过一遍,也就是九月份中下旬就可以过一遍,然后再过第二遍,第二遍会快一点。

还是那句话,我自己时间不是很够,我最后只背了两遍(当然我还是有个本子记自己不熟的词条的),所以我词条翻译的还不算太差。另外,可以关注一下公众号“中国日报双语新闻”,每周都会推送热词,这个建议大家每周都记录下来,这就是你们考研时的时事热词。

还有就是卢敏老师的微博基本上每天也会推送热词(有的可能会跟中国日报双语新闻重合),翻译米公众号也有定期整理发布,大家可以关注下。然后还有本书叫《中国日报热词红宝书》基本就是公众号的纸质版(但是可能材料比较旧)。

第二阶段

巩固复习阶段(九月到十一月中旬)

材料和之前还是一样的,不过这一阶段理论书就可以少看了,题可以开始做了。

在这一阶段,政治依然跟着肖大大,基英改错,选择,阅读,语法加强训练;翻译词条第一遍必须过完,第二遍最好也看完,十一月下旬两遍必须看完,翻译训练不能落下;百科我看了地大官方的参考书,但是没看完(前边也说了,我是中途换学校的)十月份的时候就必须要跟着百科书后边的练习做题了,公文写作可以先放一放。

第三阶段

冲刺阶段(十一月底到考研)

这一阶段翻译可以先放一放了,开始做各校真题(黄皮书)把自己错的词条什么的整理下来。

十二月份是留给百科和政治的,政治紧跟肖四肖八,尤其是肖四,一定要背的滚瓜烂熟,百科加强刷题,黄皮书各校真题练起来,百科整理的资料背起来,词条刷起来,总之就是背背背。

这个期间公文写作也该开始整理好了,作文也该开始看了。我最后一个周百科基本每天要刷150到200个题。我感觉我百科纯靠刷题考的好的,我觉得大家写作文的水平应该差不多,重点是选择题拉开差距。因此当大家很多人在吐槽百科出题点偏的时候我感觉我有一半做过原题,所以说刷题还是很重要的。

END

最后,别忘了下周三的讲座!入群还有50所热门MTI院校2018或2019的百科应用文真题干货包等你领!名额有限,速来占座!

fanyim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