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想要组建骑兵部队,就需要大量的战马,当骑兵盛行时,战马就成了宝贵的战略资源,相当于现代的法拉利赛车,一要有技术含量,二要能花大钱养着。好的驯马者,往往能挑选和培育良马,再组装成马车,供天子驾乘兼冲锋陷阵。

车身都一样的情况下,马车好坏便取决于马的优劣,好的马车才能配得上风驰电掣四个字。先秦时期驾马车者,选拔标准比现代的飞行员还要严格,驾驶马车的御者,大致有这么几个标准:

一、身高在七尺五寸(1米73)以上。

一架马车由四匹马拉着,身亏力小的人是驾驭不了马车的。当然1米73是最低标准,大多数驾驭者身高都在七尺八寸(1米80)以上。相比之下现代选拔飞行员,身高要求在1米65以上就行,飞行员也不是越高越好,超过1米85就不能当飞行员了。

二、步履矫健,身手灵活,能够追逐奔马。

马车的驾驭者,经常要与骏马为伴,那些烈马时常会脱离缰绳,这个时候要求驾驭者健步如飞去追逐烈马,他们短跑必须跑的比马还快,才能用套马索把烈马给逮住。

三、车技娴熟,并能指挥作战。

战车上一般有三名成员,驭者、统帅、戎右。驭者就是驾驭马车的人,负责驾驶战车冲锋陷阵。统帅是指挥官,指挥整队人马,并配置强弩,远距离攻击敌人。戎右是保镖,手持长戟,负责保护统帅,以及近距离与敌方作战。

刀剑无情,箭矢更是不长眼睛,战斗当中统帅可能会负伤或阵亡。于是驭者就有责任在统帅阵亡后,在驾驶兵车的同时,接过旌旗指挥作战。

四、骑射精湛,作战勇猛。

当战车上的戎右负伤或阵亡,驭者就要拿起弓弩,用腿拉开强弩,驾驭马车的同时左右开弩射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