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新书首发式在王府井书店举行。作者孙云晓和张引墨两位老师参加了这次首发式,并且进行了座谈、与读者互动和签名活动。

  ▲孙云晓和张引墨

  十五年之后重新出版

  《藏在书包里的玫瑰》

  孙云晓:我做儿童青少年教育46年时间,其中做青少年研究有30年。我写了很多书,但是跟张引墨合作的这本《藏在书包里的玫瑰》是最牵动内心的一本。当我跟作家毕淑敏谈起这本书的时候,她说了四个字:“滴血之感”

  孩子经历青春期都是不容易的,可能外表很平静,内心是万丈波浪、惊涛骇浪。孩子在性问题上出现挫折和伤害,绝不仅仅是肉体的,最大的伤害在他的精神甚至人格。

  其实,凡是出现问题的孩子,往往和自己父母的关系存在问题,关系越好越不容易出现问题。最令人心痛的是什么呢?有的女孩因为这个问题没有处理好,上了名牌大学都没有自信,她甚至说出这样的话:“我都这样了,再去做‘鸡’都无所谓了。”别人觉得不可思议,不是已经过去了吗,都已经考上名牌大学了,多好的前程。但是,爱是不能忘记的,伤害更是无法忘记的。所以,我可以这样说,这本书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和老师来说,真的值得一看。因为至少在中国,还没有这样一本书能够展示出少男少女在性问题上的内心世界是怎样的,交往是怎样的,一切问题是怎样发生、发展的。

  这本书在十多年后又出版了,我认为它的价值是很高的。而且2018版是几个版本当中内容最全的、最具有服务性的。比如男孩的情感世界、女孩的情感世界,还有网恋的问题、单亲家庭的问题、同性恋的问题……分门别类,你非常容易找到你关注的问题。所以,这是很好的一本书,我愿意和大家分享。

  张引墨:很多读者比较奇怪当初我们为什么写这本书。几乎是16年前了,那时候我刚生完孩子,孙老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女人生孩子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必须要隆重庆贺一下。当时我们在东直门的必胜客见面,我们坐下来聊天,话题却变得很沉重。

  因为我跟他说,我产检的时候,每次坐在妇科的门口,都会看见很年轻的女孩从流产室痛苦万分地出来。有一次一个女孩从房间出来以后直接蹲在地上,足足有五六分钟没有起来。我当时就和孙老师说,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流产对身体的伤害特别大。孙老师是一个敏锐的教育工作者,他在第二天就把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及采访提纲快递给了我。

  我记得那时候我去了好多家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是在很边角的地方和采访对象见面,因为在那个时候公开谈论“性”,对青少年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印象最深的是我第一次采访做完之后,把它整理了出来,然后跟孙老师约见面。孙老师拿着本子跟我说,你怎么把这么珍贵的东西写在一个破本子上呢?如果本子丢了,我们的采访就消失了。

  今天中国的性教育依然非常落后

  张引墨:孙老师,我最近一直在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在性教育这件事情上有什么变化。你觉得和我们15年前准备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相比怎样呢?

  孙云晓:我认为15年过去之后,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很多父母的崛起,他们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做了很多探索。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青春期的性教育。

  但是客观说一句话,性教育在中国依然是非常落后的。到今天,依然是非常落后的。有人说信息很发达,网络上到处都有,一上网就能看到。但是在网上获得的信息,大量的都是不真实的、夸张的、虚假的。

  比方说,曾经有一个北京很有名的中学,初二的男生,在青春期教育课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女孩子都是喜欢被强奸的。”老师很诧异:“你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你怎么知道她是愿意的?”老师问:“你是不是从网上看到的。”他说:“是。”老师说:“你在网上看到的东西是商业表演,那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真实生活中没有一个女性愿意遭受这种没有尊严、没有爱、没有温暖的伤害,没有。”有时候从网上获得的信息是不可靠的、不准确的,这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误导。

  张引墨:另外,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家长们比较疑惑的一个问题:我们给孩子好的性教育、两性关系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就真的能避免他们受到伤害吗?

  孙云晓:我觉得做得好的话,是可以避免的。首先,你要有这种意识,孩子长大了,有了性的特征,女孩子乳房增大,来了例假,男孩子出现喉结,出现遗精,这很正常,是长大的表现。第二,你爱这个人也没有对错,是很美好的事情。

  关于这一点,我们书里就介绍了很多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的性教育教材,里面专门有一条叫:我们不赞成过早发生性行为,但是如果你一定要发生,建议使用安全工具。比方说用避孕套。这样的话,既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别人,可以避免很多伤害。

  张引墨:那么我们到底用什么方式跟孩子谈性呢?

  孙云晓:我觉得跟孩子谈性,并不复杂,两种方法。第一种,当孩子问你有关性问题的时候,不要回避。问什么回答什么,大大方方自然地谈。中学生可能会谈恋爱,你也不要说他变坏了,这是很正常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喜欢一个异性,很正常。你可以和他讨论相关的问题,表明你的态度,让他处理好。

  第二种,如果是你很难讲、讲不清、也不好意思讲,那就要买性教育的书给孩子。孩子问:“妈妈、爸爸,我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把很多父母给难住了,但是你买一本绘本,就很美观,很好懂。这是对低年龄的。对中学生来说,用绘本就不行了,有一本《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就可以,书中对于中学时代可能发生的风险、同龄人的教训、专家对于这些经历的分析都讲得很详细。

  我认为这两个方法是很重要的。但是,这两个方法的背后是好的亲子关系。亲子关系越好,性教育才能越自然。关系不好,一切都很难运作。所以,家庭关系是根本问题。

  ▲张引墨老师在签名

  一个人了解这个世界是从异性开始的

  张引墨:我们应该在什么年龄开始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呢?当我们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时候,会不会“教坏”孩子呢?

  孙云晓: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是:性教育特别需要科学性。性教育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台湾一位性学博士讲:“从给婴儿换尿布就开始了。”很多人难以置信,换尿布的时候,婴儿也有自慰的问题,摸到生殖器的时候会有一种舒服的感觉,这个时候你怎么办?你要是表示出厌恶:“脏死了,羞羞羞!”孩子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就会觉得这是不好的事情。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事情。你要很平静、很温和地看着他:“怎么样,你感觉好吗?我们现在换尿布吧。”这就没什么问题。我们经常把一些和性有关的东西视为丑陋、肮脏的,这样其实对孩子不好。

  到了青春期这个时候,最典型的是上中学,这个时候的教育已经不单单是性知识,而是性的道德、性的法律、性的审美,我认为在中学性教育的中心是这个。性的问题,实际上是什么问题呢?实际上是一个道德问题,你能不能对对方负责任?真的爱这个人吗?你爱一个人,一定是非常保护这个人的,一定是充分尊重这个人,真正做对他有利的事情。所以,性的本质是人格问题,是道德关系。所以,中学生只有靠内心强大的感情,才能处理好这种事情,把美好的事情发展得越来越美好。

  张引墨: 在我采访的过程当中,有一个男生说过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他说:“一个人了解这个世界,不是从一张卷子开始的,而是从一个异性开始的。如果这个人又是他所爱的人的话,那么他的整个世界都打开了。”这句话到现在我想起来都觉得非常深刻。

  孙云晓:还有法律问题。什么是法律问题?从中国的法律来说,跟一个未满14岁的女孩发生性行为,不管是什么原因,一律视为强奸。这就是一个法律教育。对14岁以下的女孩子,不管有什么样的感情都不能越过这个界限,否则就是严重的犯罪。中学阶段最容易出问题,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性能量最强。这时就要进行性道德、性审美和性法律的教育,这样讲起来对孩子更有用。

  好的性教育是

  把美好的事情发展得越来越美好

  ▲读者提问

  

  读者提问:我是一个初中的老师,作为老师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希望两位给一些建议。谢谢。

  孙云晓:在青春期的教育中,中学老师是极为关键的一个角色。发现孩子这方面的问题之后,老师的态度极为关键。有的老师发现之后,会在班上公布,在班上训斥,这很容易让孩子无地自容,甚至产生极端的对抗。对老师来说,同样是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比如说,北京一个初中的班主任是这样处理的。男孩跟老师说:“老师,我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爱上咱们班的一个女生了。”你看班主任怎么说呀:“好有眼力呀,那是咱们班一个很优秀的女生,你跟我说说为什么爱她?”优点说的很多很多,老师很平静地听着,说:“好,缺点呢?”“没缺点,都是优点。”老师说:“你看一个人只看到优点,看不到缺点,你不是真正了解这个人。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你去好好观察观察她有什么缺点没有,那时候我们再谈。”一个月以后,这个男生来了:“老师,她的毛病特别多,简直是不像话。”这个老师用了很自然的方式,让他观察一个人,了解一个人,判断自己的感情,结果解决得很好。

  所以,我说老师非常关键。

  读者提问:我是一名小学老师,我想问一下,对于小学生的性教育这方面该怎么引导?小学生就已经有男孩和女孩互相喜欢的情况,我们要怎么处理呢?

  孙云晓:这个老师的问题非常好。好多时候,性教育并不是硬塞给他的一个东西,而是跟他的生活紧密结合的事情。比如说男孩要保护他的生殖,保护自己的生殖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告诉孩子怎么保护自己、尊重别人,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首先说喜欢一个人是非常正常的、美好的,这时候要引导,任何人最初喜欢一个异性,或者为异性心动,那个时刻都是美好的,这个事情一定不要把它玷污了,要告诉他们这是很正常的。这是性教育很好的切入点,这样就会对孩子后来的发展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

  读者提问:我是学校家委会的委员,前一段时间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六年级的一个小女孩跑到五年级跟男孩表白。遇到这种事的时候要怎么和孩子沟通呢?

  孙云晓:我觉得五六年级的表白是单纯的表白,基本上没有性的要求,就是喜欢。所以,你不能误解她。这个孩子表达了她的感情,她很喜欢这个同学,你不要批评。

  对孩子的引导怎么办?教育要讲究因势利导。第一,这是美好的。第二,要想一想我们怎么去喜欢一个人,怎么去爱一个人,这个时候的爱和中学生不一样,他就是喜爱。

  而中学生的问题就不一样了,这在《藏在书包里的玫瑰》就有体现。中学生是一个性发育成熟的群体。一个在山东未成年人管教所的调查发现:15岁以前性问题不多,但到了15岁这一年,66%的少年犯都开始有性行为,这是以生理发育为前提,男孩子14岁发育成熟,女孩子十二三岁。所以,一定是针对不同年龄去引导,千万不要对去表白的这个女孩形成压力,这就麻烦了,这对孩子来讲是很可怕的。

  版权说明:

  本文版权归新经典公司所有

  图片来自网络/本期编辑:栗百万

  欢迎转发朋友圈,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