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千百年来,文化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不断传承下来,也正因如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长盛不衰。2月27日,一年一度的胡集书会在滨州市惠民县胡集镇举行,历经上百年继承与打磨,胡集书会不仅仅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曲艺盛宴,更是一种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展现。

(资料图 来源于网络)

这段历史要追溯到800多年以前的元朝时期,山东滨州一带民间曲种十分兴盛,曲艺名人层出不穷。在如此历史背景下的某一天里,黄河以南唱渔鼓的艺人与黄河以北唱落子的艺人相遇在胡集镇,双方互不服气,便在这里搭台对垒,切磋技艺。随着竞争愈演愈烈,两方的同行与徒子徒孙也加入了进来,逐渐形成了南北方打擂的局面,黄河以北以西河大鼓、河间大鼓、毛竹板书等曲种为代表,黄河以南则多是坠子、琴书等。随着场面越来越繁盛,最终发展成为了后来的胡集书会,也使得胡集镇与河南马街共同成为了全国两大民间曲艺曲种的集散地。

(资料图 来源于网络)

由此,本是一对艺人的技艺较量,却使曲艺这门传统艺术与胡集书会这种展现形式在人们的喝彩声中得以传承下来,更在不知不觉中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里。傅(泰臣)派西河大鼓第五代传人路时川今年是第九次参加胡集书会,他表示,“胡集书会在民间曲艺圈里的影响力很大,是老一辈艺人眼中一年一度的盛会。”在群英荟萃的胡集书会上,人们不仅能够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曲艺展演,更能领略到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厚底蕴与那经过百年发酵传承而来的别样风采。

百年文化,因何能在这场书会中得到传承?

接地气的演出形式使之成为一场走下舞台,走近百姓的演出。与富丽堂皇的大剧院相比,胡集书会的舞台就显得“寒酸”了许多,寥寥几米的台子只是为了让远处的观众看得真切,台子两旁的音箱也并没能修饰出余音绕梁的天籁,而这对于从前来讲,已然是“豪华”了不少。那时候,艺人用淳朴热情的方式招待南来北往的人们“来,坐坐坐坐坐……后边的上前站站,坐坐坐坐坐……。”人们或席地而坐、或站立远观,但无论古今,艺人们定是被观众拥簇在中间,观众也定是在艺人们的咫尺眼前。百年以来,胡集书会不仅吸引了滨州地区的广大群众前来听书看戏,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关注这场曲艺盛宴。

据了解,每年参与胡集书会的艺人达三百余人,游客更是多达十万人,通过胡集书会这一平台,更多的人了解胡集、来到胡集,极大推动了胡集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来自淄博市高青县的孙先生特地赶到这里,“从朋友的口中听说了胡集书会,这是第一次来,场面很大、很热闹,感觉非常好。”胡集书会在人们欢呼喝彩声的滋养下与口耳相传中源远流长并传承下来,曲艺文化更是通过胡集书会跳出荧屏,走下舞台,走到百姓中间,已然成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形式。

借助节庆氛围,使胡集书会成为一种民俗,融入人们的生活。正月十二这天,人们如约出现在胡集镇的集市上,感受正月里喜庆祥和的氛围。早在上百年以前,这已然成为了人们的一种传统习俗。胡集书会分为前节、正节和偏节,正节(正月十二至正月十六)期间,各路艺人都来到集上,各自摆摊,用最原始的表现形式展现各自的曲艺。惠民县胡集镇历来形成了家家户户请听书人的传统习俗,各村派出“懂行”的人去集上挑选说书艺人到本村表演,若是几个村选中了同一个艺人,还得通过竞价,“价高者得”。

一场书会,将民俗节庆活动与传统文化连结在一起,构建了人们喜闻乐见的精神家园,使那份珍藏了800余年的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而来,并继续传承下去。

通过“老玩法、新花样”让胡集书会在在创新的氛围中不断传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视、广播的普及,胡集书会受到了冲击,观众呈现萎缩的现象。” 胡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永新告诉记者。为了确保胡集书会不断传承下去,胡集镇党委政府也在今年的胡集书会上打造了新的亮点,首先,本届书会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国胡集灯节书会,山东琴书、梅花大鼓、京韵大鼓等多个曲种亮相胡集书会;第二,书会增设了曲艺人说惠民事板块,将惠民元素融入曲艺作品,用古书说唱的形式进行演绎,扩大惠民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和感召力。第三,举办了第五届中国胡集灯节书会擂台赛新人专场,让年轻人登台打擂,吸引更多的说书人到胡集书会传承说书,让胡集书会后继有人。“我有三十年没来胡集书会了,今天陪北京的朋友过来重温一下。”来自滨州的高先生今年62岁,他告诉记者,“这次来发现变化很大,在政府的重视下书会比过去规范了很多,今年的人气也很足。”令高先生没想到的是,在如今手机、电视普及的年代,还有这么多人关心胡集书会,这让他感到十分高兴。

为了迎合当地听众的喜好,确保胡集书会的传承,胡集书会在历代发展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记者从业内人士口中了解到,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形式上,说书语言趋于本地化,并逐渐引入了互动性表演;其次是内容上,多吸纳了当地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名人典故等。通过这些变化,拉近了曲艺与当地百姓的距离,同时,通过互动,增强了外来游客的体验感与文化认同感,使得游客通过曲艺表演了解胡集、了解惠民,将这座城市贴上文化的标签。

胡集书会正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改变、不断创新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使曲艺这门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心中日久弥新。胡集书会除了是曲艺界的一场盛会以外,也是外地游客前来惠民的一场特殊的文化之旅,它从传统曲艺角度丰富了游客体验,打造了一张胡集、惠民乃至鲁北地区靓丽的文化名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曲艺文化是有历史沉淀的优秀乡土文化,一年一度的胡集书会不仅是曲艺行业切磋技艺、畅叙友情的盛宴,更是人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的一道丰盛大餐,是人们来到惠民旅游必不可少的一次文化体验,它通过胡集书会这一乡村艺术展示形式将曲艺这门传统文化搬下舞台,走近游客身边,走入百姓心里,保证传统文化的经久不衰的同时打造了一张享誉四海的城市品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