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伊朗,是一个保守顽固的神权国家,名为民主选举,实则大权却掌握在以哈梅内伊为首的神权组织中。但就在40年前,在巴列维国王的统治下,伊朗还是中东最最富庶、最世俗的强国,他不仅是当时世界上的第九大经济体,还拥有41万装备美械的精良军队,而美国更是将其视为自己在中东最为可靠的盟友。正因当时的伊朗国力强大,又被美国所器重,因此有着中东卫士的美称。当时中东的另一强国伊拉克,跟伊朗相比,不过是小学生一般的存在,不值一提。

(巴列维时期的伊朗,被称为中东小巴黎)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1979年,如此强大的巴列维政权竟然在短短一年内就被一个叫霍梅尼的宗教头子所颠覆。霍梅尼在几乎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况下顺利夺取政权,并立即开始了对全国的大清洗。在他的统治下,伊朗瞬间从中东第一强国倒退回中世纪的神权国家,原本不值一提的伊拉克竟然也能和伊朗打的不分上下。

(年轻的巴列维和王后)

(巴列维一家)

霍梅尼,究竟靠着怎样的手段,完成了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巴列维时期的伊朗:现代化带来的阵痛

霍梅尼能成功夺权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巴列维政权实际上并不如表面看起来的那样强大而稳固。当时的伊朗,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实则已是金玉在外败絮其中,内部矛盾早已是层出不穷。

伊朗之所以强大,全在于国王政府推行的现代化和世俗化改革,现代化固然可以让伊朗的国力急速上升,但同样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贫富分化。现代化必然要采取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能适应市场规律的人大发横财,而不能适应市场规律的人就沦为赤贫,市场经济的推行,让伊朗的贫富差距急速扩大,极大损害了国王在穷人中的声誉。而市场经济导致了贸易自由也使得美国廉价的农产品得以在伊朗自由买卖,便宜的美国粮食很快挤兑掉了伊朗农民的收成,让他们纷纷破产。经济上的困顿使得伊朗的底层尤其是农民迅速站到了国王的对立面。

(霍梅尼在穷人中的声望非常高)

除了对经济架构的冲击,现代化要求的对外开放又对伊朗的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西方的世俗价值观不断传入伊朗,不同于伊斯兰教的世俗文化和现代法律开始扎根。在西方的影响下,很多伊朗的王公贵族和中产阶级已经不再遵守伊斯兰教的教法,而转而信奉西方的世俗主义价值观。而伊朗女性也开始走出家门摘掉头巾,进入工厂工作。一些新潮的女性甚至开始穿着暴露的比基尼和女款背心短裤,这在虔诚伊斯兰教徒看来是决不能容忍的,与渎神无异,而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又恰恰多在广大的农村,占了这个国家人口的大多数。

(巴列维时期的伊朗女性,其暴露的穿着在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看来与渎神无异)

无论后世的评论家如何赞扬巴列维政府的开放与自由,至少对于当时伊朗的底层人民来讲,国王政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政府,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去反对进而推翻他。

二、巴列维的猪队友:美国

对于伊朗的形势,霍梅尼可谓是洞若观火,在反对国王的阿里沙利阿提逝世后,他迅速整合了前者的力量,成为了反对派的唯一代表。当时,除了少数王公贵族和军队,几乎所有的伊朗人都站在霍梅尼一边,就连学生也不例外,而学生支持的理由显得十分幼稚可笑,他们反对国王是因为他们看不惯国王的专制独裁,希望建立西式的民主政府。在霍梅尼当政后,学生的理想某种程度上确实实现了,只不过和他们预想的大相径庭。

(伊朗学生疯狂拥护霍梅尼)

虽然霍梅尼领导的反对派如此强大,但是国王毕竟还握有军队,如果军队开始镇压,那么叛乱很有可能戛然而止,但是在这关键时刻,本应是伊朗最坚定盟友的美国却背后捅刀,直接让巴列维政权丧失了统治力。

第一件事就是《纽约时报》突然泄露了巴列维已经身患癌症的消息,这则报道细细分析了巴列维的病情,认为他命不久矣。这在伊朗军队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他们害怕自己在卖命时国王突然丧命,到时定会遭到霍梅尼清算,。因此在反对派游行时,很多军队选择了袖手旁观。

(美国的媒体向来口无遮拦,纽约时报荣获特朗普假新闻奖冠军,其在特朗普当选时预言特朗普当选后,美国经济再无复苏的可能)

第二件事是美国严令伊朗军队不许镇压人民。这直接代表美国已经完全放弃了巴列维。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是因为美国认为巴列维政府已经不得人心,而美国不会支持不得人心的政府。这一点并不意外,很多人简单粗暴的认为美国只为利益行事,但其实美国是个政治上极度混乱分裂的国家,他的决策往往是多方势力相互斗争妥协的结果。有时候保守派占了上风,美国的决策就会偏重利益,有时候自由派占了上风,美国的决策就会偏重意识形态。而当时执政的正是自由派的民主党。

(卡特虽然是个温和的好人,但却是个政治蠢材)

当时民主党的卡特政府认为民众开始游行已经表明巴列维已经无可救药,现在美国的当务之急应该是和霍梅尼搞好关系,以抵制苏联支持的伊朗人民党。但是出乎美国意料的是,共产主义在美国缺乏根基,人民党根本成不了气候,而霍梅尼不仅是个政客还是个宗教狂热分子,美国在他眼里就是堕落的象征,必须予以清除,美国天真的行为使得美国最终在伊朗丧失了所有利益。

(霍梅尼命令伊朗民众怒砸美国大使馆,美国一败涂地)

美国的无数次的劣迹告诉我们,美国不过是个首鼠两端,甚至带有民粹主义的国家。很多自由派希望借助美国来实现他们的理想,无异于痴人说梦,美国也许会给你钱,但绝不会死心塌地的支持你。

三、霍梅尼的核心支持者:穷人

在一系列的机缘巧合后,霍梅尼夺取了政权,并将政权维持到了现在,而霍梅尼的核心支持者就是穷人。霍梅尼上台后,将很多伊朗企业国有化,掌握了国家的财政大权,并依靠发福利的方式来赢得穷人。伊朗穷人每月都能领到各种各样的补贴,比如水电补贴和石油天然气补贴等,光石油补贴每月就有18美元,在当地这数字并不算小。除此之外,伊朗还实行免费医疗和免费教育,虽然由于总体水平较低服务质量并不好,但是穷人享受服务的成本确实低了。

(大麻雀之所以能夺得权力全在于穷人的支持)

另外,霍梅尼的神权统治给了穷人更高的地位,在神权统治下,一个人的地位如何不在于他是否能赚钱,而是他是否信仰虔诚。穷人大多是世俗社会市场竞争的失意者,依照是否虔诚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显然更能赢得穷人的心。

在这两项政策下,伊朗的穷人对于神权统治死心塌地,并甘愿在两伊战争中为霍梅尼去趟地雷。2009年伊朗中产阶级的游行被镇压也得益于穷人的支持。

(2017年底-2018的伊朗游行)

但是霍梅尼的政策虽然短期利于穷人,但实际上是一个坐吃山空的办法,神权统治和对社会的高度管控让伊朗的经济活力不断下降,滥发福利使得伊朗穷人越来越懒惰,工作效率持续下降,而美国的经济制裁又使经济雪上加霜。目前伊朗的财政已濒临崩溃,这也是为什么鲁哈尼政府锐意改革,削减福利的原因。但是削减福利必然会引起穷人的不满。2018年伊朗的大游行就是穷人发起的,因为削减福利,物价上涨,目前连革命卫队的忠心都已受到动摇,甚至有穷人高喊:哈梅内伊去死的口号。依靠穷人而崛起的伊朗神权统治很可能因为不能继续满足无度的福利而走向崩溃。

(鲁哈尼政府力主改革)

真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但是,伊朗被耽误的几十年现代化历程,该由谁来负责呢?如果因为现代化导致的临时的经济问题就彻底拒绝现代化,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