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起点,父母的格局定孩子的高度

天下父母情,莫知子心

为您与孩子架起一座通的

牛津教与您共同托起明天的太

作为孩子的家长,在你心里,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唯成绩优秀的学霸,还是希望TA成为一个德智体美育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毫不迟疑地选择后者,因为相较于只会学习和考试的“书呆子”,在多个领域都有所擅长的复合型人才无疑更具有竞争力。

前段时间,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一事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也让一些家长开始在心底蠢蠢欲动。

不过,随后剑桥大学的回应让不少家长心凉了半截,剑桥大学的入学标准是高考成绩位列本省的TOP0.1%,更重要的是,剑桥的招生并不“唯成绩论”,而是会在考试成绩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评估。

也就是说,孩子仅仅成绩好是远远不够的,TA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我们都知道很多闪耀历史的天才都是犹太人,例如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冯诺依曼等。而犹太人也是一个非常重视孩子教育的民族,他们把投资教育看成是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在教育中,他们决不是把知识推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犹太教育学家巴维曾经指出:“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这和培养孩子的全面发展如出一辙。

其实在现实中,大多数家长也已经意识到综合素质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但应试教育的影响毕竟根深蒂固,在孩子的素质教育过程当中,很多家长都不知所措,不知道该从何处入手。

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循序渐进

小苗是个急性子,做事干脆利落,不喜拖拉。本以为这是个优点,但放在教育孩子身上就成了缺点。

前段时间,小苗给5岁的女儿报了一个绘画班,想培养下孩子的艺术细胞。结果女儿还没上完两个月的课,小苗就已经处在爆发的边缘。

小苗说,每次陪孩子去上课,看着孩子画画的那股肉劲儿,急得我啊,心里的火气蹭蹭往上窜,照这样下去,画画还没学成,我就先被气死了。

听到小苗的经历,我哭笑不得,家长们太急于求成了,这就像小孩子学走路,连先迈哪条腿都不知道,就要求他要走得稳稳当当,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孩子的综合素质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如果家长们一开始就抱着一种焦虑、浮躁的心态,坚持几个月就想看到成果,还不如趁早打消这个念头,将功夫花在提高孩子的成绩上面。

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写道,真正的爱是使孩子按照其本性成长和发展。而家长们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自主给孩子安排了相当多的课程,每天催促孩子该去学习了,结果导致拔苗助长,违背了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

孩子上小学二年级时,我让他看世界地理读物,孩子很不爱看,在我的督促下勉强坚持了半年,结果书里的知识却一点也没记住。后来回想起来才意识到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父母急于求成,很容易费力不讨好,反而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应该尊重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父母也要定时用自省的方式进行反思:自己有没有急于求成的欲望。

阅读,永远是孩子终身受益的礼物

聪明的孩子和普通的孩子差别在哪里?

我认为这两者的差别在于:聪明的孩子脑中储存了成千上万个由不同的词汇构成的概念,能够随时取用。

而这些概念的来源就是广泛阅读。

阅读给孩子带来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阅读还可以提升孩子的思辨力、创造力、判断力、洞察力等综合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美国伊利诺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里查德·安德森教授主要从事儿童阅读研究,他曾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儿童的课外阅读,并与美国的儿童阅读做了比较,得出了如下结论:

一个中国普通家庭和一个美国普通家庭为孩子提供阅读材料的经济能力大体相当,但美国儿童的阅读量却是中国儿童的六倍。

这个惊人的阅读量差距正是来源于美国家长注重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在美国家长看来,1-12岁的孩子可以少学一点知识,但阅读的能力却不能落下。美国的各个社区都有社区图书馆,平日里家长会带孩子去进行一些亲子读书活动,既能增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也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对于中国的孩子而言,因为他们的时间更多是被限制在课堂上、教室里,因此想要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广泛地阅读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孙云晓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出了4点建议:

1. 父母要带头读书,经常让孩子看到自己读书。

2. 父母要经常带孩子逛书店或去图书馆看书,并在家里设置书柜或书架。

3. 坚持在孩子睡觉前为孩子读书,父母轮流给孩子读书效果更佳。

4. 在家里为孩子提供专门的读书环境和时间。

这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建议家长们不妨先实施起来,拥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学习金字塔法则:在实践中学习的知识可以掌握75%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除了要重视孩子的知识学习,更要增强孩子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例如带孩子去户外、博物馆等地方,让孩子亲眼、亲手去观察、去学习。

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学习理论——学习金字塔。在这座金字塔中,“听讲”的学习方式产生的学习效果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而“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则可以达到75%。

世界上的很多国家也把锻炼孩子的实践能力看作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英国,孩子周末一般会参加家庭聚会、一起出去游玩,在寒暑假期甚至会和欧洲其他国家的城市家庭互换居住,到对方的家里去住,去当地旅游,在生活中学习当地语言、习俗。

在德国,孩子的假期活动主要是以“旅游”为主,主要是去农庄亲近自然,地点一般选择在自然公园、牧场、农庄或风景区,让孩子在自然中领略万千景象,开阔视野。

在实践中学习对孩子的帮助有多大?朋友敏敏的亲身体验正好可以加以验证。

上个十一黄金周,朋友敏敏着儿子豆豆来到北京游玩。

几天的时间里,敏敏带着豆豆把北京的著名景点逛了个遍。肃穆庄严的天安门、皇家气派的故宫、巍峨壮观的八达岭长城...豆豆完全痴迷沉醉在这趟北京之旅中,每到一个地方,豆豆都难掩兴奋地调动学过的知识和妈妈进行探讨,遇到不了解的地方还会向景点的工作人员询问,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讲过的历史知识。

回家的路途上,豆豆意犹未尽,还和妈妈约定了下次再来北京游玩。

在实践中学习和在书本上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属于直接经验,而后者则属于间接经验,孩子亲眼见到、亲手参与获得的知识往往要比在书本上看到的记忆更深刻。所以,父母记得多带孩子亲近自然,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知识,这样才有利于他更好地成长。

培养一个孩子不难,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却并非一件易事,它需要父母为之付出数倍的精力和成本。因此,父母不妨少给孩子一点责备,多给孩子一点耐心和鼓励。因为相比疾风骤雨的吹打,土壤里的幼苗,更需要微风拂面的温柔。

7117030 7117959

7117234 7117214

6250001 6250005

6699931 6699931

7171690 705505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