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后,日本遣唐使小野石根、阿倍仲麻吕,高丽僧人封大圣、新罗王子金士信等,纷纷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从盐城古洋河登陆,在永宁寺驻锡时日,然后经水路转陆路抵达长安,进行中日、中朝、中韩佛学和文化交流。而此时金兵紧追不舍,根本不给南宋政权喘息的机会,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率部与金军激烈作战,兵败后撤到盐城,在永宁寺设立中军帐,休整部队,招募士兵,伺机进行反击。

原创: 人民作家V作者 人民作家

见证盐城变迁的护国永宁禅寺

江苏/朱义刚

很少有一座寺庙由三位皇帝亲自赐名,赋予了其太多的政治意义;也很少有一座寺庙与一座城市的变迁息息相关,几乎记载了朝代变更的全部历史——它,就是盐城护国永宁禅寺。

一个春日的下午,我独自一人漫步在盐城中学北校区操场上,试图从这里找寻当年残存的历史记忆。此时校园东边的土城墙上,已经长满了野花和杂树,操场上一群风华正茂的高中生正在跑步,这些十六、七岁的莘莘学子,他们可否知道脚下这块土地就是永宁寺的旧址,千百年来曾经发生过无数次风雨和战乱么?

一千三百年前的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群雄四起,江淮一带农民起义领袖韦彻揭竿而起,于公元615年带领一支起义军攻克盐城,将盐城一分为三,并在盐城南门即今天的盐城中学北校区操场上修筑了临时宫殿,自立为王,在盐城统治达七年之久。

见证盐城变迁的护国永宁禅寺


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派堂弟李神通征讨韦彻,没想到被韦彻打得大败而逃,差点还被活捉。后来唐王李渊的势力越来越大,韦彻见天下大势已定,主动向李渊请降,李渊仍封他为王。三年后,韦彻病逝,李渊下令将韦彻的临时宫殿全部拆除,并在宫殿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大寺庙,赐名为“护国永宁禅寺”,意为在此处供奉神灵,保佑唐朝江山永久安宁,不得再有造反者出现。


从此,盐城永宁寺成为唐代三十六大寺之一,巍然屹立在黄海之滨。据《续修盐城县志》记载,“该寺殿宇高耸金碧,涌现于百里之外,昔人泛海者,以此为指南车。”可见当时永宁寺建筑之气势恢宏、雄伟壮观。


唐太宗李世民接替李渊即位后,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唐朝很快强盛起来,疆域一度扩展到现在的越南、俄罗斯和乌兹别克斯坦,人口也突破了八千万,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世界强国之一,周边国家纷纷派特使来大唐朝拜、结交。

见证盐城变迁的护国永宁禅寺


公元702年6月,日本朝廷委派粟田真人为执节使,统率遣唐使代表团访问中国,船达盐城县境后,经大洋湾、小洋湾从南门进入盐城县城。遣唐使船进城后,在永宁寺受到了方丈的热情接待,粟田真人被方丈请到寺里,双方进行了中日佛学和文化交流,气氛非常融洽,粟田真人停留了两天后才启程去长安。


此后,日本遣唐使小野石根、阿倍仲麻吕,高丽僧人封大圣、新罗王子金士信等,纷纷飘洋过海来到中国,从盐城古洋河登陆,在永宁寺驻锡时日,然后经水路转陆路抵达长安,进行中日、中朝、中韩佛学和文化交流。


尽管李氏家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唐盛世,然而朝代的更替却并不以皇帝的意志为转移,唐朝经历了二百多年的繁盛之后,终于走向了衰败。唐朝灭亡后经历了短暂的五代十国地方割据后,终于又被北宋统一,中国继续进入大一统时代,佛教在北宋得到了保护和发展。

见证盐城变迁的护国永宁禅寺


但是,宋朝的江山并不稳固,到宋徽宗即位时,由于他性格软弱,贪图享受,疏于朝政,北方金兵屡次入侵,最后竟将开封城团团围住,宋徽宗终成了金人的傀儡。幸好康王赵构趁乱逃脱,他在大将韩世忠的掩护下一路南下,跨过淮河、长江来到绍兴、杭州,将绍兴作为行都,杭州作为行在,自立为高宗,开始了南宋政权。而此时金兵紧追不舍,根本不给南宋政权喘息的机会,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率部与金军激烈作战,兵败后撤到盐城,在永宁寺设立中军帐,休整部队,招募士兵,伺机进行反击。

一年后,另一位爱国抗金名将岳飞率领主力部队与金军作战,他四次到永宁寺探望方丈云隐法师,共同商讨对付金军的策略,表达精忠报国的决心,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永宁寺云隐法师为纪念岳飞、韩世忠、梁红玉三位抗金英雄,特在寺里修建了三义堂,激发一代代盐城人的爱国热情。

见证盐城变迁的护国永宁禅寺


大宋的江山最终还是被断送了,不过取而代之的不是大金,而是蒙古人建立的大元。元朝注定是一个短命的王朝,虽然游牧民族能骑善战,但是却不会治理国家,结果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加剧,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1353年正月,大丰盐民起义领袖张士诚带领十七个勇士在草堰场北极殿歃血为盟、宣布起义,他们杀盐官、除恶霸,一度占领了泰州、高邮、淮安、盐城、苏州、常州以及浙江、安徽部分地区,并在苏州称王,与元朝分庭抗礼,过起了帝王般的生活。没想到朱元璋很快从北方打了过来,他第一个目标就是占据江浙富庶之地的张士诚,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拉锯战。

1366年,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常遇春攻占了盐城,他们烧毁了寺庙,驱散了僧人,百姓流离失所,永宁寺几乎成了断墙残壁。

见证盐城变迁的护国永宁禅寺


幸好到明朝隆庆和万历年间,朝廷开始重视佛教,永宁寺得到了两次大规模的修复。特别是万历年间,盐城知县杨瑞云一次性购买田产四十二亩三分无偿赠送给寺庙,为永宁寺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还主持修纂了第一部《盐城县志》,增开了县城南门,修建了高高的城楼,并在南门外遍植杨柳,留下了“杨楼翠霭”的美景。

清朝康熙年间,政治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佛教继续得到了发扬光大,康熙皇帝再次御赐加封永宁寺为“护国永宁禅寺”。到乾隆执政时,永宁寺又一次被乾隆皇帝加封,永宁寺方丈青崖两次奉旨进京,担任西山十方普觉寺住持。

因青崖与乾隆交往频繁,感情深厚,乾隆皇帝曾多次题诗相赠,如乾隆八年(1743)以七言律诗《香山示青崖和尚》赠与青崖:“峰舍宿润黛螺新,一脉曹溪试问津。憩彼来青之梵室,对兹衣紫者山人。却欣触目皆无率,不必谈元始远尘。坐久兰烟消篆字,禽声树色总天真。”

在西山期间,青崖与曹雪芹、郑板桥成为好友。当时曹雪芹已家道中落,经常到西山郊野造访名蓝古刹,探求人生真谛,寻找创作灵感。在苑召先生的《曹雪芹小传》里有这样的文字:“他闲来时也喜欢行游散策,逐胜探奇。他住的那一带……有名僧,如卧佛的青崖与莲筏,瓮山的无方等……雪芹有时访访他们,作半日清话。”

见证盐城变迁的护国永宁禅寺


郑板桥为人正直,看不惯官场腐败,在北京期间经常与青崖彻夜长谈,排遣心中郁闷,一次大雪封山,郑板桥在西山普觉寺与青崖畅谈到深夜,郑板桥挥毫写下了《山中卧雪呈青崖老人》一诗,表达对好友的感情:“一夜西风雪满山,老僧留客不开关。银沙万里无来迹,犬吠一声村落闲。”

抗日战争爆发,永宁寺再次遇到了劫难。1938年,日军飞机轰炸盐城,城中多处房屋被毁,永宁寺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领导军民坚持敌后抗战,永宁寺方丈雪松法师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以自己的中医之长抢救新四军伤病员。

见证盐城变迁的护国永宁禅寺


1941年春天的一个晚上,新四军代军长、政委在盐城鲁迅艺术学院教务处主任丘东平的陪同下,到永宁寺探访雪松法师,四个人在方丈室里谈笑风生,雪松法师称赞他们大将风度,他们则笑称雪松法师为“革命和尚”,这次交谈让雪松法师对新四军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为抗日统一战线留下了一段佳话。

不幸的是,永宁寺终于在日寇第四次扫荡的炮火中化为废墟,丘东平也因掩护鲁艺学生转移而壮烈牺牲。

见证盐城变迁的护国永宁禅寺


新中国成立后,永宁寺的重建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1993年,盐城市人民政府决定异地重建永宁寺,成立了以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镇江焦山定慧寺方丈茗山法师为主任的永宁寺修复委员会,重新在海纯路12号新建庙宇,基本上恢复了永宁寺的原有规模,再现了昔日永宁寺的佛门景象,永宁寺再次成为市区旅游观光和信徒敬佛的一处胜地。

如今漫步在盐城中学北校区操场上,古代永宁寺的断墙残壁已被一片绿茵茵的足球场所覆盖,昔日的冲天炮火声也被朗朗读书声所取代。

不过校园东侧残留的半截土城墙却常常提醒我,一座寺庙、一座城市的历史,始终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紧紧相连,只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才能保证寺庙香火的兴旺和城市文明的延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永宁寺已经步入了充满希望的春天!

(注:本文史料出自《永宁寺志》、明万历《盐城县志》、清乾隆《盐城县志》、清光绪《盐城县志》、民国《续修盐城县志》、《二十四史•旧唐书》、《中日关系史》。)

总编辑:骆圣宏

栏目主编:陈劲松

实习编辑:陈艺璇

文/朱义刚

江苏盐城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主席。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作品60多万字,出版专著《自由撰稿人ABC》一书。近年来涉足歌词创作,代表作品有《思念战友》《范堤烟雨》《幸福水》《芦花飞》《父亲》等,《幸福水》获盐城市宣传“五个一”战略工程文艺作品金奖和盐城市政府文艺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