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影片的最后,加贺恭一郎在阅读浅居忠雄留给他的信时,母亲的画面逐渐淡出,与加贺恭一郎的镜头重叠一起,百合子的喃喃自语,像是在和儿子对话,透过镜头,能感受到她深深地殷切和愧疚。不过更多的是使用了固定的镜头,在特定的全景、近景镜头范围内,通过角色的动作和神情,表达出当下对于案件调查的状态,进展状况和程度。

爱是幸福美满,爱是开心喜悦,爱是依恋依赖,却从来不该是负担,而是责任,通过对影片,以此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无论是无论是身为父母的责任,还是身为子女的义务,亦或者身为警察的职责等等。

在镜头方面,更是令观众感到身临其境。不同于以往推理类电影的顺叙,支线从各处延伸过来,汇聚于一点;镜头运动也更多样化,带来新意,更明确的体现了故事和角色的表达。

开篇的昏黄色调,整个镜头被渲染的充满了悲凉、孤寂的感觉。

在整个案件的调查过程中,使用了拉镜头和旋转镜头。拉镜头,放空的大场景,人就显得特别渺小,表达出寻找案件真相的迷茫;而旋转镜头,则是更多的祈祷强调的作用,引导观众重视。

不过更多的是使用了固定的镜头,在特定的全景、近景镜头范围内,通过角色的动作和神情,表达出当下对于案件调查的状态,进展状况和程度。另外,镜头也有切到主视角,虽然很短,但也让观众更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强互动性。

影片的最后,加贺恭一郎在阅读浅居忠雄留给他的信时,母亲的画面逐渐淡出,与加贺恭一郎的镜头重叠一起,百合子的喃喃自语,像是在和儿子对话,透过镜头,能感受到她深深地殷切和愧疚。

既然说到父亲,就不得不提2012年上映的,东野圭吾同系列小说改编电影《麒麟之翼》。讲述了由于青柳武明的死亡,加贺恭一郎挖掘出一起关于溺水的悲剧事件,以及祈祷、忏悔、赎罪的故事。

青柳武明在看到儿子悠人的博客和得知当年溺水事件真相的时候,希望悠人能够和他的朋友杉野达也去自首,不曾想在和杉野去派出所的路上,被对方杀害。

两部电影的相同点在于亲情的奉献,都是为了儿女的未来能够更好。不同的地方在于,《祈祷落幕时》的父亲——浅居忠雄是逃避,是自愿寻死;

而《麒麟之翼》的父亲——青柳武明则是突然遭人杀害,心有不甘,即使身受重伤,也要向带翼麒麟像爬去,努力面对,直至精疲力尽,就为了告诉儿子悠人,希望他能改过自新,有天像带翼的麒麟一样展翅飞翔,能拥有一个可以展望的未来。

电影将家庭问题搬到了大银幕上,极具现实意义,起到警示的作用,无论何时、何地,可以爱,但不能盲目,有责任的爱,才是对对方的负责。

通过影片讲述,可以看出现实对浅居父女的压迫是无所不在的,他们无法以父女的身份相认,只能将血浓于水的亲缘藏进心底深处,约好每月固定时间在桥上用电话沟通,隔着人群遥遥相望。

最终,浅居博美亲手杀死浅居忠雄,《祈祷落幕时》将人性剖析的淋漓尽致,当受害者变为加害者,还有比这更令人心碎的事情吗?以爱之名构建的这个故事,最终却以这样的结局收尾,令人唏嘘不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