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江东亮、丁文江、张联盟,中国科学院院士谢毅,清华大学教授潘伟,上海大学原校长、教授罗宏杰,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教授陈大明,中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教授级高工张伟儒,湖南大学教授肖汉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张跃,以及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副所长王东一行来到上栗,走进位于赤山工业园内的中科特瓷生产基地,就中科特瓷成果转化进行鉴定会前的实地考察。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严允,市科技局党组书记潘辉、市科技局局长刘运成、副局长舒建萍,县领导肖妮娜、刘敏陪同考察并介绍有关情况。

萍乡中科特瓷系由自然人和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共同投资组建,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高科技企业,也是萍乡市与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落户在上栗产业园内的企业。2018年9月,中科院上硅所王士维博士科研团队以新型PIBM自发凝固体系为技术核心,在大尺寸高纯氧化铝陶瓷部件的产业化上获重大进展,所制备的1600x600x20mm运载基板、500x100x50mm方板等多种规格的高纯氧化铝研磨盘,可广泛应用于航天科技及半导体生产领域,并将在萍乡中科特瓷实现规模化生产,形成以环保、高产能、高效率、高成长为导向的研发发展格局。

2016年县乡换届以来,面对花炮禁限放政策不断从紧、全县产业结构亟需调整的状况,上栗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打造赣湘合作示范区上栗产业园等产业聚集平台的同时,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布局创新平台、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力量,有力的推动了县域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上栗县也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先进县”、“全省专利工作进步十强县”,并获评“江西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江西省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县”。去年,上栗县粉末冶金产业园顺利通过国家“火炬计划”复核,成为全国唯一的粉冶主题特色产业基地。

上栗县坚持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将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职责,以及县科学技术局的行政职能整合,新组建县科学技术局。设立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制定出台《上栗县支持粉末冶金产业发展优惠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的实施意见》《上栗县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方案》,完善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招院引所、招才引智鼓励和扶持政策,高标准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烟花爆竹科研检测中心,拿出3万平米标准厂房专门用于高科技项目孵化,努力为科技创新提供更灿烂的阳光、更滋润的雨露、更适宜的土壤。

坚持政研合作、院企联姻。上栗县委、县政府与中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西安交大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开展了合作,设立了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省级烟花爆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引进了一支含4名院士、近百名博士教授为主体的科研队伍。近年来,全县新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70余项,其中获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富民强县”项目1项、国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2项、国家火炬产业基地项目1项,省级重大项目7项,省级重点新产品21项,另有70余项新材料、新机械、新工艺被广泛应用于花炮生产领域。

全力实施“栗水英才”计划,成立上栗人才发展研究院,并在上海、深圳等地设立3个人才工作联络站,刚性引进国家“千人计划”1人,柔性引进“两院”院士3人,上栗籍在外优秀人才回归130余人。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团队、冠能光电李晓常博士、日本专家上野和则博士团队等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来栗开展应用研究和创新创业。

搭建科创新平台,厚植科创沃土、汇集八方智力,推动了一大批重点科研成果在上栗就地转化,也带来了科源冶金、天奇汽配、高恒新材料、博大电子、爱贝斯特、众鑫光学、艾比酷、与比科技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落户投产。2018年,实现生产总值177.2亿元,增长8.3%;完成财政收入23.46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12亿元,增长8.4%。工业园区综合排名,从2016年的全省第95名跃升至2018年的第32名。今年第一季度,全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4亿元,同比增长8.6%。完成财政收入11.23亿元,同比增长12.5%,多项经济指标位列全市第一。

在考察期间,院士们还在上栗县经济开发区召开座谈会,围绕创新驱动、科技强县主题建言献策。副县长刘敏则利用院士们休息时间,向来宾们介绍了上栗的产业发展状况,并热情邀请大家来上栗开展应用研究或进行成果转化。据悉,4名“两院”院士、6名教授、18名高级人才齐聚上栗,为上栗建县以来的第一次。在5月10日,江东亮、丁文江、张联盟、谢毅等“两院”院士、教授将组成评议委员会,采取听取项目组汇报、专家质询、项目完成单位答辩等方式,对中科院上硅所萍乡中科特瓷的成果转化进行鉴定。相关院士、教授还将出席中科院上硅所萍乡中科特瓷技术转移孵化中心揭牌仪式,并见证签订上硅所萍乡中科特瓷技术转移孵化中心共建协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