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战后的朝鲜百废待兴,一切都要重建,一时无暇顾及鸭绿江对岸的女真部落,努尔哈赤便利用这一时机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后金帝国。在明帝国的支持下,朝鲜军队将当年趁乱侵入朝鲜境内、至朝鲜建立时依然残留在朝鲜半岛的女真人全部驱逐出境,将其赶至鸭绿江对岸。

满洲与朝鲜的历史关系

满洲与朝鲜的历史关系


满洲发源于黑龙江流域,与朝鲜半岛仅一条鸭绿江之隔,比日本近得多。朝鲜历史上有过“南倭北虏”之患。所谓“南倭”,指的是日本,所谓“北虏”,指的就是当时的女真部落以及后来的大清王朝。

公元十世纪,高丽王朝建立。女真人虽数次入侵朝鲜半岛,但尚未对高丽政权构成致命威胁。其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高丽较为强盛,不仅打退过辽国铁骑,还与北宋王朝建立了军事同盟。但辽国日渐衰败,终于灭亡,女真人则日趋强盛,直至建立了金国、灭亡了北宋。这一时期的高丽却也走向了衰落,最终不得不臣服于金国,奉金国为宗主国。

公元十三世纪,蒙古人打败女真人,元帝国取代金国而成为高丽的新宗主国。元朝末年,红巾军起义爆发,迫于元帝国的宗主国地位,高丽不得不出兵协助元帝国剿乱,因而同红巾军结下仇恨。

公元1361年底,红巾军4万官兵渡过鸭绿江,打进高丽境内,一路攻城略地,最后直捣西京(今朝鲜平壤)。公元1362年正月,高丽自卫还击,引兵攻打红巾军,夺回了西京。高丽大将李成桂在这场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为其日后一步一步夺取高丽君位、改高丽为朝鲜创造了有利条件。

元帝国灭亡后,明王朝建立,大明帝国随即成为高丽的新宗主国。公元1392年,经李成桂上书、明政府批准,高丽正式改称朝鲜。

而金灭亡后,女真人重新回到黑龙江流域、辽东半岛一带,却在那里继续威胁朝鲜北部边境的安全。

元灭亡后,蒙古人同样回到了蒙古草原,同样在那里威胁明王朝北部边境的安全。这样一来,明帝国虽然是朝鲜的宗主国,却不得不在军事上与朝鲜进行平等结盟,以期在保卫北方国土方面相互照应。

在明帝国的支持下,朝鲜军队将当年趁乱侵入朝鲜境内、至朝鲜建立时依然残留在朝鲜半岛的女真人全部驱逐出境,将其赶至鸭绿江对岸。自此,女真部落再度向朝鲜表示臣服。

公元十五世纪后半叶,明王朝和朝鲜李氏王朝都出现了政权内部的朋党争斗,两国的经济、军事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衰败。明朝宦官王振挟持明英宗发动了远征蒙古瓦剌部落的战争,结果非但未能征服瓦剌部落,反而导致瓦剌军队挥师南下,直逼北京城。

朝鲜此时因王位之争而发生内乱,女真人利用这一时机又一次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

到了朝鲜第十代国王燕山君时期,朝鲜国内政局更加动荡,加上倭寇自朝鲜半岛南端大肆侵入,以致更加无力抵抗女真人的进军,使朝鲜北方大片国土沦为女真人的“殖民地”。

公元1506年,朝鲜大将军朴元宗发动政变 ,废除了燕山君,拥立中宗为朝鲜第十一代国王,同时调集大军北伐女真,最终大获全胜。女真人又一次臣服朝鲜,并主动归其所侵占的朝鲜国土。

朝鲜到了明宗时期,朝政落入文定王后的手中。这位王后虽然垂帘听政、独揽大权,却又信奉佛教,懒于军政,因而使女真人又有了进军之机。到了十六世纪末,即朝鲜第十四代国王宣祖主政初期,朝鲜北方大片国土又落入女真人之手。

宣祖派出李舜臣、元均等朝鲜名将率兵征讨,征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要根治北疆女真边患,几乎已无可能。

文定王后的独裁统治结束后,朝鲜政权基本落入了以儒生和士大夫为主要成员的士林派手中。

公元1575年,士林派又分裂为以金孝元为首的东人党和以沈义谦为首的西人党,朝鲜从此开始了两百年的朋党政治。

而恰恰在时,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开始了吞并女真部落、再造大金帝国的征战。公元1592年,因统一日本而声名大振的日本首相丰臣秀吉试图进一步扩张领土,以将日本缔造成一个雄居亚洲的、世界级的大帝国,于是亲自率兵20万征伐朝鲜,很快将朝鲜的半壁江山置于日军铁蹄之下。明帝国以朝鲜的宗主国的身份出动大军入朝作战,通过“抗日援朝”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朝鲜。

战后的朝鲜百废待兴,一切都要重建,一时无暇顾及鸭绿江对岸的女真部落,努尔哈赤便利用这一时机统一了女真部落,建立了后金帝国。

后金建立后,努尔哈赤一改以往对朝鲜的敌视态度,向朝鲜发出国书,表示要与朝鲜永结盟好,朝鲜第十五代国王光海君也表示愿意与后金修好。明王朝担心朝金两国联合向自己发难,于是经常寻找借口进攻后金,同时以宗主国的身份强迫朝鲜出兵协助。光海君虚与委蛇,象征性地出了几次兵,暗中却与努尔哈赤串通密谋,直至公然违抗明朝皇帝的诏令,拒不出兵。

明王朝便暗中策动西人党发动政变,推翻光海君。西人党本就是光海君的政敌,如愿以偿地推翻光海君之后,拥立仁祖为朝鲜新国王。仁祖上台后,一改光海君联金抗明之策,转而听从明朝诏令,积极开展针对后金的备战,致使后金与朝鲜再度交恶。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公元1627年,皇太极派其堂兄阿敏率领大军进入朝鲜,占领朝鲜北部地区(朝鲜史称“丁卯胡乱”)。

朝鲜被迫表示臣服后金,并宣布脱离明朝,仁祖甚至与皇太极缔结了“兄弟之盟”。

但皇太极很快发现,朝鲜并没有真正臣服于后金,而是在明朝的暗中支持下继续备战。

公元1636年,已将后金国号改为大清的皇太极御驾亲征,率大军再度讨伐朝鲜(朝鲜史称“丙子胡乱”)。由于明朝没有及时调派援军,清军摧枯拉朽一般击败了朝鲜军队,朝鲜国王仁祖被迫于南汉山城(今韩国首尔以南)向皇太极正式投降。从这一天起,朝鲜才算是真正摆脱了明王朝的牵制,变成了清王朝的属国。

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

此后朝鲜对清王朝更加亲近,朝鲜同大清的关系渐渐升格为朝鲜同中国的关系。清王朝统一中国后,对朝鲜基本上采取怀柔政策,甚至邀请朝军队与清军结成联军共同抗俄。

鸦片战争爆发后,大清国与朝鲜国几乎同时沦为西方列强宰割、瓜分的对象。

公元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清王朝以宗主国身份入朝平乱,日本趁机以保护其使馆和侨民为借口出兵朝鲜,继而挑起中日甲午战争。因战争以清王朝的失败告终,朝鲜最终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此后,中朝(包括今天的韩国)两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御外侮,写下了许多慷慨悲壮的历史篇章。

参考文献:

1《朝鲜王朝实录》

2《中朝边境历史沿革》,合肥教研网。

3《中朝关系史论文集》,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8.10

作者张望朝

满族文化网编辑出品,转载请注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