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给摄影主题按受欢迎程度排个名,微距一定不会排在前面,但若是以技术性和实现成本来说,它却几乎是仅次于长焦白炮拍鸟大军的第二把交椅,也是特殊型镜头和配件最丰富的摄影主题,而这一切都要拜其超微观的视觉体验所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个0.5倍的放大倍率已经基本迈入了微距的世界,放大倍率的概念小胖应该提过很多次,简单来说就是物长100mm的物体,经过镜头后投射到CMOS上的像长也是10mm的话,就是像场/物长=10/10=1,这时候的放大倍率就是1倍。目前能兼具日常摄影功能,可以在无限远处对焦的常规微距镜头最大就到1倍,而再往下探就进入到了超微距的领域,今天要聊的5倍放大已经触及到了显微镜低倍物镜的水准(常用低倍物镜为4倍,中倍为10或20倍,高倍在40倍以上)。

实现超微距从成品的角度来说,最靠谱的方案就是做成类似皮腔、近摄接环的形态,在高倍率时大幅度增加像距,这里又要简单说一说技术层面的内容:所有镜头都有2个虚拟平面,分别是前主平面和后主平面,当镜头在无限远处对焦时,后主平面正好就等于镜头焦距(前后主平面不一定在镜头结构的内部,可能会在外部)。而放大倍率还有另一个计算公式就是像距/焦距-1,所以像距拉得越长,也就是后主平面越往远离CMOS的方向推,放大倍率就越大。所以今天我们要聊的主角,老蛙25mm F2.8 2.5-5X Ultra Macro超微距镜头,以及佳能经典的MP-E 65mm F2.8 1-5X,都是采用的这种通过整个镜组前移拉长像距的方式来实现超高倍率微距的产品。

但这种技术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前面提到了镜头在无限远处对焦时,像距得等于焦距,这时候因为镜头整体前移,即便把后主平面靠到最后,也没有办法等同于焦距,所以这类镜头都是不能在无限远处对焦的,哪怕是1倍放大时它也已经是如此设计。类似于镜头反接、近摄接环等方案,它们的对焦工作距离都十分有限,以老蛙25mm F2.8 2.5-5X Ultra Macro为例,它只能在从前镜组到被摄物40(5X)~45mm(2.5X)的范围内才能合焦,被摄物到焦平面的距离是173mm(5X)~234mm(2.5X)。而且它们的对焦只能靠机身移动来实现,因此你必须选择一个轨道云台来进行对焦作业。

作为对比,焦距更长的佳能MP-E 65mm F2.8 1-5X,从被摄物到焦平面工作距离是243mm~313mm,当然,它的倍率范围也更大,从1-5X,老蛙只能2.5-5X。更长的焦段和更远的拍摄距离会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更方便布光,有过微距摄影经验的朋友不难理解这个问题:在镜头与物体非常近的时候,镜头本身会成为一个超大的遮光物,但老蛙显然也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它的镜头设计比较独特——越往前端反而越窄,第一眼看甚至会把它的卡口端当成前端。而且它的前镜组其实直径相当小,所以从前端看,模样也是很有趣:

所以它在实拍是并不会因为物距近而过多地影响布光,但你说没影响那显然也是扯谈,而且超微距对光线强度的要求非常高,一则是来自镜组前移,等效光圈缩小,二则是因为景深实在太浅的关系,几乎所有照片都需要降低到F16这个级别才能保证出片率,而老蛙25mm F2.8 2.5-5X Ultra Macro是没有自动光圈的,换句话说就是开启F16你就只能用F16的通光量来进行拍摄,哪怕是开启实时取景再把屏幕亮度调到最高也很暗,所以你需要足够高的环境亮度,再搭配高ISO数值,才能好好地进行拍摄。

不过老蛙25mm F2.8 2.5-5X Ultra Macro的成像素质倒是相当不错,这种超微距就不要要求全开MTF能飞在天花板上了。但实际上它的锐度还是有保证的,哪怕是F2.8,当然景深的问题实在太具体,收到F10以后基本上锐度也不会再有啥好讨论的,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它的暗角、色散都很小,它可是一款覆盖全画幅像场的镜头,当然,它的主要应用光圈(F10以下)也基本抹除了这些像差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所以它不像常规镜头那样特别强调特殊镜片的数量,以下是样张:

除此之外老蛙25mm F2.8 2.5-5X Ultra Macro做工还不错,全金属机身,连镜头盖都是金属的,重量相对佳能MP-E 65mm也要轻很多,国产镜头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很值得期待的。但你要问我是否推荐入手,我觉得因人而异,如果你本身就很熟悉微距摄影的话,这东西还算有点意思,关键是性价比还行,比佳能MP-E 65mm便宜相当多,但我不建议微距新手选择它,因为这东西局限性太大,不如老老实实选择常规的1倍放大倍率镜头,实用性要强很多,以后真有兴趣再下手也不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