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从劳动可耻到劳动光荣,资本主义都经历了啥 | 今晚直播

点击上图▲抢先占座

每月两次,大咖拆书

走进一本好书的前世今生

直播预告好书当如美酒,越老越香醇。今晚8:00,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郁喆隽将做客“同读一本书”直播间,带你解读来自马克斯·韦伯的经典之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成为会员,免费观看】

在介绍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前,小巴想带大家先了解一下该书的作者马克斯·韦伯。

这位老爷子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与政治经济学家,他和卡尔·马克思齐名,是现代西方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韦伯出生在德国埃尔夫特市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律师和高级公务员,母亲出身于贵族,家中经常举行各种沙龙,许多社会名流和学者常常参与。这样的家庭环境,让韦伯受益良多,也为他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础。

18岁那年,韦伯前往海德堡大学求学,并于25岁时获得博士学位。在读书期间,除了法律专业方面的学习外,韦伯还学习了经济学、中世纪历史和神学。在即将完成博士论文的那一年里,韦伯开始对当时的社会政策产生兴趣。

24岁时,他加入了一个名为“社会政治联盟”的团体。这个团体的成员有许多德国经济学家,他们将经济视为是解决当时广泛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并对德国经济展开大规模的统计研究。韦伯在团体里写下了诸多调查结果,逐渐也变得小有名气起来。

此后,凭借着《中世纪商业组织的历史》的博士论文与个人著作《罗马的农业历史和其对公共法及私法的重要性》,韦伯成功在弗赖堡大学获得了政治经济学的教职。两年后,韦伯又获取母校海德堡大学的教职,其间他还娶了自己的表妹,人生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了。

但好景不长,32岁那年,韦伯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父亲一怒之下选择离家出走旅行,却没想半路病逝,这让韦伯陷入了深深的自责,另一方面,由于工作需要,韦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来备课和写作。最终,心力交瘁的韦伯患上了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没法读书,不能写作,甚至不能谈话和睡觉。

在那个时代,并没有针对神经官能症的特效药,韦伯不得不辞去工作,四处旅行。即便如此,韦伯并没有停止对事物的思考与分析,他在与病魔的搏斗过程中,依旧写下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韦伯前往海德堡的预备役医院服役,负责管理医院和培训官员,这使他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现代官僚体制。但韦伯对军队和整个政府中人员的低效和推诿感到十分失望,于是于1915年辞职离开了医院。

此后,韦伯将时间和精力转移到了宗教社会学的研究中,但他一直非常关注战局和国内动向。一战结束后,韦伯曾作为德国代表团的一员参加凡尔赛和会,他本想用自己的学术和语言能力来为德国争取一个较好的战后条件,但目睹德国的政治人物不愿意承担责任,寻找各种借口弃人民于不顾而只求自保,最终只能失望而归。

韦伯的精神世界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他的人格似乎是那个时代的写照。一方面,韦伯终其一生都是一个爱国者。青年时代的韦伯曾经真心希望德意志民族能够成为一个主人民族,德国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在他研究的国民经济学和经济史领域,他一直坚持某种经济上的国家主义和以德意志民族为中心的帝国主义。

但在另一方面,韦伯作为一个学者,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对自由和客观精神的追求。作为知识分子的韦伯,时刻保持着对德国现实政治走向的批判,同时也心怀欧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

一战后期,韦伯曾经在维也纳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短暂讲学,他原本准备接替布伦塔诺在慕尼黑大学的讲座教席,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学术生涯,却不幸因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而去世。韦伯的妻子玛丽安娜从《浮士德》中,为韦伯选择一句作为墓碑铭文:“尘世一切皆寓言,自此吾辈再无君。”

聊完韦伯,小巴来谈谈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自从1903年从海德堡大学离职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韦伯逐渐恢复了健康,他决定重新着手学术研究和写作。同年,他开始为好友桑巴特和雅菲编辑的《社会科学与社会政策文库》撰稿,开始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连载。

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韦伯通过对宗教社会学的研究,探寻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后出现的新教伦理,以及它对现代资本主义的起源和整个西方理性化进程的影响,从文化价值体系的角度,揭示了欧洲资本主义形成的背后的原因。

在书中,韦伯一直致力于探讨一个问题: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只在西方出现了,而同时期的东方却悄无声息?抛开传统的经济学视角,韦伯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的因素进行了深究,在这本书里,他着重讲述了宗教观念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共生关系。

在西方古老的文化里,劳动曾经是一件可耻的事,人们认为劳动会让人迷失本性。另一方面,商人和资本家在那个年代并不讨喜,但又是什么原因,让西方新一代的年轻人前仆后继地投入到资本主义的洪流之中呢?

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年代,在当时,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们闹得不可开交,而新教徒身上,则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精神,他们那与众不同的工作观来自于一种叫作“天职”的教义。

天职的含义很好理解:劳动是上帝的要求,因此鄙视劳动的观点便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新教徒认为,人们不用去参加天主教各种烦琐的仪式,只须履行好上帝交给你的世俗义务(工作),就能获得上帝的搭救。

而另一方面,新教徒们还拥有一个新颖的财富观:财富是上帝的,人类为财富所做的一切劳动,不过是在帮上帝打理财产。

这个观点的诞生,为人们追求财富提供了合法性。上帝信任人的智慧和忠诚,所以把他的钱交给人来管理。身为教徒,需要当好管家,帮助上帝管理财产,同时创造财富。

书中稀奇古怪的示例与观点不胜枚举,马克斯·韦伯用他超前的观念与宏大的知识体系,为我们展现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起源,以及100多年前,那个狂野的西方社会。

今晚8:00,小巴找来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译者,来自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的郁喆隽老师,他将带来翻译这本经典背后的故事,同时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向大家展现一个不一样的马克斯·韦伯

本周直播预告

◆本期主题◆

被时代误读的马克斯·韦伯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本书)

◆本期嘉宾◆

郁喆隽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直播时间◆

3月6日

20:00—21:00

◆直播间◆

吴晓波频道会员中心

【点击进入】

◆看点预告◆

1.复旦大学最火的哲学课首次上线

2.古典社会学泰斗眼中的资本主义

3.宗教思想如何影响资本主义发展

4.零基础小白如何读懂经济学经典

◆直播福利◆

关于马克斯·韦伯和这本经典

你有什么想要了解的地方吗

快去同读一本书直播间提问吧

被老师选中有机会赢免费书

【点击此处,前去提问】

▷本期福利:资本主义诞生在西方而不是东方,除了文化之外,还有其他原因吗?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小巴将挑选3名同学赠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一本。

直播策划 | REA | 主题策划|毕良宇

运营 | 王小丹 |主编 |魏丹荑|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经典重译第二季让6955人苦等一年,现《道德情操论》和《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已在吴晓波频道上线,错过了众筹别再错过首发。

点击下图▼立即抢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