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市地震局坚持“防抗救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立足实战,切实加强地震应急准备,全市地震应急能力得到不断提升。一、切实加强地震应急预案建设与管理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淄博市地震应急预案》(淄政办字〔2016〕164号),各区县、市直有关部门、大型企业、高等院校等均制定、修订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按照要求对市属学校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备案审查,对各区县地震应急预案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单位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了汇编。根据工作需要和人员变化情况,调整了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防震减灾联席会议组成人员。

二、强化应急装备准备

建立地震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配备了标准的救援装备,专人负责,统一调用。制定了淄博市地震局应急物资装备库管理制度,按照程序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储备了充气帐篷、发电机、卫星电话、应急照明、以及现场办公装备和个人装备100余台套。年内新购置卫星电话3部,生命探测仪2台。省地震局配发了视频会议终端,可以通过平板电脑利用移动网络参与应急视频会议。为区县地震部门配发了帐篷、睡袋、充气垫、登山包等个人应急物资装备,加强了区县应急力量。利用每季度地震应急演练组织开展了应急装备使用培训。为保证新常态下地震应急工作顺利开展,与租车公司签订了应急用车协议,保证2-3辆汽车供应急使用。开展了淄博市城镇居民家庭应急物品配备情况调查问卷。印制了淄博市地震局地震应急通讯录。

生命探测仪交接仪式

多功能生命探测仪交付后使用培训

地震应急演练搭建现场指挥部三、立足实战,经常性开展应急工作检查与演练

根据省局要求对全市应急工作进行了检查,并提交了检查报告。与市教育局联合指导大中小学开展了应急疏散演练,定期组织和观摩学校、社区等的地震应急逃生演练。同时,我局还按省局要求,参加了全国地震应急响应演练。制定了地震应急演练计划,全市地震系统每季度开展一次地震应急演练,并积极参加省局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指导机关、企业、社区、学校等单位开展不同形式、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积极试用山东省地震应急信息联动系统,组织全市地震系统人员进行了使用培训,并在应急演练中配合使用。

工作人员向局主要领导汇报应急演练设备情况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

参加省市联动演练

地震应急演练暨岗位练兵点评会

市地震局观摩淄博技师学院消防避震应急疏散演练

参加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应急拉动演练

参加中国地震局组织的应急拉动演练

指导学校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四、认真做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

积极配合和推进淄博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含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工作。结合贯彻《山东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和《淄博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与市应急办、住建局、体育局等相关部门联合赴青岛实地考察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并向市政府进行了专题汇报。在原有62处,占地500万平方米基础上,今年维护改造避难场所场地20余处,在文昌湖新建滨湖应急避难场所1处。《中国应急管理报》以《8000志愿者,60多处应急避难场所》为题对我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进行了专门报道,介绍了我市在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编制、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管理以及地震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标准研究等方面的做法,肯定了我市在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

中心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省地震局局长检查调研文昌湖滨湖应急避难场所

文昌湖滨湖应急避难场所平面图

《应急管理报》报道我市避难场所规划建设

五、地震应急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积极做好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管理,目前我市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已达到8000人。成立了市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积极打造灾情速报网络,基本做到每个村或社区都有灾情速报员,目前我市登记的灾情速报员人数已达3300余人。加强日常培训,志愿者和灾情速报人员素质不断提升,在应急演练、社会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地震灾情速报系统培训

淄博城际救援队装备展示

市地震局领导到淄博蓝天救援队调研

市地震局领导到淄博蓝天救援队调研

救援队装备库六、加强地震指挥中心建设与技术系统维护

制定了《淄博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管理制度》,做好市、县应急指挥中心建设维护,定期维护更新基础数据,保障了指挥中心正常运行。制定了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改造方案,指导和协调区县进行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4个区县已建成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其中博山区、沂源县已经与省、市进行了视频连通。多次组织区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联动演练,开展视频会议系统联通和双流功能信息展示等科目的演练。年内制作了电子版应急地图,并打印发各区县地震部门。在全省年度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运维考核中获单项考核第一名。

视频会议平台、终端

沂源县地震应急指挥中心

开展市县指挥中心应急联动演练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