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60-80年代,我们的国漫在世界上是处于顶尖水平的,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闹天宫,这部动画到如今为止,一直都是动画界难以超越的。中国最好的动画是60年前的作品,这样的说法真是够讽刺的。

在上个世纪中期,世界动画还处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大闹天宫的横空出世,轰动了整个动画界!这部动画的创作者正是中国第一代动画人万籁鸣,他与兄弟万古蟾、 万超尘和万涤寰开创了中国动画的先业,被称为“万氏四兄弟”。

当时美国的动画电影大力水手相继问世,万籁鸣深受启发,带着三个兄弟成立万氏卡通工作室,研究动画电影原理。由于做动画的器材、纸张材料都需要自费,还要养家糊口,于是他们就白天上班,晚上就回到工作室里加班。

在那个小小工作室里的灯光,经常是一宿一宿的亮着,万氏兄弟也常常通宵达旦地作画。虽然当时艰苦的工作条件,但始终没有改变他们对动画的执着与热爱。

在万籁鸣的心中,始终有一个梦,就是把他喜爱的西游记做成动画,让孙悟空活跃在荧屏之上。当万籁鸣接手了他梦寐以求的大闹天宫动画制作的导演时,他已将近60岁的花甲之龄了。

为了获取动画制作的素材,他们在寒冷的冬天北上进京,遍访了古建筑和寺庙,观摩了许多建筑中的壁画、雕塑、佛像上的古代艺术。一般说,10分钟的动画要画3000到6000张原画,加上中间帧就是成倍成倍的绘画数量。

二三十人的团队,50分钟的上集和70分钟的下集,用了两年时间才绘制完成,可见制作工程的浩繁,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大闹天宫动画。

融合了戏曲的表演方式,以京剧作为背景配乐,故事剧本,人物形象及对话都呈现了浓厚的中国文化元素。光是孙悟空这个角色,就经过了4次的人设修改,最终才确定了“桃心脸”的齐天大圣。

他是一个敢爱敢恨、敢于斗争、纯真顽强的神话英雄,代表着一种不畏强权、挑战虚假威严的反压迫精神。大闹天宫中各色人物的服饰表情的设计,动作的流畅度,细节的表现上都堪称绝笔,复杂程度放到今天的技术水准同样难以超越。

而今天的国漫动画有多少能够以这样方式和态度去对待作品呢?当时的制作条件极其落后,没有电脑技术和资金支持,再加上社会政治动荡,大闹天宫下集在1964年拍摄完成,由于文化政策受限,没能公映。

直到1978年,全本的大闹天宫才终于得以面世,并延伸至海外。可是在今天,动漫依然还被部分人认为是“低龄儿童的专属”,是幼稚、不成熟的代表,这恰恰阻碍了国漫的发展。

中国动画前辈们在旧社会的年代就已经把动画当作艺术对待了,当今社会的我们该怎样去对待动漫这种主流文化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