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5日下午,外交部长王毅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表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多年来保持在30%以上,有些年甚至达50%。美国和日本分别为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加在一起,还不如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增长贡献率高。而全球扶贫的70%,也由中国贡献。

王毅介绍,最近国际权威机构预测,到2018年底,中国零售市场总规模将首次超过美国。王毅表示该预测的准确性姑且不论,但中国市场超过美国只是时间问题,甚至今年末就可能实现。等到那时,中国仍要寻求合作与共赢。

而且,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一系列数据记录了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GDP增速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是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首次回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为2002年以来最低水平;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创5年新高;年末农村贫困人口304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289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207年,中国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规模有望重回世界首位;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网、高铁运营网和移动宽带网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盛来运表示,6.9%的经济增长、不到5%的失业、1.6%的通胀,这样的经济运行格局难能可贵,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枝独秀的。

而且,中国已经开始了发射卫星到月球背面的任务,这是美国和俄罗斯都没能做到的。分为两部分的嫦娥四号计划将首先在地球和月球背面之间建立起通信联系,然后再发送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该任务的科学回报非常重大。印媒:羡慕中国科技的巨大成就

印度《明特报》网站3月5日刊登题为《中国在科学和工程学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的文章称,中国如今把注意力转向多个领域的科学、工程学和创新发展,如电信、生物科技、太空、量子计算机、人工智能和纳米技术等领域。新加坡:看空中国会被打脸

《海峡时报》的一篇报道在谈及中国经济发展时如是评论道。对此,专家指出,仔细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其背后的原因,就不难理解那些唱空者、看衰者为何频被“打脸”。事实上,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的延续,针对中国经济的唱空论、看衰论失去市场是必然的。叙利亚:愿意学习中国经验

叙利亚驻华大使伊马德·穆斯塔法认为,中国的进步会促进世界的进步,中国变得更强大,世界也会变得更美好。中国的强大、复兴与进步就是全人类的强大、复兴与进步。并表示我愿意学习中国经验,把它介绍给我的祖国。2017年,那些让西方高攀不起的中国技术

1.“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完成

4月20日,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成功发射升空, 并于4月27日成功完成与天宫二号的首次推进剂在轨补加试验,这标志“天舟一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作为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收官之战,“天舟一号”飞行任务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规划“第二步”的实现,也将中国载人航天推进至“空间站时代”。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2.首艘国产航母下水

4月26日,作为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升级换代的重要节点,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正式下水。

在许多人眼中,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是国力强盛的标志之一。而中国向世界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在外媒眼中,这艘航母也意义非凡。韩国KBS电视台报道称,进入双航母时代的中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海军强国。而美媒则直白地将中国国产航母誉为“中国崛起的象征”。

3.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诞生

5月3日,世界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这个“世界首台”是货真价实的“中国造”,在原型机上运行一些量子算法,速度足足比国际上第二名要快24000多倍,人类历史上早期的那些经典计算机都无法与之比肩。

4.C919成功首飞

5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架喷气式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机场成功首飞,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能够制造大飞机的少数国家之一。

C919最大航程超5000公里,综合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可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媲美。

这款寄托了中国近半个世纪大飞机梦想的航空器,也同样代表了国家工业领域的最高水平。经过五代航空人的艰辛努力,才有了C919的破茧化蝶。

5.可燃冰试采成功

5月18日,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并实现连续试气点火60天。这场碳氢化合物革命,为世界所瞩目。

可燃冰作为新型洁净能源,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小很多,但能量高于煤、石油、天然气十倍。在中国学者看来,试采成功具有更深远的战略意义:在可燃冰的研究方面,中国有望重塑世界能源政治格局。

6.新型驱逐舰下水

6月28日,海军新型驱逐舰首舰下水仪式在上海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该型舰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新型万吨级驱逐舰,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较强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

7.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它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外媒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海底沉管隧道技术难度极高,中国曾想让荷兰公司提供技术支持,然而对方漫天要价,世界上其他经验又无法照搬套用。于是中国选择从零开始,自主攻关。港珠澳大桥是中国桥梁的集大成者,是中国桥梁震惊世界的缩影。中国桥梁已开启了超级建设时代!

8.世界最长沙漠公路全线贯通

7月15日,世界最长沙漠公路——京新高速公路全线贯通。自此北京至乌鲁木齐,公路里程缩短近1300公里!

这是一条颜值之路,沿途美景谁去谁知道;这是一条发展之路,带动西部边疆大发展;牵引“一带一路”大融合!

9.歼-20正式服役

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我国自主研制的隐身战机歼-20,也第一次以战斗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该战机今年开始正式服役,具有多项技术优势。

歼-20正式列装部队,意味着中国空军真正开始了向“攻防兼备”转型的步伐。外媒评论道,歼-20列装部队后,中国的空中优势可谓睥睨亚洲,有助实现中国的强军目标。

10.“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完成目标

8月10日,中科院宣布,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通信。

至此,“墨子号”量子卫星提前、圆满地完成了预先设定的全部三大科学目标。标志着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研究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

11.“复兴号”投入运营

9月21日,在京沪高铁线路上开始投入运营的“复兴号”最高时速达到355公里。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

“复兴号”的出现,意味着中国高铁从最早的“洋基因”“混血”“以我为主”,到现在由内而外都是“纯中国血统”了,特别是软件全部自主开发,这也标志着中国高铁迈出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

12.“深海勇士号”海试成功

10月3日,历经50多天,我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完成全部海上试验任务后,随“探索一号”母船顺利返航三亚港。这次海试,进一步全面检验和验证了4500米载人潜水器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海试的成功标志着研制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深海勇士”是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与“蛟龙号”最大的不同是,它的国产化达到95%以上。其浮力材料、深海锂电池、机械手全是中国自己研制的。

13.“中国天眼”取得首批成果

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脉冲星。

中国“天眼”是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比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了约10倍!

14.“天鲲号”挖泥船下水

11月3日,自航绞吸式挖泥船“天鲲号”,在上海振华船厂成功下水。从此,“亚洲第一神器”的称号,注定与“天鲲号”如影随形,为实现制造强国和海洋强国中国梦再添羽翼。

“天鲲号”由中国自主设计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因此具有里程碑意义。

15.北斗进入全球组网新时代

11月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北斗三号第一、二颗组网卫星发射升空。此举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的新时代。

新技术的运用使北斗三号卫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空间信号精度优于0.5米;定位精度达到2.5米至5米水平。北斗作为世界上唯一的由3种轨道卫星构成的导航系统,未来除具备导航、定位、授时等基础功能,还将增加搜救、全球位置报告、星基增强等拓展功能。

16.中国超算勇夺十连冠

北京时间11月14日,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在美国发布,中国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天河二号”,连续第4次分列冠亚军。这也是中国连续第10次占据该榜榜首!

同时,中国超算上榜总数达历史最高的202台,又一次反超美国,夺得第一!

17.全球最大智能集装箱码头建成

12月10日,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上海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正式开港试运行!港区内作业繁忙,却空无一人,原先的码头操作员全部转到监控室,对着电脑就能完成全部作业!

洋山自动化码头最大的突破是给中国制造装上了“中国芯”,让国际航运市场看到中国企业在系统研发方面的潜力。

18.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首飞

12月24日,我国首款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在广东珠海成功首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