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马先生的实名举报,连云港灌云县杨集镇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称,两名已故村民仍在扶贫名单中,是因为在老人去世后,村里没有上报,导致信息没有更新。近日,有群众反映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镇兴联村,存在“精准扶贫不精准”的问题,多位已经去世的老人仍被列入扶贫帮扶名单。

智能放风机免费用 点我领取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

近日,有群众反映称,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杨集镇兴联村,存在“精准扶贫不精准”的问题,多位已经去世的老人仍被列入扶贫帮扶名单。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已故老人仍被扶贫 不符规定仍享低保待遇

今年4月18日,灌云县杨集镇兴联村村民马先生,在镇政府的扶贫办看到一份2019年兴联村扶贫帮扶名单报表,经过核对,他发现有两位已故老人,仍在扶贫名单之上。

两位已故老人分别为谢某,2018年1月去世;刘某,2017年7月去世。马先生称,他的父亲马某柱也在名单中,但他家的情况并不属于帮扶的范围。

村民马先生:为什么我老爸在扶贫名单上?帮扶范围针对教育,但我们家大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小的已经上初二,而且根本没有在当地上学...

此外,马先生对村会计张某的婆婆享受低保也提出了质疑。

村民马先生:残疾人享受低保,有明文规定:家中有手扶拖拉机、轿车、有房等则不可以再享受。我们村会计的婆婆是残疾人,但是家里在2017年10月买了轿车,那就不符合相关规定了。

镇政府:举报情况属实,相关工作程序不严谨

针对马先生的实名举报,连云港灌云县杨集镇扶贫办相关负责人称,两名已故村民仍在扶贫名单中,是因为在老人去世后,村里没有上报,导致信息没有更新。他们会在核查之后,通过国家扶贫网站系统更正相关信息。

同时,名单上的人员享受教育、金融、医疗等方面的地方扶贫政策,但政府的扶贫资金并不直接发放给名单上的农户个人,所以马先生反映的“去世村民仍被扶贫”情况,不涉及直接套取国家扶贫资金。

连云港灌云县杨集镇扶贫办负责人刘中华:所有扶贫资金都进行整合,按照县里统一要求,做扶贫项目、做产业项目。

△资料图|视觉中国

而针对村会计的婆婆是否符合低保政策的问题,灌云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科骆先生表示,村会计张某的婆婆身体残疾,从2006年就开始享受个人低保。就群众反映的其家庭条件现在已经发生变化,是否还符合低保政策,目前灌云县民政部门正在调查中。

按照规定,扶贫建档立卡人员名单是要每年动态调整、长期公示的。而投诉人马先生表示,他从来没在村里看到过公示。

对此杨集镇政府回应,这种情况暴露出有关部门工作程序不严谨的问题,目前正在计划“亡羊补牢”

杨集镇政府副主任科员徐宝同:举报情况是属实的,这说明相关部门在业务上是存在一定缺陷的。

江苏省扶贫办介入调查 7名责任人受处

此事被曝光后,江苏省政府扶贫办、连云港市政府扶贫办、灌云县委县政府、县纪检监察部门均介入调查。

经查,灌云县决定给予县、镇、村7名相关责任人组织处理和党纪处分

他们分别是:给予杨集镇扶贫工作站站长刘中华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去扶贫工作站站长职务;给予杨集镇分管扶贫、民政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郝秀刚、兴联村党总支书记庄传宝、兴联村原会计组长成文华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兴联村原支部书记(镇派“第一书记”)谢恒荣党内警告处分,免去“第一书记”职务;给予杨集镇党委书记李勇、县扶贫办副主任邱伏兵诫勉谈话。

灌云县表示,针对这次媒体反映的问题,灌云县将在扶贫领域开展一次全覆盖、拉网式的大排查,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整改落实,确保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扶贫资金不是唐僧肉,扶贫资源也是有限的,必须严格监管,已经脱贫的要严格退出来。不能因为国家大力扶贫,就来蹭饭吃。这一事件也恰好说明,扶贫全过程接受老百姓监督,多进行公示,及时更新情况,是扶贫资金阳光化运作最好的手段。因为当地老百姓最清楚,谁需要扶贫、谁不需要扶贫。

图文来源:中国之声、央视新闻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若转载文章不合符作者的版权声明,请联系后台,我们会及时处理,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