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豆瓣9.1,被催婚了一定要读的书

过年回家,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各不相同,愁的却很相似,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催婚问题,不仅父母催,亲戚催,连邻居都催。“催婚”俨然成为一个超级社会话题。

这是两代人价值观之间的碰撞,也是两种生活方式之间的差别。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好好问一下:为什么父母那么热衷于催婚呢?特别是有很多父母前两年还不准孩子谈恋爱,过两年就恨不得赶紧办婚事,他们心里到底咋想的?

你如果问你妈为什么非要催你结婚,她可能一边洗碗一边大声反问你:你都这么大了,还不结婚?你看看隔壁家的谁谁谁,和你一样大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你好意思吗你?

分析她的答案你会发现,她的理由是因为大家都这么做,你不做,会显得很不同,而在中国文化里,这种不同是很丢人的。对于普通父母来说,催婚的表层原因,毋宁说是在解决自己的面子问题。

如果你再接着追问,别人是别人,我是我,我自己活得快乐就好了,为什么非要结婚呢?这时候,你妈就要仔细思考一下深层原因了,她的回答可能是:你不结婚,你不结婚我怎么抱孙子?

这时候,你可能就没招了,你如果再说,为什么非要抱孙子呢?她可能就要骂你不肖了。

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这在很多中国人的心中是天经地义、毋庸置疑的公理。难道这还需要理由吗?

嗯哼,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婚姻制度是怎样发生作用的?为什么人们要结婚?为什么家长会催婚?

这一切的答案,都可以在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里找到答案。

今天,我们就进入这本书。

这本书出版于1947年,是费孝通根据在西南联大开设的“生育制度”这门课的讲义所改写的书稿。虽然这本书的出版距今已半个多世纪,但这本书的内容在今天仍然很有价值。

这本书要解决的根本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类发明了婚姻制度?它的作用是什么?它是怎么运作的?

在当代,绝大部分人都认同,结婚是因为男女之间产生了爱情。但这很显然是近代以来才有的观念,在古代,不管是世界上的哪个地方,爱情和婚姻的关系都没有那么密切。

有一种说法,婚姻是为了满足人类性的需要。这显然不对,结不结婚对性行为并没有什么影响。倒不如说,婚姻规范了人类的性行为,将性行为缩小至婚姻内部。但婚姻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问到这里,我们可能搞错了方向,对性行为的规范只是副产品,婚姻制度的发明,源于人类种族延续的需要。

种族延续,性交、生育就好了呀,所有动物都这么做的,为什么要有婚姻制度呢?

这是因为人和动物不同,人类发明了语言,创造了文化,拥有了复杂的社会分工结构。而社会分工依赖人发生作用,但问题是人不能永生,所以,他们要维持社会的完整性,就不能不想办法抵抗死亡对社会完整的威胁。

于是,他们就得维持最低限度的人口,创造一个新陈代谢的社会,即使有人死,但有新人出生填补他们的遗缺。新人口的供给,光靠自然是无法保障的,必须有人为的办法来干预,这就是生育制度。

看来父母们说对了,婚姻就是为了养育后代。

我们看过《动物世界》都知道,很少有动物是由父母双方来抚育的,大部分是由母体来承担的。但在人类,却是由双方来承担的。

在费孝通看来,父爱并非本能,两性共同抚育并非出于自然,而是一种人为的设置。我们与其说因为两性相好,所以愿意共同抚育儿女,倒不如说:因为要共同抚育儿女,所以两性间需要维持持久的感情关联。

所以造成这样的制度,有一个关键因素:两性分工。在以性别来分工的社会结构里,生活单位必须由男女组合而成,所以孩子的养育也必须双系抚养。“一旦两性分工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双系抚养的结构也会随着发生变化。”

实际上,依据性别分工的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男女的区别正在减少,个人从固定的关系中解放出来,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离婚能够大范围发生的一个条件吧。

一开始我们说到,婚姻规范了性行为,让性行为在婚姻内部发生。而婚姻所以如此限制婚姻外的性行为,根本原因就是要维持和保证父母对儿女长期抚育的作用。

在很多文化中,性都被认为是肮脏的,这也是因为性是抚育制度的敌人,会威胁社会的完整性。

已经形成的婚姻中,男女共同养育孩子,形成了夫妇之间的关系。

费孝通总结,夫妇关系有两种方向:一是把事务上的合作减少,使夫妇偏重感情上的协调,趣味的相投;一是把感情方面的要求撇开,偏重于经济上的、事业上的合作。

若是一个社会生产技术很简单,生活程度比较低,男女在经济上所费的劳力和时间需要很多的话,这种社会里容易是走上偏重夫妇间事务合作,而压低夫妇间情感上的满足;而在生活程度较高的社会,有各种设施可以减轻他们抚育的责任以及经济上的劳作,夫妇之间才可能偏重情感生活的发挥。

冯友兰先生曾说,“儒家论夫妇关系时,但言夫妇有别,从未言夫妇有爱。”费孝通补充,“其实不但不言相爱,而且把婚姻看得十分严肃,甚至带着一些悲壮的调子。”

在今天,中国的社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式的婚姻制度已经不适用了,这一具体的冲突在民国时期已经发生,看一看鲁迅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婚姻就知道了。

现代婚姻的基础,如前所述,是爱情。但爱情是一个很虚无的东西,这或许是现代婚姻所以不牢靠的另一个理由。

看看当下社会,婚姻制度虽然还很牢靠的统治着大部分的人,但它已然受到了挑战。一方面离婚稀疏平常,这倒还不算什么,毕竟只要还有孩子诞生,双系抚养还是单系抚养是可以重新设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生育率下降,婚姻制度的根本目标都受到了威胁。

民国时代,年轻人和父母间的矛盾还是对原有婚配方式(媒妁之言)的不满,并没有否定婚姻本身。但是现在,已经出现了许多不婚主义者,丁克族,生育制度的原有目标,正在小范围的被抛弃。

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有不少人设计了婚姻之外的生育制度,比如国家抚养,这些设想会不会发生呢?

我们回到当下。虽然看完这本书,你还是不能解决父母催婚的烦恼,但是至少可以从更宏观的视角了解婚姻制度的原理。父母所代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整个社会的要求。

PS.本书还讨论了父子间的关系、继替制度等内容,都很有启发,推荐。

PSS.关于本文中“有很多父母前两年还不准孩子谈恋爱,过两年就恨不得赶紧办婚事,他们心里到底咋想的?”的问题,可以看前两天写的关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机构》的文章。

- 不止读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