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欢去世后,高澄(娄昭君长子)被刺杀,此时若无娄昭君,高氏集团很可能四分五裂。没有娄昭君,高欢本事再大,也无用武之地。

中国历史上,拔丈夫于寒微并成就帝业、其子三人为皇帝、一人为实际上之国君的妇女,除东魏北齐的娄太后昭君外,别无二人。这个特殊的妇女,更因其在创业之初和之后所表规出的才干和敏锐断,堪称我国古代一位难得的女政治家。东魏执政者高欢之妻娄昭君,出生于北魏一个鲜卑贵族家庭,其祖父封真定侯;其父封太原王;其兄北魏南部尚书;

娄昭君少时居北魏边防要塞怀朔镇,当时的高欢,生长于边镇,是一名游手好闲的镇兵。镇将段长觉得高欢不凡,对他说:“你有济世之才,可惜时运不济,我这辈子是见不到了,日后飞黄腾达,拜托照顾我子孙。”这几句鼓励,高欢一生不忘。等他掌权后,追赠段长为司空,并提拔段长的儿子段宁为官。当娄昭君偶见高欢后,“惊曰:“此真吾夫也”,乃使女婢通意,又赠私财,使以聘己,父母不得已许焉。自此,高欢进入上流社会,结交各式人物。

北魏末年,暗潮涌动、危机四起。高欢先投奔了镇将葛荣,后来葛荣反魏,被契胡族首领打败,高欢又转投尔朱荣,成为北魏权臣,尔朱荣被孝庄帝诛杀后,高欢又趁机剿灭尔朱荣余部,立了大功。拥立孝武帝元修建立东魏后,高欢被委任为大丞相、太师,自此大权在握、势倾朝野。没有娄昭君,高欢本事再大,也无用武之地。在高欢四方征伐期间,娄昭君也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丈夫,成了高欢的贤内助。

高欢陵

高欢去世后,高澄(娄昭君长子)被刺杀,此时若无娄昭君,高氏集团很可能四分五裂。高洋(娄昭君次子)接替高澄的位置后,夺取皇位,娄昭君望子成龙才梦想成真,自己也被尊为皇太后。娄昭君成为皇太后,所住宫起名“宣训”。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母后娄昭君,有责任和义务训导儿子;另一方面,皇帝高洋,当接受母亲指教。这是做皇帝的儿子臣服母后,娄昭君进入“太上皇”角色的开始。高洋称帝前受兄长高澄压制;为帝后仍难摆脱母后控制。娄昭君就象一巨大影子笼罩着他,使他不能完全按自己的意愿行事,心灵如此长期压抑,必然扭曲。高洋晚年种种“淫暴”之举,大都由此而起。

天保十年(公元59年)十月,高洋崩于晋阳宫。娄昭君原想立常山王高演(娄昭君第三子)为帝的,但高殷(娄昭君嫡孙)为太子,理当继位,且高洋此前已排定辅政大臣,因而事情暂被搁置。高殷亲政后,娄昭君发动政变,下令废高殷为济南王,又怕高殷复辟,便将其杀死于晋阳宫。大宁元年(公元561年)十一月,高演去世,娄昭君下诏立高湛(娄昭君第四子)为帝。高湛即武成帝,娄昭君继续做太后,操纵政局。得到皇位的高湛,并不感激娄昭君,其原因当是他不愿步二位兄长后尘,继续做傀儡皇帝。娄昭君生病,是天赐他一次摆脱母后的机会。他故意使娄昭君的病得不到最有效医治,因而去世。据娄昭君第一次发病情状,她的病可能跟心脏有关,一旦发作需尽快医治。娄昭君去世时,高湛“不改服,绊袍如故,置酒作乐”。高湛在高欢所有儿子中排行第九,应验了“九龙母死不作孝”的童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