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一场汶川大地震,四川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灾难面前,华夏民族从来不缺不屈不挠的勇气。这一古老而熠熠生辉的民族,再一次众志成城,无数其他各省的血肉同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携手天府之国共渡难关。

抗震救灾过程中,流传着一句话:“川人从未负国,国人绝不负川”, 它承载着四川人民在历史上,特别是抗日战争时对咱们民族沉甸甸的贡献。

一面出征旗,几行老父言,一句“川人从未负国”用热血忠魂铸就!

图片来自网络

抗日战争中,340多万四川儿郎开赴战场,占抗日部队总人数的五分之一,因此有了“无川不成军”的说法。

国难当前,许多四川民众,同全国其他地方的同胞一样,誓死不做亡国奴,纷纷踊跃参军。

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诸如“妻子送郎上战场”、“父母送儿上前方”等等感人事迹。

一面出征旗,几行老父言,一句“川人从未负国”用热血忠魂铸就!

图片来自网络

四川安县(今北川县),一个叫王建堂的私塾老师,激愤于日本人的侵略,毅然投笔从戎,带着几十个志同道合的同乡参了军。

大军出发之日,王建堂收到了父亲寄来的包裹,里面只有一面用白布做成的旗帜,展开一看,王建堂忍不住热血激昂。

一面出征旗,几行老父言,一句“川人从未负国”用热血忠魂铸就!

图片来自网络

旗帜上面,正中是一个写得苍劲有力的“死”字。左右两侧,各有几行字。左边写的是:“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永往直前,勿忘本分!"这是一位老父亲恨不亲身抗日的遗憾,以及对儿子上战场的欣慰和期待。

右边写的是:“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上尽忠。”更是道尽了无数勇赴国难儿郎忠孝难两全的苦痛。

一面出征旗,几行老父言,一句“川人从未负国”用热血忠魂铸就!

图片来自网络

这面大旗,正是名震天下的川军“死”字旗,它是川军的抗日宣言。带着这一光荣的使命,川军将士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据统计,整个抗战中,有26万多川军将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负伤的有近36万人,还有2万多人失踪,总计伤亡64万人,他们用热血忠魂铸就了“川人从未负国”的壮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