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医疗能力提升 惠及千万群众

——2019年全市卫生健康工作系列解读报道之三

前段时间,来自山西的吴老先生又来安阳了。

去年,他是带着老伴来看病。经过在安阳市针灸中心短短八九个疗程的治疗,困扰老太太6年有余的帕金森综合征病情竟然有了巨大改善。

这次,吴老先生是带着自己的小孙子来看病,疑难症川崎病在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市中医院儿科的精心治疗下也基本痊愈了。

吴老先生一家的情况并非个例,越来越多安阳本地乃至豫北地区和周边省、市的群众,因为我市整体医疗能力的不断提升而受益。

“今年,我们将继续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构建完善与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覆盖全市,辐射周边,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切实提升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4月26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推动项目建设 提升硬件水平

“我市体系建设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项目建设各项任务进程不断加快。”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市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去年奠基开工、市五院综合病房楼项目主体完工……20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8亿元;各县(市)区投资近9亿元,实施医疗、康复、医养结合等104个建设项目。全市累计增加医疗、护理、康复床位4500张,扩大了服务供给,改善了医疗条件,提升了功能效用。

我市去年还启动了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内黄县人民医院骨科、汤阴县人民医院儿科等6个县级专科建成省级重点专科;林州市6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6.13亿元,提升了基层硬件水平;内黄县远程医疗体系整合贯通,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骨干乡村医生培训等6个基层培训项目培训骨干1586人……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和住院量分别增长21.68%和14.83%。

“项目建设是高质量发展的‘台柱子’。今后一段时期,各项目单位将按照目标任务,倒排工期,细化时间节点,建立台账,确保任务进度;突出抓基层能力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力争20%的乡镇卫生院和1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能力达到基本标准,部分达到推荐标准。”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说。

打造医疗中心 增强专科辐射

“所谓‘区域医疗中心’是指为一定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该区域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承担人才培养、科研教学等任务的主体医院。”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8个省级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培育专科、3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儿科已被确定为省级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多项医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市直医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88项,57个科研项目纳入省、市科技攻关计划。

我市依托打造区域性医疗中心,迅速破瓶颈、补短板,统筹区域和城乡医疗资源协调发展,让发展优质资源和保障基本医疗齐头并进,提升医疗服务的有效延展力。主动调整医疗资源的结构与布局,强化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和形成面向全市、辐射周边、具有较高水平的区域医疗中心,缩小我市医疗技术水平与省级城市的差距,不断提高我市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重点专科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在全省53家三级综合医院和18家专科医院医疗质量评价排名中,49个专科进入全省前20名。市人民医院综合能力居综合医院第五位,市肿瘤医院综合能力居专科医院第四位。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在全国327家综合评定中列第四十五位;市肿瘤医院成为中华全科医师学会全国贲门癌专委会主委单位,贲门癌治疗模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在全省首家引进3D祼眼腔镜系统,提升了复杂手术的精准度,减少了创伤、并发症和手术风险;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衰中心率先通过国家认证,目前是全省唯一认证的地市级医院;市中医院儿科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常委单位;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种植中心成为中华医学会专委会成员单位;市眼科医院百万人口年眼科临床服务量居省内之首……

“下阶段,我市将继续突出抓医疗水平提升,加强急救能力建设,优先发展和重点打造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等中心,提升危急重症救治能力。各级综合医院将不断完善诊疗科目,提高三级、四级手术比重,强化医疗质量控制,充分释放优势溢出效应。”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说。

对标区域医疗中心条件,我市将充分发挥市区核心引领作用,建设以优势专科为龙头、亚专科为骨干、人才队伍为支撑、科研教学为依托,医疗体系完善、医疗设施优良、医学人才集中、学科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区域医疗中心,覆盖全市、辐射周边,满足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提高市民健康水平,打造全市医疗服务集群,充分释放优势溢出效应,形成“医教研康”一体发展格局,确保资源总量、整体实力、高端人才、医学创新等重要指标迈入全省前列。

传承中医国粹 加强人才储备

“去年,我市设立了中医事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支持市中医院建成了安阳市国医堂、安阳市国药堂等项目,内黄县中医院新址建成已经投入使用,汤阴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医技病房楼建设项目顺利进行。”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争取国家资金在内黄县城关镇卫生院和六村乡卫生院新建两处国医堂,在林州市和顺镇卫生院和东姚镇卫生院新建两处国医堂。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化国医堂、中医馆已达到58个。

去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施行第二年,我市广泛开展以中医药法为主题的大型系列宣传活动,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微信等各类平台,在全社会营造了良好氛围;在全市各基层医疗机构举办以中医药文化和科普为主题的“传承国粹·精彩中医”巡诊活动,开展大型省市名中医义诊、免费药品发放、免费医疗器械体检、免费三伏贴等活动,历时3个月,巡诊60场,安排义诊专家600人次,服务群众1.8万人次,免费发放药品1.6万盒,发放中医药文化宣传手册3万册。

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负责同志指出,下一时期,我市将突出抓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主导作用、重大疾病治疗协同作用、康复核心作用;加强国家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完善各医院康复专科,填平补齐康复设备。持续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做好安阳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积极遴选推荐国家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百千万”人才工程,做好河南省中医药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苗人才的遴选推荐,积极构建我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队伍。

来源:安阳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