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庆典活动结束后,吴菊痴到一家大酒店参加一个京剧名流的宴席,刺杀小组本来想在酒店里动手,不过行动前他们派人侦查了一下,发现酒店里人员太多,恐怕伤及无辜,于是他们临时改变主意,让冯运修在大街上干掉吴菊痴。1940年,冯运修考入了北平辅仁大学,当时正好是七七事变三周年,北平的日伪就决定筹划一系列庆典活动,重头戏就是由华北最大的汉奸组织“新民会”所办的报纸《新民报》策划“皇军圣战三周年纪念庆典”,大小汉奸都被鼓动起来,粉墨登场,以营造中日亲善的假象。

提起抗战时期的“锄奸行动”,大家肯定都知道军统、中统组织的一系列锄奸,但很少有人知道,当时还有一支由爱国学生组成的“抗日锄奸团”,在北京、天津一代的影响力也非常大。

在民国时期,能上得起高中、大学的,都是家境殷实甚至富贵官宦的家庭,但是,这些年轻人并不是纨绔子弟,而是富有朝气的热血青年,尤其是在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时刻,他们毅然肩负起了铲除汉奸的重任。

这些爱国学生,很多都是社会名流的后代,比如民国元老熊希龄的外孙女冯健美,伪满洲国总理郑孝胥的孙子郑统万、孙女郑昆仑,孙连仲将军的儿子孙湘德、女儿孙惠书,达仁堂的大小姐乐倩文等等,这些人利用他们特殊的家庭身份做掩护,做出了一些常人无法做到的事情。

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还要数冯运修,他的姨夫是华北最大的汉奸头子——伪华北绥靖军总司令齐燮元,正是用这个特殊身份,冯运修弄到了一大批手枪,还在敌人内部布置了眼线,有些行动甚至连军统都未必能做得到。

1940年,冯运修考入了北平辅仁大学,当时正好是七七事变三周年,北平的日伪就决定筹划一系列庆典活动,重头戏就是由华北最大的汉奸组织“新民会”所办的报纸《新民报》策划“皇军圣战三周年纪念庆典”,大小汉奸都被鼓动起来,粉墨登场,以营造中日亲善的假象。

所以,青年学生组成的“抗日锄奸团”,就把行动的目标锁定了《新民报》主编、汉奸文人吴菊痴,和新民会副会长陈辋子。

1940年7月7日,汉奸们筹划的庆典如期举行,“抗日锄奸团”也分头出动,要在这一天干掉吴菊痴和陈辋子这两个大汉奸,震慑一下北平汉奸的嚣张气焰。

冯运修所在的小组负责刺杀吴菊痴,他亲自化妆成一个小市民,怀着暗藏一把小手枪,骑着自行车,等候命令。

庆典活动结束后,吴菊痴到一家大酒店参加一个京剧名流的宴席,刺杀小组本来想在酒店里动手,不过行动前他们派人侦查了一下,发现酒店里人员太多,恐怕伤及无辜,于是他们临时改变主意,让冯运修在大街上干掉吴菊痴。

于是,冯运修一直在酒店外等候,等吴菊痴吃完饭,乘坐黄包车回家,冯运修悄悄骑上自行车跟着他。碰巧,吴菊痴的黄包车遇到了一队出殡的队伍,吹吹打打的,十分喧闹,吴菊痴的黄包车也只好停下车给它们让道。

冯运修一看机会来了,赶紧挤了过去,掏出无声小手枪,对准吴菊痴的脑袋就是两枪,吴菊痴立刻瘫软在黄包车里。冯运修趁着喧闹,快速骑车离开,大街上的人们竟然都没有发觉。

在节日庆典这样重大的日子里,发生这样的暗杀,让北平乃至华北的汉奸都无比震恐,日本人也不得不从东北调来“特高课”调查此案,甚至连北平的警察机关都没通知。

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原因就是“特高课”感觉这起暗杀很不简单,很可能是一批社会背景很高的中国学生干的,因此,为了不打草惊蛇,连北平的警察机关都要避开,以免走漏了消息。

日本“特高课”确实很有两下子,很快就查出了真相,派特务闯进了冯运修的家,抓住冯运修的父亲,以此为要挟,逼迫冯运修投降。

冯运修不为所动,一边烧毁秘密文件,一边不停地从卧室里往外开枪,日伪特务头子袁规想用冯运修的父亲做“盾牌”,结果就在袁规歪头喊话时,枪法出神的冯运修抬手一枪,正中袁规的脖子,当场毙命。

特务们不敢再轻敌,一齐朝冯运修的卧室开枪,冯运修身中数弹,壮烈牺牲,年仅19岁。

另外,跟冯运修一起刺杀吴菊痴的还有北大学生叶于良,后来也不幸被捕。在狱中,日伪军特务头子劝叶于良说:“中国人讲究‘百善孝为先’,你们年纪轻轻就出来抗日,让家人提心吊胆的,这不是不孝吗?”

叶于良慨然回答道:“你说的没错,但是自古也有‘忠孝难两全’的说法,现在国难当头,我只有选择忠于国家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