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大的“南澳金贝”3年掘金超30亿 为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在南澳临海实验站约150亩的专用试验海域养殖的“南澳金贝”

汕大的“南澳金贝”3年掘金超30亿 为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南澳金贝”存在不可比拟的优势

文/图 金羊网记者 赵映光

通讯员 余珊燕 陶怡

“蒜蓉蒸扇贝”这道海鲜美味,可能在许多人的餐桌上都出现过,但许多市民食用的大多是浅灰色壳、嫩白贝肉的扇贝。其实,在菜市场上还有另一种拥有金黄色的外壳和贝肉的扇贝,这种“高颜值”扇贝就是由汕头大学自主培育出来的华贵栉孔扇贝,也叫“南澳金贝”,它不仅是广东省首个国家级贝类新品种,也是我国首个走出国门的贝类新品种,而且该贝类在近三年的推广养殖总面积已超过10万亩,经济效益更是累计超过了30亿元。

那么,拥有这么多头衔的“南澳金贝”究竟是怎么培育出来的?日前,记者在汕头大学宣传部门的组织带领下,参观了广东省首个海洋科学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汕头大学海洋生物研究所南澳临海实验站,通过实地探访揭开“南澳金贝”的神秘面纱。

历时两年选育终获成功

在南澳岛上,记者见到了一群长年累月在艰苦枯燥的环境中耐得住寂寞、埋头工作的汕大专家,他们立足粤东海洋基础产业,重点研究海洋生物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海产品高值化利用、海洋新能源与环境保护等。

华贵栉孔扇贝,这种高颜值的国家级水产新品种,正是在这群专家手里诞生的,郑怀平教授则是这个项目科研团队的领导者。据郑怀平介绍,从2008年春开始,课题组就开始采用家系选育和群体选育相结合的方法,以纯化金黄色外观色泽、提高类胡萝卜素含量为目标,开展华贵栉孔扇贝良种培育工作。

至2010年,郑怀平率领的科研团队就培育出富含天然类胡萝卜素的华贵栉孔扇贝金黄色新品系。随后,课题组对单个种贝快速催产、单配授精建立家系、新品系筛选和纯化、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快速检测、抗逆性快速定量检测等技术综合研究,仅仅历时两年,课题组经过四代人工定向选育和二代示范养殖,终于培育出了“南澳金贝”。

“富含天然类胡萝卜素的华贵栉孔扇贝金黄色新品系的培育方法,于2015年和2017年分别荣获汕头市专利奖金奖和广东省专利优秀奖,均是专利奖中唯一的海水农业项目。”2016年,郑怀平教授也因这些专利成果荣获汕头市专利优秀发明人奖。

首个出国的贝类新品种

记者日前在南澳临海实验站约150亩的专用试验海域看到,这里水质清澈,水中水草清晰可见,海面上漂浮着的黑色浮球密集而有规律,每个黑色浮球下面都挂着一个养殖“南澳金贝”的笼子,每个分成10层,每层各约15至30个,养殖的金贝仅有一分钱硬币大小。

郑怀平随机拉起一个笼子,将其中一个“南澳金贝”放在手上供记者近距离观察,只见它外观色泽金黄,贝壳、闭壳肌、外套膜均为金黄色,很是漂亮。郑怀平告诉记者,他们以前在1000颗扇贝里发现大约只有3、4个是金黄色的,而现在他们把这些贝全都养成了金黄色的。

“随着金贝逐渐长大,就要慢慢给他们分开笼子,以便有更大的生长空间。”郑怀平说,除了“高颜值”的特点外,“南澳金贝”还具有高营养和抗逆性强的特点。据介绍,其富含类胡萝卜素,肌肉组织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为普通养殖种类的10.80倍以上,且抗低温能力强,10℃时的耐受率是普通养殖种类的2.9倍。

值得一提的是,“南澳金贝”的养殖利润还相当可观。郑怀平介绍称,“南澳金贝”目前每亩(每亩养殖150笼,每笼10层,每层养殖15-30个)产量在1500公斤-2300公斤,扣除苗种、网笼、人工及其他费用,亩产利润超过2万元。而且,该贝类仅仅是新品种的培育,每年就能提供一万多个就业机会。

正是“南澳金贝”在感官品质、营养价值、抗逆性和高利润等方面存在不可比拟的优势。从2012年开始推广养殖至今,“南澳金贝”除了在南澳养殖外,还在潮州、汕尾、深圳、湛江,福建的东山、漳浦、龙海、石狮以及海南的三亚等地养殖。

与此同时,郑怀平研究团队还抓住“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将“南澳金贝”推广到马来西亚的沙巴州,成为当地扇贝公司的主养品种,至此,“南澳金贝”也成为了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贝类新品种。据统计,近三年来,“南澳金贝”已推广养殖总面积超过10万亩,经济效益累计超过了30亿元。

汕大的“南澳金贝”3年掘金超30亿 为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