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知乎,抖音,快手,微信,QQ,微博……

但凡热门流量入口,无一不是标榜着自己的大数据,高举着精准推送、看你所爱的旗帜。

现实果真如此吗?

大数据时代,算法推荐占据我们主页,我们看的还是我们所爱的吗?

大数据时代

首先从用户数据隐私安全来分析:

这些软件都是从哪得到大数据的?

经验分析,大概三种途径:

一、流量口自身的数据。也就是你在这个app上的流量都导入了哪些地方,你用app浏览了什么信息,搜了什么商品,关注了哪个类型的大v等等。

二、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大概商业合作模式吧。比如你在头条搜索了某些商品,头条当然没法买啊,所以你转到了淘宝,但还没等你输入想买的东西的关键词,淘宝的猜你喜欢就推荐了一波相关产品。

三、app偷取的手机信息。这个就比较可怕了,不敢妄自揣测其真实性。但是如果这是真的,那么藏着个人诸多隐私的手机信息就悄悄泄露了出去——在物主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这是个手机可能比任何人都了解你的时代,信息一旦泄露,你就等于一丝不挂的曝光在别人面前。

大数据时代,算法推荐占据我们主页,我们看的还是我们所爱的吗?

数据和隐私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隐私抛开不谈,到了利益相关的地步,相信会有相关XX有所动作。小编其实更想谈谈,在这个标榜着大数据精准推送的时代,我们看到的真的就是我们想要的喜欢的吗?

大数据时代,算法推荐占据我们主页,我们看的还是我们所爱的吗?

头条

比如,每天上班下班来回一个多小时的地铁路程,除了累的站着打盹、刻苦学习看书、一路电话不停和聊得唾沫横飞的人,剩下的基本都是抱着手机看视频、刷头条、刷知乎……

但往往一个页面下来十几二十条的推送,入眼的不到一半,有兴趣的又一半,想看的再一半……一半的一半到最后就成了0,所以常常看到很多人就是在不停的刷新刷新。加上地铁里信号不算好,多少人内心差不多是崩溃的——怎么就没有我想看的东西呢。

算法到底推送的是我们想看的,还是它决定的让我们的,不得而知。或许,是我们被大众传媒日益轰炸式的更新速度打败了吧。我们要花更多的力气,才能喜欢上一个新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