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8 日,在 " 三八 " 妇女节之际,国家级文明村镇——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村举行系列活动,隆重庆祝三门塘 " 妇女井 " 建井 120 周年。

三门塘有 " 妇女井 " 石刻两处,分别是小寨《修井路碑记》宣统二年(1910 年)立、大兴团《重修井碑》宣统三年(1911)立,其中小寨妇女井由王永佑于道光年间捐石板修建,宣统二年重修,距今已有 120 多年历史。

小寨妇女井碑记:" 尝谓民非水火不生活,是水之于人刻不可缓者也。此地有清泉一湍,水由地中行,先人因以汲水资生者,迄今十有余世矣。在道光年间,路属泥涂,步履维艰。余三公永佑独捐石版板,修成坦荡。而于井尚未兴修,仍然狭隘,每逢夏涸欲立以待。因语我族妇女,慷慨捐资,裂石新修,方成井样。则向之源源而来者,兹亦混混而出,盈科而进,放于四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此吾村之大幸也哉 ! 勒诸贞珉以志不朽。

" 碑上记录舒萓女捐钱 1800 文,潘引弟 1800 文,刘明珠 1400 文,吴耖翠 1400 文,刘音莲 1100 文,吴什凤 1100 文,王昭娥 1100 文,王茂连 500 文,吴青姜 320 文,吴金莲 310 文,王桂莲 300 文,吴金兰 310 文,周老园 320 文,王桂莲 310 文,龙玉娥 200 文,刘彩香 310 文。共 16 位侗族妇女,其中王桂莲同名 2 人,一人捐 300,一人捐 310。大兴团《重修井碑》,有 19 位妇女的名字和捐钱金额。

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极其低下,根本没有资格上碑,而在三门塘,这 35 位热心公益的侗族妇女名字被堂而皇之的刻在万年古碑上,实属大胆之极,十分罕见。足见开放的三门塘对妇女地位的尊重和对公益义举的称颂。

活动当天,三门塘村还举办了拔河比赛、民歌大赛和广场舞比赛,摆出了长桌圆宴,再次弘扬公益义举,传承侗族尊老爱幼、保护妇女权益的优良家风寨风,庆祝 " 妇女井 " 建井 120 周年。

吴厚征 贵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吴如雄

编辑 黄聪

编审 柴潇蕾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