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鱼多刺,这是很多人的体验,接近事实,但不是全部事实。

那些使吃鱼非常 fish、令人深恶而痛绝之的小刺,学术名词叫做 " 肌间骨 "(肌隔骨刺),主要见于早近真骨鱼类,和生活在海水还是淡水(可能)没有必然联系。

长江白鱼,即翘嘴鲌(Culter alburnus),鲤科

具备肌间骨的鱼类,有鲤形目和鲱形目。鲤形目共计 6 科 256 属 2422 种,均为终生不入海的原教旨主义淡水鱼类,只有雅罗鱼属有 2 种海边越冬索食。平常所见的 " 鳙鲢草青 " 四大家鱼、鲤鱼、鲫鱼等等都是鲤形目成员。

鳜鱼 Siniperca chuatsi,鲈形目

河鱼多刺的印象,皆因万恶的鲤形目而起。其实河鱼中的鲶鱼、乌鳢、鳜鱼、泥鳅、黄颡鱼等等,也都是没有肌间骨的,只是鲤形目家族太过庞大,霸占了人们的头脑。

太平洋鲱鱼 Clupea pallasi,青岛俗称青鱼,很廉价

鲱形目不能和鲤形目相提并论,只有 300 余种,其中有 26 种分布于淡水水域,其余均为海水鱼。鲱形目也有肌间骨,不过由于本身种类不太多,也并不是较普遍的经济鱼类,所以给人们的印象不太深刻。但这里也有出名的,你一定听说过。

张爱玲曾说过人生三恨," 鲥鱼多刺 " 即其一也,鲥鱼(Tenualosa reevesii,鲱科鲱属)就属于鲱形目。鲥鱼是洄游性鱼类,海水江水两相宜。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海中,每年只有初夏时入江,此时最为肥美,故给人的感觉属于淡水鱼。

酥炸长江刀

除鲥鱼外," 长江三鲜 " 中另两种,河豚和刀鱼(长颌鲚 Coilia macrognathos,鳀科鲚属)也都是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特定时期入江," 正是河豚欲上时 " 即形容河豚溯流而上的过程。长江刀鱼亦属鲱形目,免不了的刺多,而河豚所在的鲀形目就没这毛病。

关于肌间骨的作用,一些科学家推测它在鱼类的适应环境、逃避天敌等过程中,很可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其背后真正的机制,目前科学界仍没有确定的解答。

本砖家从不 " 独立思考 ",一切唯主流意见马首是瞻。主流学界没有答案的事儿,这里当然也没有解释。钦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