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美国《航空周刊》的社交媒体账号揭开了波音公司最新研制的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机的原型机“神秘面纱”。照片显示该机采用了“V”型尾翼、背部埋入式进气口等一系列隐形设计,显示该机在设计时对隐形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该机的起落架舱门等细节,似乎并未采用相应的锯齿状隐形设计,很有可能是在原型机阶段为了节约时间而省略的。

  此前波音公司曾多次犹抱琵琶半遮面地透露其研制的MQ-25部分容貌

  进入21世纪后,美国海军大力推进舰载无人机的研制工作。早在“舰载空中监视打击无人机”(缩写:UCLASS)的时期,世界上在无人机领域具备最深造诣的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的X-47B无人机,就已经在美军航母上完成包括触舰复飞、拦阻着舰、弹射起飞在内的一系列高难度试验。后来由于与空军B-21轰炸机的竞争,X-47B转入舰载无人加油机的试验。在完成挂载副油箱与空中受油的试验后,该机已经具备了相当强的成熟度。

  X-47B无人机成功实现航母弹射起飞瞬间

  当世界上几乎所有人都将宝压在了X-47B上时,事情突然起了变化。先是在2016年2月,美国政府问责局提出,舰载无人机的研制重点将由“察打一体”变为“舰载空中加油”,接着是时年7月,美国海军正式将首型航母舰载无人机命名为MQ-25A,俗称黄貂鱼。该型无人机名称的改变,彻底说明美国海军首型航母舰载无人机的任务由“察打一体”变为“多用途”。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出于内部平衡的考虑,为确保波音公司不会因被排除在所有军机合同之外而在不久的将来逐渐丧失军机生产能力,使得X-47B无人机最终黯然下马。波音公司顺理成章地拿到了MQ-25“黄貂鱼”舰载无人机的合同。

  美国官方公布的B-21新型战略轰炸机想象图

  美国航母舰载无人机发展目标的变化,既与2016年的国防预算有限有关,同时也是美国“花小钱办大事”“将钱花在刀刃”上的体现。因为相比于研制一款投入大、技术不可控的攻击型无人机,研制一款可以为美军F-35舰载机和B-21隐身战略轰炸机进行加油的无人机更是一种战略上的优选。

  当前,虽然中国的中程反舰弹道导弹已经研制成功,对美国航母舰队形成了战略威慑,但是一旦波音公司的MQ-25研制成功,可以大幅提升B-21和F-35的作战半径和突防能力。半径为4000公里以上的B-21完全可以借助MQ-25的空中加油,达成战略轰炸的突然性,经两次空中加油甚至可以到达世界任意角落。从这种角度看,美国调整航母舰载无人机的任务属性,看似退出了无人机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但实际上确是在国防建设和航母编队发展上前进了一大步。B—21和F-35将在MQ-25的支援下,变得更具备战略威慑性和实际作战能力。

  F-35隐身战斗机与B-2轰炸机未来很有可能会增加MQ-25的身影

  F-35在MQ-25的空中支援下,同样可以延展空战半径,“肥电”的“小短腿”已经不再是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波音公司在MQ-25“黄貂鱼”上的采用的一系列设计表明,波音公司恐怕并没有将“黄貂鱼”完全当作一款舰载加油机而设计的。该机采用的隐形设计,以及其搭载大量燃料所致的长航程,使得该机很适合远程侦察、监视乃至携带武器弹药,实施对地打击任务。未来不排除该机经过深度改进,能够实施侦察、监视、对地攻击等任务,执行像当初X-47B一样的任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