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用战车作战,据史书记载,中国战争史上中原各国从车战转向步战,是从晋荀吴伐戎狄后开始的。

春秋时期,大原(今山西太原及附近一带)是戎狄人集居的地区,他们经常侵扰晋国的北部地区。晋平公17年,荀吴奉晋侯之命,率千乘战车,浩浩荡荡讨伐戎狄。可部队一开进戎狄境地,就吃尽了苦头:那里沟壑纵横交错,道路崎岖,众多的战车和士兵挤在窄窄的山道上,拥拥挤挤,稍不留神,战车就会翻进山沟。戎狄士兵不时乘机冲出来袭击,他们地形熟悉,凶猛强悍,越沟跳涧,如履平地,来得快,去得也快,转眼之间,就跑得无影无踪,晋军只有被动挨打的份儿。眼见队伍日渐混乱,人心惶惶,荀吴忧心如焚。

大将魏舒建议说:“这鬼地方,40名士兵跟一辆战车反而绊手绊脚,不如每车只用10名,定能取胜。”

荀吴应允,并交由魏舒去办理。魏舒带着新组建的战车同戎狄人交战,果然胜了。

正当晋军高兴之时,情况又发生了变化,戎狄人战败后,退守山林,兵车干脆进不去,无法追击。

魏舒又建议说:“将军,我们也丢弃兵车,重新更制编伍,跟戎狄人一样,徒步作战算了!”

荀吴觉得有道理,于是,魏舒就开始着手改编部队。没想到他自己的车兵却闹起事来,他们不愿意和步兵同列,魏舒当场杀了那个闹事的,余者肃然听命。

魏舒把车兵和步兵混编在一起,5人一伍,作为战斗的最小组织。又把伍编成能互相配合应援的军阵:作战之时,前面布2伍,后面布5伍,右面1伍,左面3伍,形成后强前弱中间空的方阵。他还挑选出10伍机警的士兵组成突击队,互相支援。

魏舒带着这支新编组的队伍向深山密林中进发。躲在林中的戎狄人见晋兵一反常态,无车无马,部队零星分散,不由得哈哈大笑,他们也没布阵就大大乎乎地冲过来,两军相接,晋兵假装败退,戎狄兵满不在乎地追过来。一声鼓响,晋军从三面掩杀过来,把他们分割包围,戎狄顿时乱作一团,慌忙转身逃命。不料,归路早被布置在阵前的士兵切断,待往左右溃逃时,晋军的左右诸伍截住厮杀,死者无数,所剩的戎狄部族只好投降。接着晋军又用相同的阵法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事实上,古今中外的战役都证明,往往是那些不墨守成规,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在战争中能够出奇制胜,取得最终胜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