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胶囊机器人:我很小,但能帮你免除胃镜筛查之苦

与传统的胃镜产品相比,安翰NaviCam®磁控胶囊内镜机器人无需“插管”,受检者只需吞服这粒胶囊大小的胃镜机器人,1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胃部检查,检查后胶囊机器人随消化道排泄,全程基本没有感觉。

本文共计3409字,阅读时间9分钟。

记者 | 赵雷

编辑 | 赵力

“嫂嫂,我在你的肚子里呢。”《西游记》里,孙悟空为了借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故出此计策钻到了她的肚子里。不过,这出现在小说中带着玄幻色彩的场景,正在以另一种形式走进我们真实的生活中。

“用户吞服下去的这颗胶囊,就像放入肚子里面一个孙悟空一样,不仅能把胃、小肠等体内部位的情况拍摄清楚,而且我们完全可以控制住它。”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郇丹丹拿着一颗胶囊药丸状的产品介绍,这款充满黑科技产品是该公司推出的胃部检查产品。

这款医疗设备的全名是安翰NaviCam®磁控胶囊内镜机器人,也就是一款胶囊胃镜产品。跟传统的胃镜产品相比,最革命性的突破就是“不插管”创新,受检者只需吞服这粒胶囊大小的胃镜机器人,无需麻醉,15分钟内就可以完成胃部检查,检查后胶囊机器人随消化道排泄,全程基本没有感觉。

目前,虽然安翰胶囊机器人仅进入了近千家医疗机构,但在全世界范围内,安翰医疗也是唯一一家通过相关医疗资质许可准许进入医疗机构提供胃部检查的胶囊胃镜产品,胃镜市场的革命才刚刚开始。

胃癌高发,用胶囊机器人告别“痛苦”胃镜筛查

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公布《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报告,数据显示,在2012年全球胃癌新发95.1万例,死亡72.3万例。而中国的发病和死亡例数均占了全球将近一半。按照这个数据粗略计算的话,我国每天有近1100人被确诊胃癌,每5分钟就有3人因胃癌离世。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徐瑞华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胃癌在亚洲国家的发病率很高,但日本新发胃癌患者中有50%为一期,我国只有5%。”他认为我国胃癌虽然高发,但还是没有形成胃癌筛查的意识。因为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如不加重视使其不断反复,就极有可能发展成胃癌。即使是一期胃癌,病情相对较轻,及时切除病变部位,几乎可以痊愈。

胃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尤其是胃癌的一期患者,通过做胃镜筛查是可以发现的,这也可以看出定期进行医学检查的重要性。

但是,作为胃部疾病筛查的重要工具,胃镜一直以来都是病人又爱又恨的一个设备。人们爱它是因为它能为诊疗提供最专业的依据,但做这个检查的体验过程却“痛苦不堪”。

胃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藉由光源器所发出之强光,让医师从另一端清楚地观察上消化道内各部位的健康状况,全程检查时间约10分钟,若做切片检查,则需20至30分钟。

而把这根管子插进食道时,多会出现胀气、恶心感,严重时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胃出血等情况,也使得病人不到万不得已轻易不做胃镜检查。

2000年,胶囊内镜由以色列科学家发明出来,这为胃肠部位检查的医疗设备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经过20年的发展,胶囊内镜已经成为肠道疾病检测和筛查的重要方式,但却不适用于胃部检查,因为胃部面积相对较大,胶囊却不受控制。

安翰公司看好肠胃医疗设备这个市场,于是投入大量科研精力和资金到这个领域,而重点的方向就是做出一款像被广泛认可的结肠胶囊内镜一样的胶囊胃镜产品,团队成员除了部分来自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士,大部分员工则是具有深厚的计算机以及相关科研背景。

经过公司的持续投入,在2013年,公司的胶囊胃镜产品获得中国三类医疗器械审批,成功投入商用,而这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截止目前唯一一个可精准查胃、获得政府审批的胶囊胃镜。

安翰自主研发的这款磁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利用精准磁控技术,使胶囊内镜可以为医生所控制,在人体胃内自如运动,可以精准检查人体胃部、肠道等部位。除了革命性的“不插管”创新,受检者检验全程无需麻醉,可以做到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检查后胶囊机器人随消化道排泄,一次性使用。

磁场技术遥控胶囊运作

“技术以及技术创新是我们公司的核心命脉,也正是得益于此,也在推动着整个市场向前推进。”郇丹丹说。

安翰公司胶囊内镜机器人有很多的技术创新和专利,但突破性的技术进步则是采用磁场技术对胶囊实现了在体内的遥控,使得医护人员可以做到全方位的控制。想要了解如何实现对胶囊的遥控,首先就要看一下胶囊机器人的整套产品以及运作规则。

一套完整的胶囊胃镜检查设备,由磁场控制设备、胶囊内镜、便携记录仪、胶囊定位器四款硬件设备组成。磁场控制设备上面有供检查趟的床、控制台、显示器等部分,采用磁场以及感应等原理,跟吞服的胶囊产生联动,再通过控制台来控制胶囊在体内的运动轨迹,图像直接呈现在显示屏上面,并实时保存数据。

让受检者吞服的胶囊内镜,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胶囊的尺寸为11.8*28mm,比普通的感冒胶囊稍微大一点点,基本不会出现吞服困难的情况,跟传统的管道相比更是不值一提。另外,高清摄像头配合自动曝光控制, 以确保图像明亮、清晰,呈现出大视野的临床图像,为诊断提供精准的图像数据。

便携记录仪就是一款检查时候穿的马甲,这款马甲的作用并不是防辐射,而是同步传输和记录胶囊传回的数据。胶囊定位器有点像缩小版的安检人员使用的手动检测仪,放在身体上面来扫描胶囊是在体内还是已经排出,而不论定位器还是大型的磁场控制设备,公司通过对辐射的技术处理,产生的辐射几乎能达到跟一台手机产生的量差不多,可以让受检者放心检测。

作为完全新兴的产品进入市场,安翰医疗的胶囊机器人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公司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产品覆盖的医疗机构数量增了一倍,达到近1000家。其中,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在300家左右,而这一定程度上也是得到了学术上真正的认可。

在对使用社保做胶囊胃镜检查的上海市民统计数据显示,6个月内有4688 人接受了胶囊胃镜检查,其中1152 例(24.6%)受检者发现典型病变,溃疡7.62%,癌症的检出率达0.13%。安翰公司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技术带来产品革命,让更多的人主动接受胃肠检查。

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令狐恩强告诉寻找中国创客(ID:xjbmaker)记者,医院从2014年就开始使用胶囊胃镜的检查,这几年的数据也显示,胶囊胃镜的检查数量每年都有很大幅度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在了解并接受这种新的检查方式。

待爆发但需要“教育”的蓝海市场

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不足10%,而日本早期胃癌的诊治率超过70%、韩国超过50%,而这中间起到关键作用的则是早期的胃镜筛查。

“我国每年需要做胃镜检查的数量至少超1.4亿人次,但目前每年实际做胃镜检查的人数不足2200万,这不仅是我们的机会,也是我国胃部筛查领域继续提升和改善的地方。”郇丹丹说。

令狐恩强告诉记者,受限于国内肠胃内镜医疗资源的不足和老百姓对胃镜插管检查恐惧的问题,目前尚没有适用于大规模胃癌筛查的项目,也正因如此胃癌未能在早期得到及时治疗,而如何提升人们对胃镜检查的观念,是安翰公司和中国医疗单位共同的课题。

尽管这款胶囊机器人对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但并不能取代传统胃镜,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胶囊胃镜不能进行病理分析,也就是发现问题后最终还需要传统胃镜进行活检做最终的判断,胶囊胃镜承担的角色是胃部疾病的初步筛查以及传统胃镜的一个补充。

安翰公司在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胶囊内镜市场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但随着这个市场的普及,也正在有越来越多的后来者进入这个领域,进行更多细分的研究,而这也是公司的挑战。

除此之外,限制胶囊胃镜大规模普及的因素就是不菲的价格。目前国内做一次普通胃镜的价格在200元至600元之间,而胶囊胃镜每次的价格则在3000元左右,除了上海纳入医保范围之内,其他地方暂未入医保,这也会限制胶囊胃镜的普及,尤其是在胃癌高发的农村地区。

郇丹丹表示,随着胶囊机器人的推广普及,胶囊内镜的耗材以及相关硬件设备的成本也会随之下降,这也会逐渐反应到内镜检查的费用上面。

除了像传统医疗设备厂商售卖设备、耗材到医疗、体检机构外,安翰公司也在计划尝试一些新的业务模式。比如做类似银行系统ATM 机布点的操作模式,打造磁控胶囊胃镜第三方图像采集中心,再通过公司搭建的专家云阅片平台满足公众检查需求,也能解决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不足的问题,而这样的独立检验中心,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有待市场的检验。

本文为寻找中国创客原创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