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择,似乎是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要做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的午饭,选择穿哪双袜子,大到选择怎样的工作,选择过怎样的人生,总之,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选择题。5月7日,学生发展中心开设的高一生涯规划课上,徐慨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的讲座。

本号今起推出“享课”栏目。不定期分享我校遍地珠玉的高端讲座。首期分享的是徐慨教授在我校的一次讲座。

徐慨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南京大学(北京)紫金传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应用新闻传播学会副会长,全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特邀理事,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委专家库成员。曾从事传媒业20年,历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编导、《央视论坛》评论员、《360》主编,央视评论员。

生活里充满了“选择题”

选择,似乎是我们的生活中随时都要做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的午饭,选择穿哪双袜子,大到选择怎样的工作,选择过怎样的人生,总之,我们时时刻刻面临着选择题。在面临选择时,有的人会凭借第一感觉,有的人会犹豫再三。那么在人生的岔路口时,你会怎样选择呢?

57日,学生发展中心开设的高一生涯规划课上,徐慨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选择——在人生的岔路口》的讲座。他用自己20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谈了人生的历次选择及其背后的价值观,提出了中学生在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和职业发展方向时值得思考的一系列问题。讲座中,同学们时而欢笑,时而感慨,时而敬佩,时而感叹,百感交集的同时也受益匪浅。徐教授或谈笑风生,或严肃提醒,让在座的每个人都内心百感交集。

如何做好“选择题”

徐老师先向同学们提出了他自己的黄金三问:你的理想是什么?你为此做过哪些努力?你如何证明?三个问题分别对应着人生规划中需要考虑的动机、态度和能力。三者在人生选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机的不同直接导致选择的不同,有的人是为了兴趣而选择,有的人是为了现实利益而选择,有的人则没有明确的目的,纯粹根据家长和社会趋势而随波逐流。不同的努力程度会让每个即便做了相同选择的人逐渐分道扬镳,努力了就会积淀更多的能力,当机会来临时,跳一跳就能轻松抓住,不努力则可能一直和机会擦肩而过,甚至机会像握在手里的沙,渐渐流逝。

划重点!做对九道“选择题”

1.聪明人和傻子,你愿意做哪一个?

徐慨:我用自己选择中学、大学的经历,告诉同学要坚持内心的召唤,一些看似轻松、舒适的选择或者他人对你的不理解都是对你内心理想的考验,也许外人看起来觉得你的选择很傻,但是只有你自己知道你是个聪明人。

2.理想和现实,应该拥抱哪一个?

徐慨:我会坚持理想,要达到自己的理想,我曾放弃很多看似很好的机会,但只要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就能全心而至,苦也是乐。

3.顺境和逆境,哪个对你的成长更有益?

徐慨:我也是从磕磕碰碰中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经历了很多的打击和挫折,但顺境让人舒心,逆境更能让人成长,就是这样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4.有用的和没用的事情,哪个会更有用?

徐慨:没有绝对无用的事情。那些看似无用的事都会在某一时刻派上用场。比如我上学时学书法、摄影、合唱……而恰逢一个工作需要一个全面的人才,当仁不让是我最佳选项。

5.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先做好哪一个?

徐慨:你要先完成规定动作,再去做自选动作。这也是实力的证明,你要先有能力完成别人安排给你的任务,再去和人谈条件,这才是实力,先得到他人的认可,再自我发挥才能发挥到更好。

6.做过的和没做过的事情,你选哪一个?

徐慨:“重要的事说三遍”:“不要为自己的人生设限”,人生没有限制,永远不要在事情没有尝试之前先吓退自己,说我不行,我不敢,我不能。人生有无限可能,人有无限潜力,不去尝试怎能轻易放弃。

7.自信,是源于自己还是源于他人?

徐慨:自信源于他人的认可,但也来自于对自己客观的认识。他用自己和美国知名电视台之间博弈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时刻要不卑不亢,对自己不能夸大,但也不能贬低,正确认识自己才是真的自信。

8.在一个团队中,做焦点还是做背景?

徐慨:当有机会做焦点时,就一定去争取,但焦点意味着责任也更大。如若现在无法成为焦点,那就先为背景,背景和焦点总有机会互相转换。

9.我这一生,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

徐慨:要做个利他主义的人,要学会为他人、为社会服务。

以上的题目,你有答案了吗?或许很多题目你还没有答案,或许还没有遇到,但是漫漫人生,总会有相似的情况出现,等待你去做出选择。那么,你应该好好练习,认真备考,取得人生好成绩。

撰稿人:闫 阅

审稿人:郭院丽

一零一官微能充值!快快关注公众号

更多信息在北京一零一中教育集团官网:

http://www.beijing101.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