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Bryan Curtis

来源:The Ringer

翻译:Matte Lee

注释:sidling是文章中一直提到的一个词,中文里也没有对应的翻译,我将它意译为“近身采访”,这也是该篇文章的核心。

上周,雅虎的记者克里斯-海恩斯走进湖人的更衣室,将目光对准了独坐在一旁的勒布朗-詹姆斯。“勒布朗这家伙总是和别人不一样,”海恩斯说道,“他挂个耳机听音乐,言外之意是‘谁都别惹我’。”

“我特么才不怕他呢,”海恩斯继续说道,“我就径直走过去,看见我他把耳机摘下来了。我们开始聊天——当着所有其他记者的面。”

NBA资深记者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一名超级球星开启专访模式,一群干等在一旁的记者投来嫉妒的目光。直到现在,这样的采访都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名词来阐述,更多的时候,被称为“side interview”或是“side bar”(边采),当球员和记者在通道碰见时,又被称为 “tunnel walk”(通道采访)。但我更喜欢 ESPN记者霍温斯特用的那个词:sidling(近身采访)。

“如果有些料我想独享的话——例如想到了些好问题会引来超级劲爆的回答时——我一定会等到球员下场时,我们在一边聊。”海恩斯说,“并不是所有记者都有这样的机会。每个超巨都会留出一些时间给那些他们关系亲密的记者。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家伙不是所谓的‘标题党’,也不会故意下套。”

这样的“近身采访”成为了NBA世界里一项特殊的技能,它的重要性近乎于现代篮球中的底角三分。如果你要给NBA中最棒的“近采”做个排名的话,榜上有名的都是联盟里最出色的记者:海恩斯、雷蒙纳、马克-J.斯皮尔斯、woj等人。

扎克-洛文也会进行“近采”吗?我问一名NBA的专职写手。

“每个人都会‘近采’。”他说。

这类“casual conversations”(随性的谈话)和“one-on-ones”(一对一采访) 会让记者间充满竞争性,但对于更多的写手而言,获得专访的机会更像因为职业所迫。“我不想要那些人人都知道的料,”运动家专栏作者马库斯-汤普森二世说道,“如果我没有得到近采的机会,我就没得东西写。”

当然,“近采”也是NBA写手之间衡量大家权势高低的重要方式。“这就像你去坐飞机,看见旁边头等舱的通道,羡慕嫉妒恨吗?”B/R记者汤姆说,“这就是你对霍华德-贝克、A-史密斯还有霍温斯特的态度。哥们,我真希望加入他们——体会一下头等舱的待遇。”为了达到这个成就,海恩斯会告诉你,你需要和球员保持一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近身采访”也是一种艺术。

怎么定义?

在职业篮球的世界,“近身采访”相对来说是个新名词,“这种概念几乎是一种全新的潮流,”已经70岁的鲍勃-莱恩说,“在我的岁月里,这种现象并不存在。”

这种“近身采访”大概是从湖人0910年两连冠后成为一种习俗。

woj当年来到雅虎后,决定复制他一直很仰慕的纽约报纸的报道专栏。“在我心中,如果有人带我一直去各地采访,还给我付工资的话,我一定要弄到一些别人都没有的料。”

与此同时,科比逐渐成为一个受到媒体极度追捧的角色,他的名字甚至可以在雅虎的主页弄个专栏。所以,每每自湖人比赛后,woj和科比都会离开更衣室,去到没人的地方聊天,在那儿他们敞开心扉,科比会聊所有的事,从喷子聊到队友加索尔。在科比开通社交媒体之前,woj是那个把他一手资料传递给大众的人,就像woj说的,“我希望他永远都不要用推特。”

在非专业人士眼里,这种采访似乎很简单,就像在路中没事做,把你拉过来聊个天一样。但其实这种能接近超巨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有的,这要靠数年时间来和这名球员进行关系培养。当汤普森(记者,非勇士球员)近身采访库里时,并没有很多人知道他们俩早些年前,一直在争论The Book of Eli里的丹泽尔-华盛顿的角色究竟是不是盲人(库里说是的,但汤普森坚称不是)。

汤普森和库里

为了能做好这样的近身采访,NBA记者得化身侦探,摸清球员开车的路线,还要知道他们是在媒体见面会前还是后洗澡;是否会在赛后冰敷...13年,ESPN记者J.A. Adande蹲在斯台普斯停车场边的一个自动贩卖机旁,看到了科比赛后发飙。他明白了,不管在公众前科比说得多好,私下里他真的和霍华德合不来。

尽管记者和球员一般都会遵循一定的形式,但近身采访有时候还是纯属运气。“你不会想被看起来站在那儿傻傻地等着,”B/R记者乔达纳说到,“至少,我不想。”当他想和某位刚出更衣室的球员近身采访时,乔达纳会上去问个小问题,看是否能开启这段访谈。“有时间吗?”他一般都会这样问。

科比一般都会说,“不,我没有时间。”

如果球员说有,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就是,能不能录音。“一般来说,习俗是不录音,”霍温斯特说,“但你也可以问问这个球员,‘我能用吗?’”汤普森说,球员几乎不会管是否录音,而记者能否预测到球员的想法也是一种帮助他第一时间进行“近身采访”的能力。

当然,亲身采访要在让球员感到安全的地方进行。上个赛季,运动家的杰森-奎克发现利拉德会在暂停或是死球期间“搂着”努尔基奇。于是杰森直到球场人都走完后,才上前和利拉德交谈。“那时他才偷偷告诉我,‘是啊,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希望阿德曾经也这么对我做。’看看,这就是重点了。”

我想,如果是一群记者围着,利拉德估计不会说的,但他信任奎克,并让他写了这么一篇报道(关于利拉德的领导力)。

奎克是个很棒的近身采访记者,他总能找到一些刁钻的角度并探索出一些八卦。有经验的近身记者听到那些无聊的问题时,总是会翻白眼。“如果你真能和一名明星球员1对1对话,就别问那些可以在媒体见面会上问到的问题,我希望的是能在第二天就看到你写的精彩故事。”

“虽然我不喜欢做这件事,”哈伯斯特罗和我说,“但有时候就像特洛伊木马一样。‘嘿,我很喜欢听你说关于基金会和捐钱的事呢’,过了两分钟,你就会开始‘听说你和保罗乔治有点矛盾?说来听听?’”

本地写手对那种全国记者总是带着狐疑的眼光。近身采访让这种怀疑更甚。最让这些记者失望的莫过于,当他们还在为当天报纸上的大版空缺抓耳挠腮时,眼睁睁地看着别的记者和球员从更衣室里偷偷跑到别地去采访。心想,我的妈啊,我又错过了多少?!

“近身采访”没有什么规定或是传统,唯一的规则就是,一旦球员和记者开始聊,别人就不能介入。以前一个全国记者告诉我,“当你开始——没错,是你自己的——近身采访时,有些本地记者突然加入真的很烦!你应该设身处地地尊重专属别人的近身采访!”

这种采访的由来?

接着我再说说近身采访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记者不想在太多人面前露底牌。“在媒体见面会上,我基本上不会问问题。”奎克说。还有一个原因是社交媒体的到来。全国记者担心自己的故事转眼间就在全球播报,自己都没东西写了。所以比起提前约好的1对1采访,只有近身采访才是最棒的替代。

近身采访还可以帮助打假。02年对阵马刺的季后赛上,奥尼尔伤了手指,离开比赛去缝针。后来,奥尼尔的说辞是,他爸在训练室给他打了电话,并命令他回到场上。Adande认为他的话有点可疑,在通道正好堵住了奥尼尔。奥尼尔说,“这就是营销懂不?小老弟~”就这事,Adande写了篇文章。

除了采访本身,还关乎权势。每次总决赛后,一半多的记者都虎视眈眈地等待那些下场的超巨,特别像马拉松开赛前的场景。“那种重要的比赛每个人都想挖点新料,你写的东西如果和别人的没差,得多丢面子啊”汤普森说。这家伙很有套路,玩了个“提前近身采访”。比赛后他马上把库里和杜兰特叫到一边进行采访,这时候他们还没有进行媒体见面会。等其他媒体都在媒体会上等着勇士球员说些什么料时,往往开口的是克莱。

为了获得料,大家也是出奇招。比如偷听。有的记者会同时站在两个正在接受采访的球员中间,两边都不落下。追梦知道这种把戏,为了防止偷听,汤普森说,他们会用暗号交流——“需要更好的D.Needs让他的头从屁股里出来。”这一下,偷听的人彻底没辙了。

即使在没比赛的日子,这些记者也不想错过任何一个料。去年骑士和勇士的总决赛上,海恩斯得到了一个超级大料,詹姆斯和杜兰特曾经录过一首嘻哈音乐!我的妈,这消息爆出来,关注度不得蹭蹭的涨吗?和消息源聊过之后,海恩斯决定去和当事人聊一聊确认一下。

在发文前,他找到了勒布朗,“嘿,我听说了那首歌的事。”勒布朗大笑,“哥们,虽然不想多说,但,克里斯,你小子是对的。”

后来又找到杜兰特,杜兰特很生气,“嘿,别写关于这件破事的报道!”那时候的杜兰特正朝着第一座冠军迈进,他可没心情聊这些场外和对手的事。但他还是承认了确有此事。

听了这话,海恩斯心满意足地回了家,写了篇报道。这家伙,可真有一套!~

Matte:一篇很有趣的文章,翻译了蛮久的,很多词都是我自己“意译”,可以说是“造出来”的哈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