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辛泊平专栏:解读李少君《游大昭寺》|新诗经

李少君,1967年生,湖南湘乡人。《诗刊》副主编。1989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系。主要著作有《草根集》《诗歌读本:三十二首诗》《蓝吧》《在自然的庙堂里》《神降临的小站——李少君诗歌精选》等,诗作入选《大学语文实用教程》等数十种选本。

神降临的小站

李少君

三五间的小木屋

泼溅出一两点灯火

我小如一只蚂蚁

今夜滞留在呼仑贝尔大草原中央

的一个无名小站

独自承受凛冽孤独但内心安宁

背后,站着猛虎般严酷的初冬寒夜

再背后,横着一条清晰而空旷的马路

再背后,是缓慢流淌的额尔古纳河

在黑暗中它亮如一道白光

再背后,是一望无际的简洁的白桦林

和枯寂明净的苍茫荒野

再背后,是低空静静闪烁的星星

和蓝绒绒的温柔的夜幕

再背后,是神居住的广大的北方

辛泊平读解

我不止一次写到“这是一个众生喧哗的时代”。是的,众生获得了自我的表达权,也都在以自我的方式表达着自我。然而,即使是多元化已喊了多年的今天,大多数的自我表达其实还是融入到一个声部,最终组成一曲无意识的缺失自我的大合唱。这就是我们的时代。具体到诗歌写作,我读到太多声调相似的作品。这是一种危险的状态:多元之下的趋同,先锋背后的平庸。我们不乏尖锐的主张,更不乏前卫的姿态,但具体到品位,具体到诗歌文本,却难以发现那种峥嵘的脉象和有质地的声音。更多的是轻浮的噱头和貌似深沉的中庸。在这样的诗歌背景下,李少君的《神降临的小站》便格外具有坐标意义。

这是一首男人之诗,是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和我们习惯的那种柔软滑腻的小男人的感世伤怀不同,它更像北方的西风在黑暗的骨髓里泠泠作响。“三五间小木屋/泼溅出一两点灯火/我小如一只蚂蚁”,这样的开头是微妙的。诗人写的是一个神降临的小站,可是,诗人没有渲染神降临之前的种种奇异,相反,却选择了极小的空间:三五间小木屋和一两点灯火。这种预想的凝重与现场的逼仄自然构成了巨大的张力,让人不自觉地紧张甚至窒息。

神是无限的存在,而现场只是有限的存在,在这种虚实深刻的对峙中,人更显卑微。“我小如一只蚂蚁”,这不是诗人的自轻,而是灵魂的觉悟。人是一根会思索的芦苇,是不堪一击的存在。那种社会进化论的狂热之声,不过是人类在自我膨胀后的失明和迷失,是失去警醒后的幻想。诗人洞悉了这个秘密,所以才会释然,才会“独自承受凛冽孤独但内心安宁”。

当然,诗人接受人类脆弱的本质,但绝非放弃生命存在和感受的能力,他只是把自己放在了更为谦卑的位置,以便更真切地聆听造化的呼吸。正因如此,诗人才会在一个荒凉的无名小站,看到了“初冬的寒夜”、“空旷的马路”、“额尔古纳河”、“白桦林”、“苍茫的荒野”、“闪烁的星星”以及“温柔的夜幕”,接近“神居住的广大的北方”。这是神参与后的静穆,是灵魂洗礼之后的高贵。此时,所有的名缰利锁都不复存在,诗人的灵魂触摸到的只有无限辽阔的空间和蕴涵无限可能的时间。这是庄周梦蝶的天人感应,是接近神性的大境界。

在展示灵魂深层印象的时候,诗人并未刻意用什么技巧,而是自然的镜头推移,由局部的特写转移到深远辽阔的天地,让读者一步步感受灵魂应该感受的凛冽,生命应该领受的谦卑。而这种状态,便是英雄主义消解后人性的坦荡与倔强、脆弱与坚强、谦卑与高贵的本真状态。

辛泊平

诗人,评论家

70年代生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大学时开始发表作品,现已在《人民文学》《诗刊》《青年文学》《文艺报》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发表作品,并入选多种选本,有作品被译介到国外,著有诗歌评论集《读一首诗,让时光安静》《与诗相遇》等。曾获中国年度诗歌评论奖、河北省文艺评论奖、秦皇岛市文艺繁荣奖等奖项,河北省青年诗人学会副会长,现居秦皇岛市。

《读一首诗,让时光安静 》

辛泊平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年12月出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