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想不到你是这么少女的金庸!

1924年3月10日,一个名为查良镛的男孩在浙江海宁出生。他八岁时,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读到了顾明道的《荒江女侠》。这是他生平第一次接触武侠小说,在此之前他想不到世上会有这样好看的书,而在此之后,他也想不到,自己会成为新一代武侠小说的顶梁柱。

他便是金庸。

当年想笔名时,他将自己的“镛”字一分为二,成为了当今众多武侠小说家望尘莫及的名字。金庸一共创作了15部武侠小说,一千多位人物各具性格,四百来种神兵利器不胜枚举。无论是屠龙刀、圣火令,还是玄铁重剑等等都惹人遐想。但根据金庸对兵器的描述,武侠世界的女玩家是使不上这种武器的,毕竟单是玄铁重剑就“通体黑色,重八八六十四斤”。好在金庸对女玩家也有所偏爱,为她们配备的兵器光听名字就能激起少女心。

魂牵梦绕的白月光——小龙女

1957年金庸离开《大公报》后,进入了长城电影公司担任电影编剧,此时他一边以“金庸”的笔名继续写武侠小说,一边为公司写电影剧本。在与演员夏梦共事时,两人产生了朦胧的情愫。金庸曾说:“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有见过,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虽然金庸对自己的情感生活一向讳莫如深,这些旧事也无人再提,但很多人都说小龙女的一颦一笑里有夏梦的影子。

金庸笔下的小龙女,是“一个极美的少女,披着一袭轻纱般的白衣,犹如身在烟雾里”,她的“衣衫皓白如雪,一尘不染”,只是“目光寒意逼人。”这样一位翩翩仙子,背一把大刀行走江湖实为不雅,所以她的称手兵器也如仙器一般。

首当其冲的便是玉蜂针。玉蜂是小龙女在古墓所养的蜜蜂,冠以“玉”字,有种玉色晶莹的感觉,与小龙女清冷的气质相得益彰。根据金庸描述,玉蜂针虽细如毛发,却由六成黄金四成精钢制成,可以掷出极远,加上针面用玉蜂的毒液淬炼,杀伤力极强。小龙女就曾凭此针躲过了师姐李莫愁的冰魄银针。

小龙女还有无影无形的金铃索。金铃索由白色缎带制成,末端系一枚铜球,小龙女身穿白衣,平时放在身上并不惹眼,关键时候却能以缎为剑,痛击敌人穴位。根据金庸的描写,金铃索法招式精妙,变幻莫测,索式夭矫似灵蛇,旋转如意。

金庸的武学兵器设计,都是依据人物性格为主人公量身定制,小龙女天姿灵秀,浩气清英,专门为她配备了不与群芳同列的兵器,可谓用心至深。

绝顶聪明的侠女——黄蓉

金庸在写《射雕英雄传》时,黄蓉受金庸偏爱颇多,将她的人生从少年一路写到中年,被誉为金庸小说的第一女主角一点也不为过。她把郭靖带进了武侠世界,也深受洪七公、周伯通、江南六怪的喜爱,就连油盐不进的柯镇恶最后也被她降服。虽然回头看,金庸只给聪明伶俐、博古通今的黄蓉配备了一支打狗棒,但向来兵器重攻不重守的他,却把唯一一件防御甲胄给了黄蓉,那便是软猬甲。

软猬甲是东海桃花岛的镇岛之宝,如同人身上穿的背心。这软甲刀枪不入,百毒不侵,上面布满倒刺,肉掌击于上必为所伤。但在敌人面前是软猬甲,在爱人面前却是软肋骨。黄蓉身穿软猬甲靠在郭靖身上时,必有一个姿势使得尖刺不会刺痛郭靖。

金庸12岁时,就开始与母亲、堂姐们一起读《红楼梦》,听她们谈论林黛玉、贾宝玉,背诵书中的回目和诗词。或许是这些微小的旧年趣事闪烁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光芒,金庸对颇具少女轻柔感的花、舞也诸多喜爱,纷纷写进小说招式里。比如黄蓉的武功就基本上来源于舞蹈,“兰花拂穴手”和“落英神剑掌”都是用舞蹈的姿态来呈现落花。

他懂少女对情、对美、对变得独一无二的追求和天生的柔弱感,所以既给了她们行侠仗义、自我保护的兵器和盔甲,又给了她们必将用情至深的软肋。

为情成魔的可怜人——李莫愁

金庸笔下的反派,总是十分带感。作为和小龙女同门、但最后叛离师门的师姐李莫愁,其武功根基、武学思想和小龙女应该说如出一辙。但她性格残忍,加上对武林抱有野心,在兵器的选择上自然不会像小龙女这般低调。

李莫愁每次出场,手肘处总会抵着一炳拂尘,这是一种手柄末端附上兽毛的器物,本用来扫除尘迹或驱赶蝼蚁,在道教文化中却是一种武器。其实,拂尘的打法应该与小龙女的白缎共通,都是利用轻软之物攻击穴位,属于古墓派的武功,拂尘出手非比寻常,拂尘一收又恬淡寡欲。回过头看,拂尘也是佛教法器,有去处烦恼之意,与“莫愁”一词联系,就能稍微领会金庸建构的武林江湖,没有一个名字是浪得虚名。

冰魄银针也让很多人心生向往。根据金庸的描述,此针细小却镂刻花纹,打造精致却剧毒无比。它和小龙女的玉蜂针并称古墓派两大毒针,但名字听起来却又是冷漠狠戾。

行走江湖的仗义女——殷素素

殷素素是个戏份不多的配角,她出场时只是个涉世未深的少女,机灵,却也任性。所以金庸给她的暗器很精致,甚至有点狡黠的味道。

根据《倚天屠龙记》第三章,“宝刀百炼生玄光”中描述,俞三侠在中针之后都感觉不深,可见针之细:似乎同时被蚊子叮了一口。其时正当春初,本来不该有蚊蚋,但他也不在意……听到‘蚊须针’三字,一震之下,忙伸手到胸腹间适才被蚊子咬过的处所一按,只觉微微麻痒。”而一番打斗过后,他再支持不住,这才认识到蚊须针的威力。

只这一根针,就起到推动俞三侠残疾、殷素素愧疚、与张翠山双双自杀,让张无忌作为孤儿的情节层层展开的作用。

金庸心中的武侠世界或许很早以前就建立了。他在一个大家庭长大,家中藏书极多,他从小读传统明清小说、武侠小说,还有新派的《小说月报》,鸳鸯蝴蝶派的《红玫瑰》杂志,到后来读茅盾、鲁迅、巴金、老舍。

莽人用刀,奸人用刺,武林中道的侠客往往不屑于暗器伤人。但殷素素自幼在天鹰教长大,又是初入江湖的小丫头,侠女使不上重刀宝剑,针器却是深闺女红必备用具,用银针显得天真大胆,无伤大雅。

江湖是金庸挥之不去的梦,就像《神雕侠侣》开篇的“烟水蒙蒙湖面,荷叶渐残,莲肉饱实”一样,是他忘不掉的南湖和烟雨楼。

最强带感反派——东方不败

东方不败作为金庸笔下的一大反派,或许已经超出了少女的范畴,但他练过《葵花宝典》,应该也可以算是位“御姐”吧。毕竟在《笑傲江湖》第三十一回,东方不败第一次露脸就很有画面感:“房内花团锦簇,脂粉浓香扑鼻。东首一张梳妆台畔坐着一人,身穿粉红衣衫,左手拿一个绣花绷架,右手持一枚绣花针,抬起头来,脸有诧异之色。”

东方不败始终没有耀眼的兵器,或许金庸觉得他并不需要。在黑木崖上,令狐冲、任我行和向问天联手都奈何不了只有一枚绣花针的东方不败,他“大拇指和食指捻住绣花针,向上一举,挡住来剑,长剑便砍不下去”。战到最后,逼得任盈盈以杨莲亭作威胁,使东方不败分心,令狐冲等人才得以击中其要害。但东方不败仍以绣花针刺瞎了任我行的眼睛,武功之高可见一斑。

《周易》中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金庸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他的武林世界里也注重“悟性”。悟,是参透,是领悟,在这里,绣花针已不是专门的兵器,而是武功上乘之时、摘花飞叶也可伤人的器物而已。这或许也体现了那句“神兵之神,不在兵器本身,而在于用兵器的人”。

金庸先生作为武侠小说泰斗,至今已封笔多年。但他的江湖是另一个平行世界中的武林,爱恨情仇在那里持续地上演,而他为我们打开了大门。

作者:是星,90后伪少女作家,有信仰有坚持,永远和梦想住在一起的年轻人。

- END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