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德清县禹越镇与浙江农林大学园林学院签署了乡村振兴校地合作协议,并举行了乡村振兴研习服务基地揭牌仪式。未来,双方将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精准对接,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此次签约意味着双方的校地合作迈上新征程。

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校地融合、共同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共建乡村振兴研习服务基地,同时发挥浙江农林大学的人才、学科等优势,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助力农业产业提升,打造校地共建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这次乡村校企合作是科技创新力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质扩面

为全面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和中央、省、市乡村振兴战略,找准农业和科技的结合点,加快建设各类农业科技公共创新平台,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提质扩面。湖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完成综合评估,各核心区和示范区均完成了2016年度、 2017年度的创新能力监测数据填报工作。据统计,两年间,园区总投入11亿元,研发投入总额4.5亿元,新增农业企业研发中心21个,省级重点农业企业研究院2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创业服务机构总数12个,其中众创空间2个、星创天地数5个、测试检测中心3个、技术交易机构2个。

众创田园培育工作成效显著

众创田园包括“星创天地”,是农业农村开放式双创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市场化运行、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运作等方式,聚集创新资源和创业要素,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服务带动性和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特征。

为加快培育建设开放式农业农村众创空间,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去年2月8日,湖州出台《湖州市众创田园(星创天地)建设管理办法》,并开展了首批市级众创田园(星创天地)申报认定工作。去年认定了长兴花木城星创天地等13家单位为市级众创田园(星创天地)。“星创天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众创空间,是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效载体,打造“星创天地”,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农业农村创新创业活力,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高农业创新供给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去年以来,湖州积极推进“星创天地”创建工作。完成省级备案3家,其中湖州玲珑湾星创天地获得省级财政经费补助;科技部第三批星创天地备案3家。据了解,去年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星创天地” 13家,其中安吉县5家、湖州市吴兴区4家、南浔区2家、德清县1家、长兴县1家。拥有创业工位741个、创客数284人、人才服务队伍192人,已孵化企业71家,在孵企业107家,开展培训135次、 8341人。

企业主体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农业的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创新,创新能力提升在企业主体。

日前,位于吴兴区八里店镇永福村的湖州弘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内,身怀多项专利的全市首个立体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投放了第一批3000余尾鱼苗。工人将鱼装入吸鱼池,鱼通过吸力顺着管道就游到了车间二楼的生长池。“10个多月的努力没有白费。”看着鱼苗在水中畅游,公司董事长李小斌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据了解,立体智能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是湖州弘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上海从锐等科研部门合作研发的,系统涵盖水质监控、增氧、养殖用水处理、养殖尾水循环利用处理、自动投饵、鱼苗和商品鱼收集、太阳能发电、垃圾自动化排放净化八大功能。投苗、喂饵、成品鱼的收集等都实现了全自动化操作, 1500平方米的养殖车间只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对所有养殖池的管理。

作为农业科技型企业,湖州弘鑫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靠科技的力量,走出了一条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养殖致富路。

资料来源:湖州日报

编辑:陈嘉宜 校对:徐璐璐 施洋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