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联觉人”的感官世界为何如此神奇?答案就在他们的神经元

下面让我们来做一个小调查:当你听到降B这个音时,你看到了蓝色吗?或者当你阅读时,书上的句子看起来是红色或绿色的吗?如果你的回答为“是”,不要慌张,在医学中有一个专业的术语来形容这种现象——“联觉”

联觉(Synesthesia),又称通感,是一种基于神经基础的感知状态,表示为一种感官刺激或认知途径会自发且非主动的引起另一种感知或认识(定义来自维基百科)。据估算,平均每23人中会有1人拥有联觉,这些人被称为“联觉人”联觉产生的机理一直处于未知。

但是最近,科学家们首次定位了能导致联觉的一系列基因,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探索联觉的奥秘,更能够为自闭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带来很大的帮助,因为两者都与大脑内部的异常连接有关。

Romke Rouw是一位来自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同样也在研究联觉现象。他对同行的这项研究如此评论:“这项发现非常激动人心,因为它揭示了联觉人大脑中发生的‘超联结’现象是与某几个特定的基因变异相关的。”

几个世纪以来,认知学家们和神经科学家们对于联觉一直争论不断。有的人拒绝承认它的存在,有的人认为联觉“主观”、“个体化”的特点让它无法被量化研究。不过,随着越来越多流行病学层面复杂的调查,科学家们不得不承认一部分人(虽然比例尚未确定),的确持续且非自主的经历着这种异样的感觉。

通过家族层面的调查,科学家们发现联觉是有遗传性的,但到底是哪种基因导致了联觉,一直未被明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神经科学家Simon Fisher放弃了传统基于分子层面的研究,转而从基因组学的角度另辟蹊径。Simon Fisher来自于马克斯普朗克心理语言研究所,坐标荷兰的奈梅亨。他带领团队利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技术,测得并记录了三个“联觉家族”所有共有的基因变异。

这项研究具体是如何进行的呢?Fisher从每个联觉家族中,横跨三代,各挑选出了四至五个联觉人,和至少一个非联觉人来获取DNA序列样本。挑选出的这些联觉人都有一个共同点——混淆听觉与视觉,比如特定的声音能够触发他们的大脑感知到某种颜色。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人员们发现了37个能够预测家族成员是否联觉的基因,但这其中没有任何一个基因为所有的联觉者共有——这说明联觉现象并非由单个基因调控。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个规律:在这些基因中,有六个与轴突之间连接的形成有关,而轴突是神经细胞普遍存在的一种结构。并且,在童年大脑发育时,这六个基因在听觉和视觉皮层中都存在广泛表达。

到了这里,你可能已经有了自己的猜想:联觉的产生是否与大脑区域的高度连接有关呢?事实上,过去对于联觉人大脑的扫描图也佐证了这个观点,因为人们在图像中发现了大量异常的神经元连接。这两项研究放在一起,“证明了我们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Fisher称。

Rouw表示同意,但同时也提示道,目前这类研究还处于婴儿期,尚不具备把像联觉这种异常表现与特定基因、大脑变异精确对应的科研条件,并且以上基于基因和图像的研究都必须要满足科研的可重复性,这样才能让“超联结”理论获得科学界普遍的接受。可重复性将会是这类实验突破的关键。

很多患有自闭症的人对声音等刺激格外敏感,并且大量证据也说明了这类人群大脑内存在着异常的连接。这种感官的高敏感型是否也与基因变异有关呢?

如上所述,如果“超联结”理论被证实是正确的,将会为自闭症的研究也打开一扇大门。

-End-

编辑:王冠鸿

参考:http://www.sciencemag.org/news/2018/03/synesthesia-s-mysterious-mingling-senses-may-result-hyperconnected-neurons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文章